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底層邏輯》是一部致力于讓經濟學理論回歸大眾視野,深入淺出地展現(xiàn)經濟學精髓的著作。全書從經典領讀、原理解析、質疑反思、以史為鑒四大視野出發(fā),既抽絲剝繭般探析經濟學經典著作的思想精華,深入討論經濟學的基礎概念、重要原則、規(guī)律和模型,又通過經典案例和數(shù)據(jù)分析,對西方經濟理論展開合理質疑,批駁其重要命題和觀點,還從世界主要國家的發(fā)展歷史中驗證經濟理論、總結經驗教訓。旨在帶領讀者讀懂經濟學,使讀者能夠深入理解經濟問題的核心,運用經濟學思維去分析和解決現(xiàn)實問題。全書以其全面且貼近現(xiàn)實的經濟學知識庫和經濟思維工具書的形式,對所有讀者無論是經濟學專業(yè)人士,還是對經濟問題感興趣的普通讀者都具有深遠的啟示與價值。
1.經濟學不再是高深莫測的學問,一起走進它的世界,洞悉其底層邏輯
每一次的金融危機,每一次的經濟繁榮,都是經濟規(guī)律的見證。想要理解這個世界的經濟脈搏,想要在生活和事業(yè)中更好地運用經濟學原理,需要一本全方位、深度、實用的經濟學書籍。本書以經典領讀、原理解析、質疑反思、以史為鑒四大視野,深度揭示了經濟學的精髓和內在邏輯。無論是研究經濟學的專業(yè)人士,還是對經濟學感興趣的廣大讀者,都能在本書中找到答案和啟示。本書不僅提供了豐富的知識和理論,還通過實際案例和數(shù)據(jù)分析,使得經濟學原理更加貼近生活實際,易于理解和應用。作者將經濟學中的復雜理論變得簡潔易懂,將經濟學術語變得鮮活生動,帶領讀者走進了一個生動有趣的經濟學世界。它不僅可以幫助專業(yè)人士提高經濟學素養(yǎng)和實踐能力,也可以幫助大眾讀者理解復雜的經濟現(xiàn)象,掌握經濟學的基礎知識和應用技巧。
2.通過一覽經濟學的全貌,掌握經濟現(xiàn)象的本質!
本書共四大篇:第一篇重點介紹亞當·斯密、李嘉圖、弗里德曼等著名經濟學家的經典著作和思想精髓,幫助讀者大體掌握經濟學分支、流派、主流思想。第二篇重點講解經濟學基本理論。作者將偌大的經濟學,拆分成若干個重點理論,一目了然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涵蓋經濟增長理論、經濟發(fā)展理論、產業(yè)組織理論、公平與效率、財政稅收原理、貨幣理論與政策、國際分工原理、國際金融理論。第三篇主要對經濟學有疑點的問題作反思補正。第四篇則圍繞美國、法國、德國、英國、日本、意大利、俄羅斯、加拿大等國的崛起和發(fā)展之路展開,在慷慨激昂講述各國經濟發(fā)展政策的同時,用歷史事實反復驗證經濟學理論,總結其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頗具啟發(fā)性和可讀性。這種多視角的討論方式可以幫助讀者把握經濟學的重要思想和觀點,看清經濟學現(xiàn)象的本質,更加深入地思考和分析經濟問題。
3.打破思維困局,掌握經濟學的思維方式
經濟學的獨特魅力在本書的文字間流淌,給讀者以力量和思想,使之獲得深刻啟迪,形成對經濟現(xiàn)象和經濟問題的獨特思考,看懂經濟學的爭論和真相。本書提供了大量實踐案例和經濟場景,讓讀者可以通過閱讀和思考,掌握批判性思維工具和經濟思維方式,以經濟思維去尋找問題的根本所在,收獲可行的解決方案。
埃德蒙·伯克曾經預言:騎士時代已經過去,隨之而來的是智者、經濟學家和計算機專家的時代。事實的確如此。放眼看世界,今天東西方國家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受聘為政府顧問。政府官員和企業(yè)家日程表上,諸如投資預算稅收利率匯率等經濟術語越來越多。甚至平民百姓中, 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談論經濟。事實上,經濟學已成為一門顯學。
2010 年,是中國經濟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節(jié)點。是年,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自此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開始聯(lián)手圍堵中國經濟:先是啟動TPP、TTIP 談判;后來又發(fā)動貿易戰(zhàn);再后來又限制高科技產品出口中國,導致我國國內產業(yè)鏈、供應鏈出現(xiàn)堵點。面對挑戰(zhàn),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立足新發(fā)展階段,貫徹新發(fā)展理念,構建新發(fā)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fā)展。對中央這一重大戰(zhàn)略部署,若無一定的經濟學功底,怕是難以深刻領會的。
