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文論釋林》分為十卷,以時代為序,選注了在文學思想史上發(fā)生過較人影響的。系列重要的理論經(jīng)典,是迄今規(guī)模最大的中國古代文論選注本。選文不但視野寬闊、取材廣泛,而且注重善本的擇取、異文的校訂,力求元典文本的準確可靠。注釋詳明細致,汲取了近現(xiàn)代,尤其是當代國內(nèi)外最新的古文論研究成果,存疏通文意的前提下,特別注重對元典中的重要概念和命題中所包蘊的思想內(nèi)涵做深入的闡發(fā)。校注者以元典為中心,存對元典的疏解中力圖做到點面結合、疏證結合、淪史綿合,使讀者對擁有兒下年跨度的古代文學、文論的發(fā)腱軌跡獲得一個立體的歷史時空把握。《中華古文論釋林:南宋金元卷》不但可為古代文學、古代文論的專門研究者提供基礎性的參考和依據(jù),也可以作為大專院校文科本科生、研究生的大型教學參考書。
前言
南宋(1127-1279)
汪藻
答吳知錄書
【附錄】
李清照
論詞
【附錄】
呂本中
夏均父集序
【附錄】
王十朋
蔡端明文集序(節(jié)錄)
【附錄】
王灼
歌曲所起
【附錄】
葛立方
《韻語陽秋》(四則)
【附錄】
鄭樵
正聲序論
【附錄】
陸游
上辛給事書
【附錄】
周必大
皇朝文鑒序(節(jié)錄)
【附錄】
楊萬里
江西宗派詩序
……
金(1115-1234)
元(1206-1386)
五言以來,六朝之謝陶,唐之陳子昂韋應物柳子厚,最為近風雅。自余多以雜體為之,詩之亡久矣。雜體愈備,則去風雅愈遠,其理然也。近世蘇子瞻絕愛陶柳二家,極其詩之所至,誠亦陶柳之亞,然評者尚以其能似陶柳而不能不為風俗所移為可恨耳。夫詩至于子瞻而且有不能近古之恨,后人無所望矣。
元好問《遺山先生文集》卷三十六《東坡詩雅引》(節(jié)錄)
《四部叢刊》初編本
詩與文同源而別派,文固難,詩為尤難。李長吉母以賀苦于詩,謂嘔出肝肺乃已耳。又有論詩者云,乾坤有清氣,散人詩人脾,十人萬人中一人兩人知,其可謂尤難矣。前世詩人凡有所作,遇事輒變,化例不一,其體裁乃欲與造物者爭柄,囚鎖怪異,破碎陣敵,凌轢演濤,穿穴險固者,尤未盡也。槁項黃馘一節(jié),寒餓之士以是物為顓門,有白首不能道劉長卿一字者,青云貴公子乃咳唾顰呻而得之,是可貴也。學道者有神遇,有懸解,如以無礙辨才,游戲翰墨,龍拿虎擲,動心駭目,不可致詣,彼區(qū)區(qū)者方纓冠被發(fā)流汗而追之九萬里,夙斯在下矣。
元好問《遺山先生文集》卷三十六《雙溪集序》(節(jié)錄)
《四部叢刊》初編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