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民族管弦樂組曲《錢塘江音畫》七個篇章之一的《民族管弦樂 源》, 是以錢塘江的發(fā)源為音樂主線, 以水的不同形態(tài)為描繪對象, 力圖將點滴匯聚、涓涓溪流、平緩江水等畫面展現(xiàn)于聽眾眼前, 并賦予作品以人文情懷, 借以表達“飲水思源”之含義, 在音樂的流動中體味事物之變遷、歷史之流轉(zhuǎn)。作品中處處都凸顯了民族音樂的特點。在音色上, 用吹拉彈打的民族音色展現(xiàn)音樂的層次; 在音樂形象上, 用鮮明的線條描繪了錢塘江的發(fā)源, 用豐富的織體體現(xiàn)了錢塘江的洶涌澎湃, 用清晰的樂章表現(xiàn)了錢塘江畔歷史的流轉(zhuǎn)。
郭鳴,博士,教授,碩士***導(dǎo)師,F(xiàn)任浙江音樂學院作曲與指揮系系主任。主要作品有:交響速寫《太平鼓》、《**、二弦樂四重奏》、為室內(nèi)樂隊而作的《板式三章》、為女高音、鋼琴及打擊樂而作的《遙遠的落日》、為曲笛、二胡及打擊樂而作的《圖騰·舞》、為交響樂隊而作的《圖騰·歌》、為民族管弦樂隊而作的《節(jié)日序曲》等六十余部(*)。其*作的部分作品曾榮獲第六屆“中國音樂金鐘獎”作品(室內(nèi)樂)二等獎(一等獎空缺);第十七屆“全*音樂作*評比”**作品獎;2002年中國臺灣“民族音樂創(chuàng)作獎”**作品獎;“遼寧省第五屆藝術(shù)節(jié)”作曲金獎等多個獎項。部分作品曾在中國北京、上海、沈陽、香港、臺灣等地,以及日本、新加坡、美國、德國、韓*等**上演。
梆笛(3)
曲笛(3)
高音笙(2)
中音笙(2)
低音笙
高音嗩吶(2)
中音嗩吶(2)
次中音嗩吶
低音嗩吶
柳琴(2)
琵琶(6)
揚琴(2)
中阮(6)
大阮(2)
豎琴
定音鼓
瑪林巴
顫音琴
鋼片琴
通通鼓
吊鈸
大軍鼓
高胡(8)
二胡(12)
中胡(6)
大提琴(6)
低音提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