正因如此,2021 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領導干部要加強經濟學知識學習。讀者想想,我國要在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而領導干部是關鍵群體,無論參與制定政策,還是貫徹落實政策,不掌握基本的經濟學知識怎么行?雖不能要求領導干部都成為經濟專家,但至少要有能力識別各種政策建議,并做出正確選擇。
然而困難在于,經濟學是一門沉悶的科學,雖非高深莫測,但也不能一蹴而就。時下經濟學著述浩如煙海,而書中的圖表公式,往往讓人望而生畏。這對非經濟學專業(yè)的讀者來說,自修經濟學肯定不容易。這樣看,經濟學確實需要通俗化、大眾化。再說,經濟學的使命原本就是經世濟民,若不能被多數(shù)人所理解,其價值無疑要大打折扣。
讀者面前的這本《經濟學底層邏輯》,是用通俗方式講解經濟學的一次嘗試。我以研究經濟學為職業(yè),長期在中央黨校主講經濟學,知道怎樣與非專業(yè)讀者對話。從這個角度講,將經濟學通俗化,自認為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2000 年前后,我曾寫過與官員談經濟系列叢書,讀者反響強烈,好評如潮,這也是我下決心寫這本書的底氣。
本書共23章,分四篇:第一篇,經典領讀(第1章至第5章),此篇以經典著作為主線,對經濟學發(fā)展流變作梳理;第二篇,原理解析(第6章至第13章),重點對經濟學基本原理(定理、模型、假說)作講解;第三篇,質疑反思(第14章至第18章),主要對經濟學有疑點的問題作反思補正;第四篇,以史為鑒(第19章至第23章),則是用歷史事實驗證理論。
不瞞讀者,在本書寫作過程中,我一直忐忑不安。最大的顧慮,是擔心寫得不夠清楚,讀者看不懂。所以每寫完一章, 都會請同事、朋友閱提意見。他們反饋說:寫得很明白,也很好懂?晌疫是不放心,畢竟我的同事、朋友多數(shù)是學經濟的。經濟學零基礎的讀者是否也能讀懂,我還不確定。本書旨在帶你讀懂經濟學,是我自己的期望,可不敢說如假包換之類的大話。
最后給讀者一點建議:閱讀此書時,可以先通讀一遍,不必糾結某個章節(jié)中的具體觀點。等讀到后面,也許前面的困惑就解開了。更重要的是,通讀一遍之后,你對經濟學有了整體了解,也就具備了經濟學基礎,當你回頭重讀時,會發(fā)現(xiàn)學懂經濟學原來并不難。讀者不妨照這個方法試試,希望能得償所愿!
王東京
2023年5月7日 于北京
王東京,經濟學家、教授、博士,長期擔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省部級、地廳級干部班、 中青年干部班主講教員,講課風格獨樹一幟,深受學員歡迎。
歷任中央黨校經濟學部主任、教務部主任、教育長、副校(院)長,十三屆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
在《經濟研究》《管理世界》《財貿經濟》等學術期刊發(fā)表論文數(shù)十篇;在《經濟日報》《21世紀經濟報道》《學習時報》等報刊發(fā)表專欄文章近千篇;著有《經濟學筆譚》《經濟學反思》《經濟學分析》《中國的難題》《中國的選擇》《中國的前景》《王東京經濟學講義》等 20多部專著。
2000年前后撰寫的與官員談系列叢書在國內領導干部和企業(yè)管理者中引起強烈反響。
第1章 經濟學奠基之作 / 001
亞當·斯密論國家致富 / 003
李嘉圖集古典經濟學大成 / 008
《資本論》:工人階級的圣經 / 012
第2章 經濟學裂變 / 023
馬歇爾開新古典先河 / 025
福利經濟學萌生國家干預 / 030
《通論》發(fā)起凱恩斯革命 / 035
漢森的錦囊妙計 / 039
第3章 回歸亞當·斯密 / 045
哈耶克率先發(fā)難 / 047
艾哈德為競爭吶喊 / 052
布坎南闡釋政府失靈 / 056
弗里德曼的洞見 / 061
產權問題與科斯定理 / 065
第4章 制度學派崛起 / 071
凡勃倫抨擊有閑階級 / 073
康芒斯繼往開來 / 077
加爾布雷斯推陳出新 / 081
從制度層面解釋增長 / 085
解開諾斯悖論 / 089
