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學術界第一部在文學地理學批評視野下研究《文心雕龍》的專著,從宏觀的文學區(qū)系入手,以出產(chǎn)了眾多名家名作的巴蜀文學區(qū)系為例,進行了《文心雕龍》文學地理學批評研究的創(chuàng)新嘗試。在主要內(nèi)容上,本書選取上古神話傳說中與巴蜀文化區(qū)系有密切關聯(lián)的伏羲、五帝世系人物、大禹等中華民族偉人和中古信史時代巴蜀文學代表名家司馬相如、揚雄為主要對象,通過實事求是的文獻分析和深入探究,闡明了他們對《文心雕龍》成書所起的巨大作用,書末附錄了他們貢獻的主要作品。本書的推出,表明《文心雕龍》不僅是文學、寫作、地理等多學科綜合凝聚的結晶,還具有歷久彌新的學術價值,并為拓展研究其他文學區(qū)系打下基礎。
文學地理學是一門由本土學者原創(chuàng)理論、已在海內(nèi)外產(chǎn)生較大學術影響的新興學科,意在建設一門與文學史雙峰并舉的中國文學二級學科!段男牡颀垺钒S富的文學地理學批評內(nèi)容,適合開展文學地理學的研究。
/序言/
一
2012年秋,經(jīng)四川大學、西南民族大學、湖南大學、湘潭大學聯(lián)合倡議,決定在四所大學
輪流舉辦巴蜀文化與湖湘文化高層論壇,每年一屆,當屆論壇于12月初在湖南大學岳麓
書院舉行。在這所馳名中外的千年書院,我于瞻仰先賢遺風、聆聽時賢宏論之外,還得到兩
大收獲:一是結識了文質(zhì)彬彬的田君師兄,他指導了我一些有關古代音樂的知識;二是寫成
并提交了《漢代巴蜀文學三杰與〈文心雕龍〉》的小論文。在分論壇小組交流的時候,評議
人譚繼和教授說:漢代巴蜀文學三杰的說法小了一點,加上嚴遵,應該是漢代四杰,可以討
論四杰對《文心雕龍》成書的影響。我在會后向譚老請教了關于嚴遵的一些問題之后,咨詢
譚老說:《文心雕龍》中并沒有論及嚴君平,這該怎么寫?譚老告訴我:嚴君平是揚雄的老
師,就算《文心雕龍》中沒有他,但他對揚雄思想觀點有影響,則是必然的;更進一步,不
止?jié)h代,你要往上,先秦時期,古蜀文明是很發(fā)達的,比如大禹,在《文心雕龍》里面有沒
有?禹夏五百年歷史,按常理推斷,是應該有的,你可以留心一下。也就是說,從巴蜀文化
的角度入手,可以試一下。我深為譚老深厚的歷史文化修養(yǎng)和創(chuàng)新研究意識所折服,同時意
識到:《文心雕龍》體大思精,僅從文學、寫作、經(jīng)學角度來研究是遠遠不夠的,其真正根
基,應該在歷史、文化、政治、哲學思想方面;也就是說,《文心雕龍》博大精深,幾乎包
括了所有與寫作相關的活動類型,不做這樣的寬度擴容和精度深推,我要想在名家輩出、名
作如林的《文心雕龍》學研究界搞出點兒動靜、拿出點兒東西來,是絕不可能的。這就
注定了研究《文心雕龍》必然坐冷板凳,有沒有追新的機緣和創(chuàng)新的可能性?很不好說。因
此,聰明的中國文論研究者,一般不碰《文心雕龍》,我的碩士、博士導師對我執(zhí)迷不悟地
沉迷于《文心雕龍》研究表示不可理喻、不能理解。用我們四川話說:這娃兒哈戳戳的,不
曉得哈好(傻子一枚,不知好歹)!
2013年11月,第二屆巴蜀文化與湖湘文化高層論壇由西南民族大學承辦,在成都武侯
祠開了整整三天,非常扎實,水平很高。對我個人而言,最大的收獲是聆聽了譚先生夫人祁
和暉教授所作《華夏兒女的人文故鄉(xiāng):江源勝地歷史回顧并說大禹開啟古代中國人
的小康夢》的主題報告,祁老師從《史記》等正史文獻的明明白白的記載出發(fā),闡
述了五帝世系特別是黃帝、顓頊到大禹等與巴蜀文化的密切關聯(lián),他們是或聯(lián)姻巴蜀,或出
生于巴蜀,或從巴蜀走向全國的帝王,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文化中最偉大的人物。我當場
激動到搓手手,《文心雕龍》記載的歷史比《史記》還久遠,第一個有名有姓的偉人是三皇
時代的伏羲盡管他的出生地實際上已不可考,但天水也好,閬中也好,不都在古巴蜀文
化區(qū)域范圍之內(nèi)嗎?從文化區(qū)域角度入手,從巴蜀文化區(qū)域空間入手,研究《文心雕龍》,
不就是一種創(chuàng)新嗎?至少在研究思路上是吧?
