本書敘述了輕化工生產(chǎn)過程中常用的設備和裝置,總共分為十五章。在書的內(nèi)容上,包括了傳統(tǒng)的常用設備,也編入了近年來得到工業(yè)應用的設備和節(jié)能措施等,第十五章介紹了金屬腐蝕理論知識以及金屬設備的防腐知識等。書中強調(diào)各種設備的結構特點、性能、工作原理和使用以及選型和設計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更強調(diào)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原理和設備工程設計相結合,工藝和設備選型相結合,單元設備與總體、成套過程相結合的理念。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輕化工、精細化工、食品工程、制藥工程等專業(yè)課教材,也可供從事輕化工、化工、食品和藥品生產(chǎn)的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做參考。
蔡建國,1959年10月出生,博士, 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1987~,在化學工程研究所從事化工過程傳質(zhì)與分離的理論、技術和設備研究和教學工作;1996~,任華東理工大學化學工程研究所副教授、教授。2003年9月到2004年9月,到英國伯明翰大學化工系從事研究超臨界流體理論和應用技術。從事化學工程傳質(zhì)與分離、化工單元操作理論和設備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
1.化工產(chǎn)品分離提純工藝技術和設備研究。
2.輕化工產(chǎn)品的合成和分離純化。
3.生物提取。包括中草藥、植物有效成分、天然植物香料和天然色素等成分的提取、分離純化工藝技術和設備研究;超臨界流體提取和結晶提純藥物。
4.納微顆粒材料的制備。超微細緩釋、控釋藥物微粒制備;超臨界流體制備超微細顆粒材料、含能材料和納米催化劑等。
第1章緒論1
1.1輕化工業(yè)在城市經(jīng)濟中的作用1
1.2輕化工設備的特點1
1.3輕化工設備的分類與選型原則1
1.3.1設備分類1
1.3.2設備選型原則2
第2章流體輸送設備3
2.1泵的選擇3
2.1.1泵的分類和特性3
2.1.2離心泵與往復泵的比較11
2.1.3選泵的原則和計算12
2.2風機的選擇15
2.2.1氣體輸送機械的類型及特性16
2.2.2離心式通風機的選擇23
第3章氣固分離設備25
3.1氣固分離的方法及其分類25
3.2氣固的干法分離及設備26
3.2.1分離原理26
3.2.2重力沉降器27
3.2.3旋風分離器28
3.3氣固的濕法分離31
3.4氣固的過濾分離33
3.5氣固的電分離33
第4章液固分離設備37
4.1液固分離的分類及其分離方法37
4.2液固的沉降分離及設備38
4.2.1間歇式沉降器40
4.2.2半連續(xù)式沉降器40
4.2.3連續(xù)式沉降器40
4.2.4沉淀的洗滌41
4.3液固的過濾分離及設備41
4.3.1過濾介質(zhì)42
4.3.2過濾速度42
4.3.3過濾基本方程式及計算43
4.3.4濾餅的洗滌與洗滌速度46
4.3.5過濾機的分類47
4.4液固的離心分離及設備53
4.4.1離心力的大小53
4.4.2離心分離的特點54
4.4.3離心機的分類54
第5章熱交換設備61
5.1壁式換熱器61
5.1.1夾套式換熱器61
5.1.2沉浸式蛇管換熱器61
5.1.3噴淋式換熱器61
5.1.4套管式換熱器62
5.1.5管殼式換熱器63
5.1.6螺旋板式換熱器63
5.1.7板式換熱器64
5.2管殼式換熱器的類型及選擇64
5.2.1管殼式換熱器的類型64
5.2.2管殼式換熱器的選擇66
5.3傳熱過程基本方程66
5.3.1熱負荷方程66
5.3.2傳熱基本方程式66
5.3.3傳熱面積67
5.3.4有效平均溫度差67
5.3.5傳熱系數(shù)K67
5.4管殼式換熱器的工藝計算68
