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痰飲水濕證治心法(大國醫(yī)用藥心法叢書)
定 價:39 元
叢書名:大國醫(yī)用藥心法叢書
當前圖書已被 16 所學校薦購過!
查看明細
- 作者:胡方林,李花,李成文,劉桂榮編
- 出版時間:2021/12/1
- ISBN:9787521428643
- 出 版 社: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R255.8
- 頁碼:299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32開
張璐痰飲水濕證治心法(大國醫(yī)用藥心法叢書)
張璐,字路玉,號石頑老人,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清初三大名醫(yī)之一。其于弱冠之年,棄儒從醫(yī),勵志岐黃六十余載,治驗頗豐,是一位才學兼?zhèn)涞拇筢t(yī)家。張氏一生治學嚴謹,能夠擷采眾家,參以己意,驗之于臨床,多有創(chuàng)新和卓識。作為清代名醫(yī)的張璐十分重視對痰飲水濕的辨證治療,積累了大量的辨治經驗,在病因、病機、分類、論治等方面進行了系統(tǒng)闡述,既繼承了前人之說,又有自己的心得和發(fā)揮,值得后世深入學習研究。
痰飲水濕是因臟腑經絡功能失常,導致體內津液代謝障礙,水液停聚而形成的系列病理產物。痰飲水濕所涉及病證,在臨床上較為廣泛,內、外、婦、兒各科病證均可見其身影,是對人體影響較大的一類致病因素。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關于水濕、水飲的記載,《素問·陰陽別論》云:“三陰結,謂之水”;《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濕盛則濡瀉”;《素問·脈要精微論》有云:“溢飲者,渴暴多飲,而易入肌皮腸胃之外也”等等。而“痰飲”一詞最早由張仲景提出,并設有專篇《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對此進行討論。后世醫(yī)家在此基礎上又多有闡發(fā)。
總的來說,痰飲水濕之間關系密切,其基本成因相同,但其具體形成機制、病證表現(xiàn)又各不相同。痰有有形之痰和無形之痰,飲根據(jù)其留著的部位有“痰飲”“懸飲”“支飲”“溢飲”之別,水有“陰水”“陽水”之分,濕有“外濕”“內濕”之不同。濕可聚成水,水可停成飲,飲能凝成痰,四者常常相互影響、互為因果,彼此之間又可相互兼夾出現(xiàn)。因痰飲水濕具有一定流動性,故有變動不居之特點,病變部位外至皮膚肌肉、經絡官竅,內至五臟六腑,全身均可受累,其臨床證候復雜多變,咳喘、嘔逆、痞悶、眩悸、腫滿、二便不利、瘡瘍癤腫等等不一而足,甚則可引起一些疑難重癥的出現(xiàn),臨床就有“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多痰”之說。且痰飲水濕之邪,其性多黏滯膠著,使得病情常易反復,纏綿難愈,難以徹底根除。故歷代以來,醫(yī)家都較為重視對痰飲水濕的辨治,對痰飲水濕病證規(guī)律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形成了中醫(yī)獨特的學術思想,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臨床經驗。
在現(xiàn)代社會,仍然普遍存在著影響人體津液代謝而產生痰飲水濕的因素,外有氣候多雨、居處傷濕、冒雨涉水,內有體虛勞倦、飲食不節(jié)、思慮過度、起居無常等等,這些內外因素都極易阻滯氣機,傷及臟腑經絡,進而引起津液代謝障礙,痰飲水濕叢生。因此,當代中醫(yī)加強對痰飲水濕之邪的認識和研究,掌握相關痰飲水濕病證的基本辨治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近年來,隨著中醫(yī)經典著作學習和研究的回歸,醫(yī)務工作者對中醫(yī)古籍的閱讀和研學的興趣也開始增長,這一現(xiàn)象不僅對于大家夯實中醫(yī)理論功底,提高臨床技能非常有裨益,同時也有利于中醫(yī)文獻的繁榮。然而張氏醫(yī)書內容繁雜、篇幅甚著,關于痰飲水濕的內容散見于其多部著作的眾多篇章,不利于讀者的閱讀和學習。為方便中醫(yī)從業(yè)人員系統(tǒng)學習張璐的痰飲水濕辨治思想和經驗,我們對張璐醫(yī)學著作中涉及痰飲水濕的內容進行了全面梳理,重新設立綱目,分門別類,詳列篇章,以成此書,希望對中醫(yī)同道們學習先賢經驗,提高臨床水平有所幫助。
書中對引用的《素問》《傷寒論》《金匱要略》的原文加了引號,以示區(qū)別。書中所錄方劑中有現(xiàn)已禁用的藥物及有毒的藥物,如虎骨、犀角、穿山甲、砒石等,為保持文獻原貌和方劑的完整性,均予保留。但請讀者在臨床中以其他相似藥物代替禁用品,并按現(xiàn)行法規(guī)和臨床規(guī)范使用有毒藥物,不要照搬書中用量。
盡管本書編者已竭盡所能,盡量精益求精,但因水平有限,可能仍有紕漏錯謬,歡迎同道不吝指教,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我們將在后續(xù)版本進行修訂和完善。
胡方林,男,中**員,醫(yī)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方劑學教研室副主任。擔任中醫(yī)、中藥、中西醫(yī)結合各專業(yè)七年制、本、?茖哟蔚摹斗絼⿲W》、《歷代名醫(yī)醫(yī)案選講》兩門課程的教學。
發(fā)表論文
1.中藥內外合治毒性彌漫性甲狀腺腫臨床觀察.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08.3
2.中藥內外結合治療甲亢療效觀察.世界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8.3
3.內外合治甲亢(Graves病)的思路與方法.中醫(yī)藥導報,2008.2
4.內外合治甲亢的臨床觀察.中醫(yī)藥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jié) 痰飲
一、痰飲分類
一、痰飲成因與病機
三、痰飲證候
四、治法及方藥
第二節(jié) 水濕
一、水濕成因與病機
一、水濕證候
三、治法及方藥
第二章 常見病痰飲水濕論治
第一節(jié) 內科病證
一、咳嗽
一、喘(哮)
三、肺痿
四、不能語
五、眩暈
六、傷食
七、痞滿結胸胸痹
八、水腫腹?jié)M臌脹
九、噎膈反胃嘔逆
十、二便失調
十一、痔漏
十二、腳氣
十三、血證
十四、諸痹
十五、諸痛
十六、諸痿
十七、諸風
十八、神志病證
十九、不寐
二十、汗出異常
二十一、黃疸
二十二、暑病
二十三、瘧疾
二十四、痢疾
二十五、霍亂吐利
二十六、嶺南瘴毒
第二節(jié) 婦科病證
一、月經病
二、帶下病
三、妊娠病
四、產后病
第三節(jié) 兒科病證
一、胎證
二、驚風
三、咳嗽
四、癲癇
五、二便失調
……
第三章 痰飲水濕用藥
第四章 痰飲水濕用方
第五章 痰飲水濕醫(yī)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