第5章 經濟學分析角度 / 095
要重視看不見的結果 / 097
靜態(tài)與動態(tài)分析 / 101
理性預期假說 / 105
科斯的發(fā)現(xiàn):交易費用 / 110
馮·諾伊曼論博弈行為 / 114
第6章 經濟增長理論 / 119
穩(wěn)定經濟增長的條件 / 121
新古典看好未來 / 126
新劍橋: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 130
丹尼森殘差 / 134
GNP之父庫茲涅茨 / 138
第7章 經濟發(fā)展理論 / 143
貧困惡性循環(huán)論 / 145
兩難選擇:在平衡與不平衡之間 / 150
發(fā)展極與回波效應 / 152
二元經濟結構模型 / 157
經濟成長階段論 / 160
第8章 產業(yè)組織理論 / 167
配第克拉克定理 / 169
霍夫曼定理 / 174
筱原的基準 / 178
馬歇爾沖突 / 182
馬克西西爾伯斯通曲線 / 186
熊彼特創(chuàng)新假說 / 190
第9章 公平與效率 / 195
薩伊三位一體公式 / 197
帕累托最優(yōu)狀態(tài) / 201
收入均等化定理 / 204
奧肯的漏桶原理 / 208
卡爾多希克斯標準 / 212
負所得稅方案 / 216
第10章 財政稅收原理 / 221
李嘉圖巴羅等價定理 / 223
拉弗曲線與稅率禁區(qū) / 228
稅負轉嫁:誰最后買單 / 232
乘數(shù)原理:需求放大效應 / 237
經濟內在穩(wěn)定器 / 242
第11章 貨幣理論與政策 / 249
貨幣中性與非中性 / 251
失業(yè)與通脹:菲利普斯曲線 / 256
持久收入假說 / 260
單一規(guī)則貨幣政策 / 264
通貨膨脹誰之過 / 268
第12章 國際分工原理 / 275
國際貿易的基礎 / 277
赫克歇爾俄林定理 / 281
里昂惕夫之謎 / 285
貿易利益的共享機制 / 288
幼稚工業(yè)保護論 / 292
第13章 國際金融理論 / 297
貨幣何以走出國門 / 299
誰為貨幣定價 / 304
變幻難測的匯率魔方 / 308
特里芬難題 / 311
讀懂國際收支平衡表 / 316
第14章 市場失靈之爭 / 321
公有制可以產生交換 / 323
難以避免兩極分化 / 328
逆選擇的真實原因 / 332
消費者剩余來自何處 / 336
搭便車是個假問題 / 339
第15章 總量均衡與結構均衡 / 345
薩伊定律的困惑 / 347
凱恩斯理論不再靈驗 / 351
儲蓄等于投資并非鐵律 / 356
菲利普斯曲線不可信 / 359
配第一克拉克定理不是定理 / 363
第16章 政策調控工具 / 367
李嘉圖等價定理的前提 / 369
追問拉弗曲線 / 373
利率不是政策工具 / 377
維克塞爾的誤導 / 381
勿誤讀貨幣推動力 / 384
第17章 初次分配與再分配 / 389
從交換角度看分配 / 391
基尼系數(shù)的經濟含義 / 395
收入與消費悖論 / 399
政府補貼的兩個規(guī)則 / 403
第18章 國際經濟循環(huán) / 407
國際收支平衡的認識誤區(qū) / 409
比較優(yōu)勢并非陷阱 / 413
參與國際分工沒有輸家 / 417
高關稅的錯覺 / 420
第19章 政府角色定位 / 425
美國特點的政府角色 / 427
羅斯福新政旋風 / 431
法國政府以西補東 / 436
日本的產業(yè)政策 / 441
意大利的國家參與制 / 446
第20章 繁榮來自競爭 / 451
艾哈德的第三條道路 / 453
德國銀行獨立一波三折 / 458
撒切爾的貨幣主義試驗 / 463
里根推出經濟復興計劃 / 467
休克療法敗走莫斯科 / 472
第21章 科教強國 / 477
英國產業(yè)革命的背景 / 479
德國最大的本錢在教育 / 484
日本收獲型戰(zhàn)略轉型 / 488
美國新經濟獨領風騷 / 493
第22章 農為民之本 / 499
俄羅斯:土地與自由的變奏 / 501
法國:農業(yè)優(yōu)先發(fā)展戰(zhàn)略 / 506
德國:獨具特色的農業(yè)改革 / 511
日本:農協(xié)托起經濟一片天 / 515
第23章 開放經濟樂章 / 521
英國走出重商主義樊籬 / 523
自由貿易為法蘭西奠基 / 528
歐洲病夫脫胎換骨 / 533
加拿大門戶開放歷程 / 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