5.4.1熱負荷計算68
5.4.2管殼式換熱器的溫差計算68
5.4.3換熱器內(nèi)流體通道的選擇68
5.4.4傳熱系數(shù)K的確定69
5.4.5傳熱面積的計算71
5.5管殼式換熱器的結構設計71
5.5.1管徑的選擇71
5.5.2管內(nèi)流速與程數(shù)71
5.5.3擋板的安裝72
5.5.4管子長度的選擇72
5.5.5管數(shù)的確定72
5.5.6管板和殼體直徑73
5.5.7換熱器的材料選擇74
5.6管殼式換熱器的換熱深度和強化78
5.6.1管殼式換熱器的換熱深度78
5.6.2管殼式換熱器的強化措施78
第6章蒸發(fā)設備79
6.1概述79
6.2蒸發(fā)設備的類型及選擇79
6.2.1蒸發(fā)設備的類型79
6.2.2蒸發(fā)設備的選型84
6.2.3蒸發(fā)設備操作條件的確定85
6.2.4蒸發(fā)裝置流程的確定86
6.3蒸發(fā)設備工藝計算88
6.3.1蒸發(fā)設備工藝計算的基本公式88
6.3.2單效蒸發(fā)計算89
6.3.3多效蒸發(fā)計算90
6.4蒸發(fā)過程蒸汽再壓縮94
6.4.1MVR技術94
6.4.2TVR技術95
第7章精餾設備96
7.1精餾塔的類型和結構96
7.1.1板式塔96
7.1.2填料塔101
7.2精餾操作對塔設備的要求105
7.3塔設備設計方案的確定105
7.3.1設備基本參數(shù)的確定105
7.3.2確定設計方案的原則106
7.4板式精餾塔的工藝計算107
7.4.1物料衡算與能量衡算107
7.4.2理論塔板數(shù)的確定108
7.4.3回流比的選擇110
7.4.4塔板總效率的估算111
7.5分子蒸餾設備113
7.5.1分子蒸餾原理113
7.5.2分子蒸餾過程分析114
7.5.3分子蒸餾裝置115
7.5.4分子蒸餾的應用116
第8章吸收及吸附設備119
8.1吸收概述119
8.2吸收設備的分類和特點120
8.2.1填料塔120
8.2.2板式塔120
8.2.3其他形式的塔121
8.2.4吸收塔的特點121
8.2.5吸收塔設備的選擇122
8.3理論塔板數(shù)和吸收塔的計算123
8.3.1理論塔板數(shù)計算123
8.3.2吸收塔的計算124
8.3.3吸收劑用量的計算129
8.4吸附概述130
8.5吸附速率131
8.6固定床吸附分離設備132
8.6.1固定床吸附分離設備概述132
8.6.2吸附負荷曲線和穿透曲線133
8.6.3固定床吸附器的計算134
8.7移動床和模擬移動床吸附設備135
8.7.1移動床吸附器135
8.7.2模擬移動床吸附器136
第9章萃取和提取設備138
9.1概述138
9.1.1液液萃取的特點138
9.1.2萃取劑的選擇和常用萃取劑138
9.2萃取設備的分類、特點和選擇139
9.2.1萃取設備的分類139
9.2.2萃取設備的特點140
9.2.3萃取設備的選擇140
9.3混合澄清槽和轉(zhuǎn)盤萃取塔及其設計140
9.3.1混合澄清槽140
9.3.2轉(zhuǎn)盤萃取塔141
9.3.3庫尼塔(Kuni)144
9.3.4夏貝爾塔(Scheibel)144
9.3.5離心萃取器145
9.4萃取流程及其理論級數(shù)146
9.4.1單級萃取146
9.4.2多級錯流萃取147
9.4.3多級逆流萃取150
9.5超臨界流體萃取153
9.5.1超臨界流體的特性154
9.5.2超臨界流體萃取原理155
9.5.3超臨界流體萃取的流程157
9.5.4超臨界流體萃取設備160
9.6溶劑提取設備162
9.6.1多功能提取器162
9.6.2倒錐式提取器162
9.6.3蘑菇式內(nèi)壓渣提取器163
第10章膜分離設備165
10.1膜分離過程165
10.2超濾166
10.2.1超濾器167
10.2.2過程計算及工業(yè)應用170
10.3反滲透176
10.3.1反滲透器177
10.3.2過程計算及工業(yè)應用178
10.4氣體滲透182
10.4.1氣體滲透器182
10.4.2過程計算及工業(yè)應用183
10.5液膜分離185
