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寓言故事,歷經千年傳承至今,可謂千錘百煉,濃縮了中國古代人類思想文化的精華。而經濟學是當今的“顯學”,與大眾的生活息息相關。然而,“經濟學”向來被稱作“沉悶的學科”,一堆一堆的概念,一串一串的數學公式,足以讓讀者乃至一些經濟學專業(yè)的學生望而卻步。
劉正山的《寓言經濟學》選取入選現行語文教科書、可謂家喻戶曉的36則中國寓言故事,在趣意盎然的故事中折射深奧的經濟學原理,讓讀者覺得學習、接近經濟學不困難,高深艱澀的原理不再高高在上。
《寓言經濟學》試圖在中國古代的“寓言”與西方現代的“經濟學”之間架一座橋梁:寓言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用語言文字的方式,寓理于事,概括和揭示了“經濟學”中許多深奧的原理;“經濟學”則用數學模型和圖表等精致的方式,抽象了“寓言”中的許多道理。如“機制設計理論”與“楚王好細腰”的道理是相通的。
經濟學往往給人以枯燥乏味的印象,但《寓言經濟學》卻能讓經濟學一改往日的不良形象。它通過結合寓言故事,生動有趣地概括和揭示了“經濟學”中許多深奧的原理。行文通俗易懂,活潑有趣。適合大眾閱讀。
自序
“荊人涉流”啟示經濟學方法論
“愚公移山”:合乎理性的選擇
“揠苗助長”與貼現率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朝三暮四”的新古典解
“竭池求珠”:缺乏治理的公地悲劇
從“大瓠之用”看創(chuàng)新
“紂為象箸”的經濟學寓意
“智子疑鄰”:信號傳遞方式的重要性
由“楊布打狗”看經濟物品的區(qū)分
“濫竽充數”不是南郭的錯
齊人有一妻一妾
“賣油翁”與分工效應
“馬價十倍”:廣告經濟學
“畫蛇添足”新解
“屠夫辭婚”對經濟學研究的啟示
“不龜手之藥”的增值收益
“正晝攫金”:犯罪經濟學
“和氏獻璞”:博彩經濟學
“獵者齊人”與迂回生產
從“買櫝還珠”看效用比較
“自相矛盾”:沖突的權衡
“墮甑不顧”與沉沒成本
“田夫獻曝”:送禮經濟學
“魯侯養(yǎng)烏”:給市場應有的“市場”
“孔融讓梨”:一個正和博弈
“楚王好細腰”:機制設計經濟學
“東施效顰”:模仿經濟學
“鄭人買履”:拘泥于理論的后果
“杞人憂天”:分工的風險
“掩耳盜鈴”的行為經濟學解釋
“老馬識途”:無用的功用
“寒號鳥”與儲蓄理論
“指鹿為馬”:代表性考核
“燕人返國”:“邊際”的重要性
“庖丁解!保憾床焓澜绲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