古人有句名言: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我從2005年9月在川師大讀研開始,即自發(fā)
地選擇以《文心雕龍》為讀寫對象,到聆聽祁老師報告時,已經(jīng)8年了,其間雖然磕磕絆絆
地完成了研究《文心雕龍》的碩、博士論文,并得了省優(yōu)論文獎,但從來沒有考慮過從巴蜀
文化這個地域文化的角度(實則文學地理學的角度)入手來研究《文心雕龍》,更沒有在思
想認知上將上古神話時期、原始時期的歷代先圣與啟蒙狀態(tài)下的各類文學體裁作為研究對象!
而且,我所提出的雅麗思想,盡管論證其為《文心雕龍》貫通全書的文學思想,但實際的起
點是孔子,也就是說,時間的起點在公元前500年左右,而大禹時代是在公元前2000年以
前,之上的堯舜時期、五帝時期乃至伏羲時代,則尚有數(shù)千年乃至上萬年的時間,是我根本
未曾涉獵的處女地。譚老、祁老都謙稱自己是研究《文心雕龍》的外行,川大的楊明照先生
才是頭把手,但是他們的話有道理呀,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我為什么不做一番這樣的嘗試
呢?
翻開《史記》《孔子家語》《大戴禮記》等四部文獻中的名著可知:五帝世系中的黃帝,與西
陵氏女嫘祖聯(lián)姻,所生長子玄囂和次子昌意的降居地江水(今岷江流域)、若水(今金沙江、
雅礱江流域)都在蜀地;昌意又與蜀山氏女嫘仆聯(lián)姻,生子顓頊,后至中原,繼承了黃帝的
帝位,并傳帝位于族子帝嚳……其后的堯舜禹,整個五帝世系與禹夏奴隸制國家,實際上都
是黃帝后裔,一脈相承而來。這盡管很可能是后代儒家、正統(tǒng)史學家通過為政權統(tǒng)治服務而
虛構的理想化歷史脈絡,贊美先王,主推正統(tǒng),謳歌德政,歷代以來對此已經(jīng)有不少反對的
聲音,但在幾千的主流歷史文獻中,特別是儒家為主的經(jīng)學文獻中確實是這樣記載的,我們
現(xiàn)在做研究,應該尊重這樣的主流文獻,在此基礎上提出創(chuàng)新的研究觀點。
其后,我又得到舒大剛教授和導師郭齊教授的若干指導意見,或多或少,都鼓勵我繼續(xù)做。
而呈現(xiàn)在各位讀者眼前的這本小書,就是以譚老、祁老當時的啟發(fā)為起點,以當年那股沖勁
兒為基礎,經(jīng)過大幅度深化、拓展、上推而成的結果,又經(jīng)四川大學文新學院吳恙博士、周
姝博士深度參與,合作研究,專論上古神話傳說人物伏羲、大禹以及五帝世系部分人物,并
加上信史時代名垂青史的漢代蜀地文學家司馬相如、王褒、揚雄、李尤而成。感謝譚老、祁
老啟發(fā),感謝兩位學友參與!
