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藏學以研究遺址形成過程為核心目標,是當今考古學研究的重要組成。本書重點探討為何以及如何研究舊石器時代遺址堆積形成過程中的人類行為因素與自然作用因素,識別遺址所經(jīng)歷的來自于不同作用力的不同形式的改造,為準確判斷堆積與人類活動的關(guān)系、復原人類行為過程奠定基礎(chǔ)。埋藏學研究能夠使我們對考古材料做出盡可能客觀、準確和全面的解讀,最大程度地接近人類真實的歷史。
曲彤麗
----------------------------
曲彤麗,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哈佛燕京學者,洪堡學者。獲士恒青年學者獎、北京大學人文杰出青年學者獎。主要研究領(lǐng)域為舊石器時代考古、埋藏學與動物考古,涉及舊石器時代技術(shù)演變、舊石器時代人類適應(yīng)生存行為、東亞地區(qū)現(xiàn)代人的出現(xiàn)與發(fā)展、舊石器時代歐亞大陸東西方文化交流等問題的探討。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在《考古》《人類學學報》、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Research、Asian Perspectives等中、外文期刊上發(fā)表多項學術(shù)成果。
目錄 Contents
緒論/ 001
一、 導言/ 001
二、 國外埋藏學發(fā)展簡史/ 005
三、 埋藏學在我國的發(fā)展與現(xiàn)狀/ 012
四、 小結(jié) / 016
第一章 不同類型遺址的形成過程研究/ 018
一、 堆積物類型與特點/ 019
二、 洞穴遺址形成過程研究/ 024
三、 露天遺址形成過程研究/ 040
四、 人類行為過程分析 / 050
五、 小結(jié)/ 075
推薦閱讀/ 077
第二章 動物骨骼的埋藏學研究/ 079
一、 概述/ 079
二、 骨骼部位構(gòu)成/ 081
三、 死亡年齡結(jié)構(gòu)/ 088
四、 骨骼的改造與保存/ 090
五、 研究案例/ 117
六、 小結(jié)/ 140
推薦閱讀/ 143
第三章 石制品的埋藏學研究/ 144
一、 概述/ 144
二、 原料/ 145
三、 類型組合/ 147
四、 產(chǎn)狀/ 150
五、 磨損/ 151
六、 尺寸分布/ 154
七、 空間分布/ 156
八、 拼合/ 160
九、 研究案例/ 164
十、 小結(jié)/ 175
推薦閱讀/ 175
第四章 用火遺存的埋藏學研究/ 177
一、 概述/ 177
二、 燃燒或加熱形成的物質(zhì)遺存/ 185
三、 火塘/ 199
四、 研究案例/ 207
五、 小結(jié)/ 215
推薦閱讀/ 217
第五章 微觀視野下的埋藏學研究——微形態(tài)方法及其應(yīng)用/ 219
一、 方法/ 219
二、 應(yīng)用/ 232
三、 小結(jié)/ 247
推薦閱讀/ 247
結(jié)語/ 249
參考文獻/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