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探討了四個方面的問題:馬克思主義與西方人文主義的關系,特別是與費爾巴哈人本學的關系;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關系,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種模式;馬克思主義的道德觀、宗教觀、科技觀、以及關于人的本質的理論;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的深化和發(fā)展。
毛建儒:山西五臺人,1955年5月16日出生,太原科技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1982年畢業(yè)于南開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學士學位。后又獲得中央黨校哲學碩士學位、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出版著作和教材30余部,發(fā)表論文200多篇,主持和參與國家、省部級課題多項,并多次獲得國家、省部級獎。
對西方“以人為本”思想的歷史考察
對費爾巴哈人本學的再解讀
對馬克思主義解讀中幾個問題的辨析
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批判精神在當代的意義
論馬克思主義的人道主義
論馬克思主義中的一個不對稱關系
論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道德觀
論馬克思主義的科技觀
論馬克思的宗教觀
論馬克思的人的本質理論
論馬克思主義與西方人文主義的關系
論馬克思主義與西方人文主義在當代的融合
論馬克思主義與傳統(tǒng)文化的關系
論我國主體性哲學的興起及其發(fā)展趨勢
論實踐檢驗真理的類型及其復雜性
論自然價值問題上幾種觀點的競爭與轉換
對實用主義真理觀的再評價
對尼采道德觀的辯證分析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