二
通觀《文心雕龍》全書,以超越時俗的遠大世界觀和宇宙意識,將天地、自然、萬物均視作
郁然有采的形文與聲文,將人類的寫作視為模仿自然而得來的情文。而劉勰論述寫作的
人文起點,是上古神話傳說中的始祖伏羲。于是,伏羲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通過仰觀俯察
的方式,創(chuàng)立人文(八卦)的始祖。其后的黃帝、堯、舜、大禹、伯益、后稷、文王、周公、
孔子,順次而出,各自為人文的發(fā)展立下了不朽功勛。上述人物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
不是今天文學、審美意義上的作家,而是建立了不朽功勛的帝王、政治家和最杰出的思想家,
劉勰以這樣的標準來選擇進入《文心雕龍》特別是《原道》篇的卓越人文創(chuàng)造者,即便孔子,
也被稱為素王。所有帝王、政治家、思想家進行人文創(chuàng)造的起點和依據(jù),都是同一個東
西《易》。根據(jù)傳說,伏羲始畫八卦,文王推演之,孔子定其書這樣看來,《文心雕
龍》主張一切的人文均原始于《易》;伏羲以其開天辟地的偉大創(chuàng)舉,成為中華民族的人文
始祖;孔子以其刪述六經(jīng)的偉大創(chuàng)作,成為人文領域的真正素王。而本書采用伏羲為巴人祖
先的說法,也就是說,將本書的研究對象,將巴蜀文化名人對《文心雕龍》成書的影響,在
譚老啟發(fā)的禹夏時代、祁老啟發(fā)的五帝時代基礎上,上推到了伏羲時代。
《文心雕龍》的征圣對象是歷代圣人,始于伏羲,終于孔子,核心在《易》。順次,《文
心雕龍》全書的組織體系也隨之建立起來:《序志》說:位理定名,彰乎大衍(易)之數(shù),
其為文用,四十九篇而已。其說淵源于《周易·系辭上》:大衍之數(shù)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文心雕龍》之所以是五十篇,《序志》之外,之所以還專列四十九篇來研討各類寫作問題,
是向《易》取法得來的結果。這就從根本上否定了《文心雕龍》主導思想的佛學主導說、道
家主導說、三教合一說等意見,《文心雕龍》的主導思想只能是儒家思想。其依據(jù)是:《文心
雕龍》以伏羲為人文始祖,以《易》為原道之始,以儒家圣人為主體作家群,以儒家經(jīng)典為
各類文體之源,并歸宗于周公和孔子。儒家思想是中國文化之根,《文心雕龍》宗經(jīng)征圣,
以漢代儒家地位迅速上升和儒家著作稱經(jīng)為立論起點,必然以儒家思想為根本。
而與巴蜀文化密切相關的伏羲、五帝系列人物、大禹、夏代文學名家名作、漢司馬相如、王
褒、揚雄、李尤、三國諸葛亮、西晉陳壽等,居于《文心雕龍》重要的素材來源之列,是全
書論述文學起源、文學審美、文學范式、創(chuàng)作綱領與經(jīng)典作家、優(yōu)秀作品、創(chuàng)作技法、文學
史論、文學批評的核心對象。在文學地理學批評視野下,巴蜀文學區(qū)系奉獻出的上述著名廣
義文學作家,與齊魯、三晉、關隴、中原、江漢等文學區(qū)系作家群一起,構成了《文心雕龍》
歷時數(shù)千年的璀璨作家群。
三
在當代,怎樣創(chuàng)新地投入《文心雕龍》的研究,是一個嚴峻的問題。
說嚴峻,是因為這本享譽世界的名著,已經(jīng)有了數(shù)百部研究著作、上萬篇專題論文、數(shù)億字
研究文字,全世界取得的成果之多,幾乎已將該書版本、?薄⒆⑨、今譯、范疇研究、理
論研究、批評研究乃至外譯工作做到了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地步,后人要想再從《文心雕
龍》研究中沿襲前人之路,實在是難以走通了。
于是,必須進行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的更新和轉變。
據(jù)李建中教授介紹說:2007年的龍學年會上,他與陶禮天教授曾進行過深入長談,從
那以后,李老師專注于從關鍵詞角度切入研究,陶禮天教授專注于從文學地理學角度展開研
究這兩個角度,是目前龍學研究界最新的視野,取得了轉變思路、拓展空間、創(chuàng)新
方法、立項課題、推出成果的矚目成就。2017年8月6日下午,中國《文心雕龍》研究學
會第十四次年會在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舉行閉幕式,李建中教授在專題發(fā)言中做了《龍學研
究四通》的學術報告,其中提到本段文字所述的內(nèi)容。
聯(lián)系李建中教授的上述言論:2007年李老師提出關鍵詞研究法時,我剛剛進行完碩士論文
的開題報告答辯;2017年現(xiàn)場聆聽李老師的報告時,我只是第二次參加龍學年會的初
學者;這十年,是我在四川閉門造車的十年,也是我慢慢進入《文心雕龍》、意欲展開深入
研究的十年,它對我的學術工作來說,主要屬于儲備的性質(zhì)。
我的碩士學位論文《風趣剛柔,數(shù)窮八體〈文心雕龍〉風格類型理論研究》、博士學位
論文《〈文心雕龍〉雅麗思想研究》,帶有鮮明的關鍵詞視野的研究意味,事實上,我也
正是在懵懂之中,運用電腦檢索關鍵范疇、關鍵術語剛柔典雅等詞匯的方式,對《文
心雕龍》的風格理論術語進行了窮盡式的搜集、整理、歸納與分類,才能略有新意地將所思
所得寫成碩士論文,并以此為基礎,深入探究貫通其書的雅麗文學思想,完成了博士論文的
寫作任務。能取得前述的一點點成果,居然與李建中教授提倡的關鍵詞研究不謀而合從
2005年到現(xiàn)在,我一直在做這個事情,也許這就是冥冥之中的天意,雖然之前我并不知道
李老師的新主張,但無意間進入李老師提倡的研究視野中去,這是幸運的。
2012年12月問世的《漢代巴蜀文學三杰與〈文心雕龍〉》那篇論文,則在無意之中與陶禮
天教授主張的文學地理學批評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盡管該文主要是從巴蜀地域文化
角度切入研究的,所論也不過是《文心雕龍》書中的三位以文學創(chuàng)作、特別是辭賦名家的蜀
地作家但與文學地理學有關,則是毫無疑問的。
那么,我是不是一個能撞大運的幸運兒呢?還是說,我的《文心雕龍》研究思路,以及由此
而來的空間拓展、延伸研究,是必然如此的呢?
