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先生是著名的文史大家,本書是郭沫若對中國古代先哲的哲學思想的研究結集,包括: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孔墨的批判、儒家八派的批判、稷下黃老學派的批判、莊子的批判、荀子的批判、名辯思潮的批判、前期法家的批判、韓非子的批判、呂不韋與秦王政的批判。本書對先秦諸子的哲學、政治、倫理等各方面的思想及其源流和演變進行了探討,并對其中一些重要人物和著作進行了考辨,有許多獨到見解,自成一說。對先秦學術的研究很有參考價值,值得出版。
本書是郭沫若研究先秦思想與古代社會的重要著作,包括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與總結及孔墨、儒家八派、稷下黃老學派、莊子、荀子、名辯思潮、前期法家、韓非子、呂不韋與秦王政等人或學派的階級立場、政治主張、學術思想都做了總結性批判研究。本書史料豐富、論點新穎,在思想界史學界引起高度重視,有著廣泛影響。本書于1945年9月由重慶群益出版社初版,又于1946年、1947年、1948年出版3版,此后多次重印,為郭沫若研究先秦學術思想的主要論集之一,是《青銅時代》的姊妹篇。
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乳名文豹,筆名沫若、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樂山沙灣,畢業(yè)于日本九州帝國大學,現(xiàn)代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 、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任校長 、蘇聯(lián)科學院外籍院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