10.5.1液膜分離設備186
10.5.2過程計算187
10.6滲析過程188
10.6.1滲析概述188
10.6.2滲析器及工業(yè)應用189
10.6.3電滲析器及工業(yè)應用191
10.7滲透蒸發(fā)193
10.7.1滲透蒸發(fā)過程原理及計算193
10.7.2滲透蒸發(fā)膜組件194
10.7.3應用194
第11章結晶設備197
11.1概述197
11.2溶解度和溶液的過飽和度197
11.2.1溶解度197
11.2.2溶解度曲線197
11.2.3過飽和度的表示方法198
11.3結晶方法198
11.3.1冷卻法結晶198
11.3.2蒸發(fā)法結晶199
11.3.3真空冷卻法結晶199
11.3.4鹽析法結晶199
11.3.5反應法結晶200
11.3.6超臨界流體膨脹法結晶200
11.4結晶過程計算200
11.4.1物料衡算201
11.4.2熱量衡算202
11.5結晶設備203
11.5.1冷卻式結晶器203
11.5.2直接接觸冷卻結晶器204
11.5.3蒸發(fā)結晶器205
11.5.4真空式結晶器206
11.5.5通用結晶器208
11.6結晶設備的選擇214
第12章干燥設備和粉體設備215
12.1干燥設備215
12.1.1固體的去濕方法215
12.1.2水分在氣固兩相間的平衡215
12.1.3干燥速率和過程計算217
12.1.4干燥設備的分類及特點220
12.1.5常用工業(yè)干燥設備221
12.1.6干燥設備的選擇231
12.1.7工藝方案的選定232
12.2粉體設備232
12.2.1顆粒大小的測量233
12.2.2固體粉碎設備233
12.2.3氣流粉碎技術235
第13章攪拌器及均質(zhì)設備237
13.1攪拌器的類型和結構237
13.2攪拌效果的強化241
13.2.1擋板241
13.2.2導流筒241
13.3攪拌器的選擇241
13.3.1攪拌器的功率計算241
13.3.2攪拌器的強度計算247
13.3.3液液相系攪拌設備的選擇248
13.3.4固液相系攪拌設備的選擇249
13.3.5氣液相系攪拌設備的選擇249
13.4均質(zhì)設備250
13.4.1均質(zhì)原理250
13.4.2均質(zhì)設備類型250
第14章反應設備254
14.1概述254
14.2反應設備的分類254
14.3攪拌反應器255
14.3.1攪拌反應器的總體結構255
14.3.2攪拌反應器的機械設計256
14.3.3攪拌反應器的筒體設計256
14.3.4攪拌反應器的傳熱裝置257
14.4磺化反應器259
14.4.1多管式膜式磺化反應器259
14.4.2雙膜式磺化反應器261
14.5其他反應器263
14.5.1管式反應器263
14.5.2塔式反應器264
14.5.3徑向反應器264
14.6反應器的特點及選擇266
14.6.1反應器的特點266
14.6.2反應器的選擇266
第15章金屬及設備的防腐269
15.1概述269
15.2金屬腐蝕的類型270
15.2.1按照腐蝕環(huán)境分類270
15.2.2按照腐蝕形式分類270
15.2.3按照腐蝕過程機理分類271
15.3金屬腐蝕速率的表達方式272
15.3.1金屬腐蝕速率的重量指標272
15.3.2金屬腐蝕速率的深度指標272
15.3.3金屬腐蝕速率的電流指標273
15.4金屬材料的耐腐蝕性等級273
15.5腐蝕的基本理論274
15.5.1化學腐蝕274
15.5.2電化學腐蝕276
15.5.3金屬的鈍化282
15.6影響金屬腐蝕的因素282
15.6.1金屬材料自身的因素283
15.6.2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283
15.7金屬材料的防護285
15.7.1耐腐蝕材料選擇和結構設計285
15.7.2電化學保護288
15.7.3添加緩蝕劑保護290
15.7.4金屬表面涂層覆蓋290
參考文獻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