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礦業(yè)城市大氣顆粒物地球化學特征》以中國西南地區(qū)典型礦業(yè)城市——攀枝花市大氣為例,運用地球化學、礦物學、環(huán)境科學、大氣環(huán)境化學,結合掃描電鏡-X射線能譜、X射線衍射技術、激光粒度儀、離子色譜、熱/光碳分析儀、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等現代分析方法對攀枝花市大氣顆粒物的地球化學特征及其環(huán)境效應進行了系統的研究。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目錄第1章 研究區(qū)概況 11.1 自然地理概況 11.2 區(qū)域地質概況 21.3 礦產資源概況 31.4 大氣環(huán)境概況 4上篇 攀枝花市環(huán)境空氣質量變化趨勢第2章 攀枝花市空氣質量變化趨勢及影響因素 92.1 大氣二氧化硫(SO2)分布特征 102.1.1 SO2時空分布特征 112.1.2 SO2與氣象條件的關系 172.1.3 SO2排放源 212.2 大氣二氧化氮(NO2)分布特征 222.2.1 NO2時空分布特征 222.2.2 NO2主要排放源 272.2.3 SO2/NO2值長期變化 282.3 大氣一氧化碳(CO)分布特征 292.3.1 CO時空分布特征 302.3.2 CO與其他污染物質量濃度相關性 312.4 近地面大氣臭氧(O3)分布特征 322.4.1 O3的時空分布特征 332.4.2 O3與其他污染物的關系 372.4.3 O3與氣象條件的關系 382.5 PM10/PM2.5分布特征 392.5.1 PM10/PM2.5時空分布特征 402.5.2 PM2.5/PM10值特征 422.5.3 PM10/PM2.5與氣象條件的相關關系 43第3章 攀枝花市PM2.5相關因素多元回歸預測模型 463.1 多元回歸模型對PM2.5質量濃度的預測 463.1.1 回歸分析 463.1.2 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473.1.3 獲得最佳擬合線(回歸系數?j的值) 473.1.4 回歸分析的優(yōu)缺點 483.2 大氣污染物的相關性統計分析 483.2.1 PM2.5與SO2的相關性分析 493.2.2 PM2.5與NO2的相關性分析 503.2.3 PM2.5與PM10的相關性分析 503.2.4 PM2.5與CO的相關性分析 513.2.5 PM2.5與O3-8h的相關性分析 513.3 PM2.5質量濃度預測的線性回歸模型 523.3.1 預測模型定義 523.3.2 代價函數定義 523.3.3 訓練方法 533.4 實驗結果及模型驗證 543.4.1 實驗過程 543.4.2 評價標準 543.4.3 實驗結果 553.5 展望和計劃 563.5.1 空氣污染指數預測 563.5.2 未來各種污染物質量濃度預測 56下篇 攀枝花市大氣顆粒物的地球化學特征第4章 攀枝花市近地表大氣降塵的地球化學特征 614.1 近地表大氣降塵的物理特性 614.1.1 降塵沉降通量及其時空分異特征 614.1.2 降塵的時空分異特征 634.1.3 大氣降塵的粒度分布特征及環(huán)境意義 654.1.4 大氣降塵的礦物組成 674.2 大氣降塵的化學組成特征 694.2.1 大氣降塵水溶性離子的特征 694.2.2 水溶性陰陽離子酸堿平衡 704.2.3 大氣降塵中重金屬的分布特征 724.2.4 大氣降塵平均粒徑與重金屬含量 754.2.5 重金屬的賦存形態(tài) 764.2.6 重金屬的相關性分析 774.3 攀枝花市大氣降塵源解析 784.3.1 攀枝花市大氣降塵的SEM-EDX分析 784.3.2 攀枝花市大氣降塵富集因子分析 854.3.3 攀枝花市大氣降塵因子分析 87第5章 攀枝花市可吸入顆粒物的地球化學特征 895.1 顆粒物質量濃度分布特征 895.1.1 PM10年際分布特征 895.1.2 PM10季節(jié)分布特征 905.1.3 PM10/PM2.5逐月分布特征 905.1.4 PM10/PM2.5空間分布特征 915.1.5 PM2.5/PM10質量濃度關系 925.2 顆粒物的微觀形貌特征 935.2.1 分析方法 935.2.2 樣品制備與分析 945.2.3 可吸入顆粒物的主要單顆粒類型 955.2.4 單礦物顆粒的化學組成與分類 1015.2.5 顆粒物的硫化特征 1055.2.6 顆粒物表面元素分布特征 1065.3 有機碳和元素碳分布特征 1085.3.1 樣品分析與測試 1095.3.2 OC/EC的質量濃度和季節(jié)變化特征 1095.3.3 OC和EC的來源 1105.3.4 二次有機碳的估算 1115.3.5 與其他城市的對比分析 1125.4 可吸入顆粒物中苯并芘的分布特征 1135.5 無機水溶性離子分布特征 1155.5.1 樣品分析與測試 1155.5.2 水溶性離子的質量濃度水平 1165.5.3 水溶性離子相關性分析 1185.5.4 SO2-4和NO-3的質量濃度比值 1185.5.5 攀枝花市PM10和PM2.5中水溶性離子的質量平衡 1195.5.6 與其他城市的對比分析 1205.6 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 1205.6.1 樣品分析與測試 1215.6.2 PM中微量元素質量濃度水平 1225.6.3 與其他城市的對比分析 1225.6.4 微量元素的來源探討 126第6章 攀枝花市超細顆粒物的地球化學特征 1336.1 樣品采集與實驗分析 1336.1.1 采樣點布設 1336.1.2 采樣儀器 1346.1.3 采樣時間及周期 1346.1.4 采樣方法 1346.2 PM1樣品的分析 1356.2.1 微觀形貌測試 1356.2.2 元素組分測試 1356.2.3 無機水溶性離子(WSIIs)測試 1366.2.4 OC和EC的測試 1376.2.5 δ13C的測試 1376.2.6 Pb同位素的測試 1376.3 質量控制 1386.3.1 PM1樣品采集的質量控制 1386.3.2 樣品化學分析的質量控制 1396.3.3 攀枝花市城市經濟發(fā)展對比 1416.3.4 攀枝花市城市空氣質量對比 1426.4 攀枝花市PM1的理化特征 1426.4.1 PM1的質量濃度特征 1426.4.2 PM1的微觀形貌特征 1446.5 PM1的元素組分特征 1476.5.1 PM1中元素組分的質量濃度水平 1476.5.2 元素組分的相關性分析 1496.6 PM1中無機水溶性離子質量濃度水平 1536.6.1 PM1中無機水溶性離子的季節(jié)分布特征 1536.6.2 陰陽離子平衡及銨鹽的存在形式 1546.6.3 PM1中SO2-4和NO-3的形成 1556.7 PM1的OC和EC特征 1576.7.1 OC和EC的質量濃度與季節(jié)分布特征 1576.7.2 OC和EC的相關性分析 1586.7.3 二次有機碳的估算 1586.8 攀枝花市大氣PM1源解析 1596.8.1 富集因子法 1596.8.2 碳同位素示蹤 160參考文獻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