仔細思考,我認為是后者。
《文心雕龍》的研究,必須,也必然返本歸宗,從歷史文獻、古籍文獻中去探究其根本淵源。
這一說法,有以下依據(jù):第一,持續(xù)數(shù)十年的源出儒家、道家、玄學、佛學群說或三家合一
諸說,早已產(chǎn)生了數(shù)百篇專題論文、十余部相關著作,從主導思想異同、哲學思想淵源角度
深入研究之,目前仍在繼續(xù),且成果越來越多。第二,美學、文學、范疇研究,無一不探究
根源,闡釋新意,從百年龍學發(fā)展史上的著名大家范文瀾、楊明照、詹锳、牟世金等文
獻專家到當代的劉綱紀、詹福瑞、戚良德、李平、陶禮天等研究名家,莫不如是。第三,版
本、?薄⒆⑨、今譯研究,無不刨根究底,探本溯源,所以,李老師提出的關鍵詞視野研
究思路,正是上述研究現(xiàn)狀的更往上溯源、探本、證史的研究,是從諸子思想、歷史文獻文
本本身,再向上探究文學根源、深究文明之美的本源研究。簡單概括之,是尋根。從這個角
度出發(fā),將于四部文獻中深入淺出,非有數(shù)十年工夫不可,而一旦打通,則一定會成為一個
文化學者,一個思想家,一個匯通各家各派的深淵式學者。所以,《文心雕龍》難于研究,
難出成果,根本原因在這里;很多人怕了,走了,轉移了,深層原因也在這里。
相比較而言,陶禮天教授主張的文學地理學批評,則帶有思路創(chuàng)新、陣地轉移的意味。
《文心雕龍》書中確確實實包含著極為豐富的文學地理學因素,除了《神思》《體性》《養(yǎng)氣》
等抽象性、普適度極高的專題,其余各篇,是文學史上少有的文學地理學素材寶庫。陶老師
以獨到的眼光,開啟了這方面的研究之門。
簡單地說:李老師的主張能夠多出成果,但是難度大;陶老師的主張能夠新出成果,因為視
野新。
然而我現(xiàn)在做的,是從地域文化視野角度切入。這根源于國家民族復興、文化自信的國策,
是地域文化研究興盛發(fā)展的歷史機遇造成的,最直接的動因,就是舒大剛教授國家社科基金
重大項目、四川省重大文化工程《巴蜀全書》獲得立項,我恰好在當年闖入川大古籍所進行
博士后研究,想都不用想,就可以直接在前人艱苦論證的基礎上,從巴蜀地域文化角度展開
研究。也就是說,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我們是直接摘桃子的人。感謝四川大學!感謝舒老
師!
