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德文原書第2版翻譯而來。本書對內燃機的測量與試驗臺架,從建筑規(guī)劃、臺架規(guī)劃、試驗臺架系統(tǒng)和設備、試驗規(guī)劃、測量方法和數(shù)據(jù)測量與處理等方面進行了系統(tǒng)性的介紹,主要內容包括引言,內燃機原理,發(fā)動機試驗臺架的構建,整車和零部件試驗臺,試驗臺架機械學,測功機,測量技術,控制、調節(jié)和自動化,建筑技術裝備,安全和環(huán)境。本書適合內燃機生產(chǎn)廠家及科研院所的實驗室研究人員閱讀使用,也適合大專院校相關專業(yè)師生閱讀參考。
叢書序
譯者的話
第2版前言
前言
縮寫和符號
第1章引言1
第2章內燃機原理3
2.1混合氣形成和燃燒4
2.1.1空氣系統(tǒng)6
2.1.2燃油系統(tǒng)11
2.2熱力學15
2.3曲柄連桿機構18
2.3.1氣體力和慣性力18
2.3.2曲軸的旋轉21
2.3.3曲柄連桿機構的各個元件22
2.4廢氣后處理22
2.5冷卻23
2.6潤滑24
2.7發(fā)動機電子24
2.8研究用發(fā)動機25
第3章發(fā)動機試驗臺架的構建27
3.1介質供給28
3.1.1燃料供給28
3.1.2冷卻介質調節(jié)裝置33
3.1.3潤滑介質調節(jié)裝置33
3.1.4燃燒空氣調節(jié)裝置34
3.1.5快速連接裝置35
3.2特殊任務的發(fā)動機試驗臺架35
3.2.1可擺動試驗臺架35
3.2.2氣候試驗臺架35
3.2.3NVH試驗臺架36
3.2.4EMV試驗臺架38
3.2.5用于混合驅動和電驅動的
試驗臺架39
3.2.6產(chǎn)品試驗臺架41
第4章整車和零部件試驗臺42
4.1動力傳動系試驗臺42
4.2整車-轉鼓試驗臺43
4.3道路交通試驗路段和測量45
4.4零部件試驗臺46
4.4.1流動試驗臺46
4.4.2渦輪增壓器試驗臺46
4.4.3噴油試驗臺48
4.4.4泵試驗臺49
4.4.5凸輪軸試驗臺49
4.4.6軸承試驗臺50
4.4.7控制器試驗臺50
4.5運行材料試驗臺50
4.5.1燃料試驗研究51
4.5.2潤滑油試驗研究51
4.5.3冷卻介質試驗研究52
第5章試驗臺架機械學53
5.1試驗臺架振動53
5.1.1基礎底板的支承54
5.1.2發(fā)動機的支承57
5.2基礎底板58
5.3試件的更換58
5.4軸59
5.4.1軸的扭振61
5.4.2軸的彎曲振動70
5.4.3軸護套70
5.5測功機的支承71
5.6傳動機構71
5.7發(fā)動機離合器71
第6章測功機73
6.1水力測功機76
6.1.1原理76
6.1.2技術上的實現(xiàn)和應用78
6.2電渦流測功機81
6.2.1原理:旋轉磁盤中的
電渦流81
6.2.2原理:可變磁場導致的
電渦流82
6.2.3技術上的實現(xiàn)和應用84
6.3電力測功機86
6.3.1直流測功機88
6.3.2交流測功機89
6.3.3三相測功機90
6.3.4故障和診斷96
6.4磁滯測功機96
6.5串聯(lián)測功機97
6.6發(fā)動機的起動98
第7章測量技術99
7.1流量測量100
7.1.1燃料消耗100
7.1.2空氣消耗103
7.1.3廢氣量109
7.1.4漏氣量109
7.2轉速和曲軸轉角的測量112
7.2.1絕對式角度傳感器114
7.2.2增量式角度傳感器116
7.2.3解碼器117
7.2.4測速發(fā)電機118
7.2.5發(fā)動機電子器件118
7.2.6渦輪增壓器的轉速119
7.2.7上止點的檢測119
7.2.8扭轉振動的測量120
7.3力的測量120
7.3.1壓電式傳感器120
7.3.2通過應變測量來測量力120
7.3.3稱重小室125
7.4轉矩傳感器126
7.4.1測量原理的基本分類126
7.4.2應變片作為轉矩傳感器的
測量原理130
7.4.3供電和測量信號的傳遞134
7.4.4測量精度和結構設計方面的影響
因素136
7.4.5結構形式、裝配和連接141
7.4.6轉矩傳感器的校準143
7.5功率和功149
7.6聲學測量技術150
7.6.1空氣聲的測量150
7.6.2固體聲的測量151
7.7EMV測量技術152
7.7.1傳導干擾的測量153
7.7.2輻射干擾的測量154
7.8廢氣測量技術155
7.8.1試驗循環(huán)和法律框架155
7.8.2廢氣成分161
7.8.3測量方法165
7.8.4采樣182
7.8.5標定184
7.8.6測量設備的實現(xiàn)185
7.9熱力學狀態(tài)參數(shù)的測量188
7.9.1溫度測量188
7.9.2壓力測量192
7.9.3氣象站194
7.10發(fā)動機機內分析194
7.10.1物理效應195
7.10.2測定方法199
第8章控制、調節(jié)和自動化205
8.1試驗臺架調節(jié)器和運行模式206
8.1.1調節(jié)器的結構和操作206
8.1.2試驗臺架的運行模式207
8.2建筑技術的自動化212
8.3試驗臺架的自動化213
8.4試驗臺架的內部網(wǎng)絡215
8.4.1AK-協(xié)議215
8.4.2現(xiàn)場總線215
8.4.3CAN總線216
8.4.4基于以太網(wǎng)的通信217
8.5試驗臺架的外部連接217
第9章建筑技術裝備219
9.1上層建筑219
9.1.1試驗臺架室221
9.1.2觀察室221
9.1.3技術室221
9.1.4準備室222
9.2電氣安裝222
9.3供水和冷卻222
9.4壓縮空氣供給223
9.5換氣224
9.6廢氣226
9.7儲氣室227
9.8防火和防爆227
9.8.1結構防火和防爆227
9.8.2火災警報系統(tǒng)和滅火
系統(tǒng)228
9.8.3氣體報警系統(tǒng)230
9.9試驗臺架的項目設計、檢查
清單230
第10章安全和環(huán)境234
10.1法律依據(jù)234
10.1.1勞動保護的法律依據(jù)235
10.1.2環(huán)境保護法235
10.1.3水法和土地法236
10.1.4建筑法237
10.2如何確定危害?237
10.3旋轉零部件導致的危害239
10.4電氣設備導致的危害240
10.5可燃流體導致的危害240
10.6氣體導致的危害241
10.7試驗臺架的隔噪和隔振243
10.8環(huán)境危害244
10.9環(huán)境污染245
10.9.1噪聲245
10.9.2廢氣247
10.10關停248
參考文獻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