因此,本書集中筆力于先秦、兩漢巴蜀段,聚焦于伏羲、大禹、五帝世系相關人物與司馬相
如、王褒、揚雄、李尤等著名文學家,以實事求是的研究而不是臆測證明了在《文心雕龍》
研究領域內(nèi)創(chuàng)新進行文學地理批評的合法性和創(chuàng)新性。下一步還將借此為起點,將拓展進行
齊魯、中原等區(qū)域文化研究與文學地理區(qū)系研究之中,推出創(chuàng)新成果。
四
因為我早年靠自學起步,是野路子,文獻和文論功夫并不到家,所以特別邀請到具有深厚文
論功底和比較文學研究積累的四川大學文新學院吳恙博士、周姝博士兩位學友參與到本書的
寫作中來。吳恙博士任教于四川大學,對川大的《文心雕龍》研究歷史非常熟悉,在中外文
論的比較研究方面建樹頗多,是川大文新學院重點培養(yǎng)的博士生;周姝博士在西藏大學工作,
同時就讀于四川大學,精于比較文學和詩學理論研究,常有大作問世,對《文心雕龍》等中
國文論下過很深的功夫。她倆都是很有水平的科研達人,特別在中外文論的比較研究方面,
非我所能及。世人皆知:在龍學泰斗楊明照先生杰出弟子曹順慶先生的帶領下,四川大
學的比較文學、古典文獻學居于全國第一,文新學院的《文心雕龍》研究具有世界聲譽!兩
位學友嚴謹?shù)膽B(tài)度,精深的功力,令我受益良多,同時提升了本書的研究質(zhì)量。
最后說明一點:對書中研究對象籍貫、活動的一些論證,并不帶有先入為主的我們是四川
人,就硬要把他們歸于巴蜀的主觀意識,而是根據(jù)文獻記載與客觀研究,實事求是地說話。
但我們?nèi)蛔髡邔W力有限,研究能力不夠,所以本書存在的問題一定不會少,特別是關于伏
羲等上古傳說人物籍貫的爭議本來就很多實際上現(xiàn)在誰也無法確證我們也無法圓
滿解決這個問題,只能根據(jù)文獻記載,在論出有據(jù)的前提下各取所需。盼望各位讀者朋友不
吝指教,指出我們的錯誤與問題所在,幫助我們修改和成長,謝謝你們!
王萬洪
歲在辛丑,暮春之初
王萬洪,四川簡陽人,1979年9月出生。西華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文心雕龍》學會、中國文學地理學會、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文論與文化,專攻《文心雕龍》。主持完成各類課題20余項,出版專著10余部,發(fā)表論文50余篇,獲得科研獎勵20余項。
吳恙,四川鄰水人,1987年3月出生。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yè)2016級博士研究生,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中國比較文學學會、國際比較文學學會、中國西葡拉美文學研究分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比較文學和中國古代文論外譯。主持課題5項,出版專著1部,發(fā)表論文10余篇。
周姝,四川內(nèi)江人,1984年1月出生。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yè)2016級博士研究生,西藏大學旅游與外語學院講師,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英美詩歌。主持課題三項,發(fā)表論文20余篇,獲得科研獎勵4項。
目錄
緒論........
第一章《文心雕龍》巴蜀文學概論........
第一節(jié)漢代三杰:巴蜀文學作家作品的代表........
第二節(jié)從伏羲到大禹:上古先圣的各類寫作........
第三節(jié)巴、蜀與巴蜀文化........
第四節(jié)巴蜀文學名家的甄選........
第二章伏羲........
第一節(jié)伏羲與八卦........
第二節(jié)《文心雕龍》的伏羲評論........
第三節(jié)伏羲畫卦:人文之源與審美濫觴........
第四節(jié)《易》與《文心雕龍》的文學理論建構........
第三章五帝世系相關人物........
第一節(jié)五帝世系與巴蜀........
第二節(jié)相關梳理與推論........
第三節(jié)《文心雕龍》的五帝論述........
第四章大禹........
第一節(jié)大禹簡介........
第二節(jié)《文心雕龍》的禹夏評論........
第三節(jié)《文心雕龍》的禹夏文學綜論........
結語........
第五章司馬相如........
第一節(jié)司馬相如簡介........
第二節(jié)《文心雕龍》的司馬相如評論........
第三節(jié)文之樞紐的經(jīng)典作家代表........
第四節(jié)論文敘筆中博通眾體的文學創(chuàng)作........
第五節(jié)致名辭宗的辭賦創(chuàng)作與批評理論........
第六節(jié)剖情析采中突出的創(chuàng)作論貢獻........
第七節(jié)籠圈條貫中的文學批評成就........
結語........
第六章王褒........
第一節(jié)王褒及其作品簡介........
第二節(jié)《文心雕龍》的王褒評論........
第三節(jié)《文心雕龍》文學作家的經(jīng)典代表........
第四節(jié)杰出的文學創(chuàng)作與文獻價值........
第五節(jié)《洞簫》抒情,樂賦之祖........
結語........
第七章?lián)P雄........
第一節(jié)揚雄生平簡介........
第二節(jié)《文心雕龍》的揚雄評論........
第三節(jié)揚雄對《文心雕龍》成書的重大影響........
第四節(jié)折中儒道的明道思想........
第五節(jié)征圣美圣的儒家思想........
第六節(jié)宗經(jīng)尚美的經(jīng)典意識........
第七節(jié)麗淫麗則的審美批評........
結語........
第八章李尤........
第一節(jié)李尤生平簡介........
第二節(jié)吟詠《函谷關》,邊塞賦之祖........
結語........
附錄《文心雕龍》評論、征引巴蜀名家名作選........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