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全面論述了婦產科學的基礎理論、臨床實踐和臨床護理,著重介紹了臨床常見病及多發(fā)病的臨床表現、診斷、治療和護理措施。具體包括以下內容:妊娠期高血壓、妊娠與心律失常、妊娠與心肌心包疾病、妊娠與肺部疾病、正常分娩與異常分娩手術、自然流產、產科其他疾病、產前超聲檢查、子宮輸卵管超聲造影、婦產科診療技術的護理配合、正常妊娠孕婦的護理、正常分娩孕婦的護理。
第一章 妊娠期高血壓
第一節(jié) 病因學
第二節(jié) 病理生理
第三節(jié) 分類和診斷標準
第四節(jié) 臨床監(jiān)測與
第五節(jié) 并發(fā)癥的診斷和
第二章 妊娠與心律失常
第一節(jié) 妊娠期心律失常的發(fā)生機制與診斷
第二節(jié) 妊娠期心律失常的
第三章 妊娠與心肌疾病
第一節(jié) 圍生期心肌病
第二節(jié) 心肌炎與妊娠
第三節(jié) 肥厚型心肌病與妊娠
第四節(jié) 疾病與妊娠
第五節(jié) 妊娠合并心力衰竭
第四章 妊娠與肺部疾病
第一節(jié) 妊娠能的影響
第二節(jié) 妊娠伴通氣障礙性的肺部疾病
第三節(jié) 妊娠與肺動脈高壓
第四節(jié) 妊娠期肺藥理學和肺部疾病的性
第五章 正常分娩與異常分娩手術
第一節(jié) 正常分娩
第二節(jié) 肩難產
第三節(jié) 產鉗助產
第四節(jié) 胎頭吸引器助產
第五節(jié) 剖宮產
第六章 自然流產
第一節(jié) 流產臨床分類和病因篩查
第二節(jié) 宮頸粘連與自然流產
第三節(jié) 多囊卵巢綜合征與流產
第四節(jié) HIV感染與自然流產
第五節(jié) 巨細胞病毒感染與自然流產
第六節(jié) 細菌性病與自然流產
第七章 產科其他疾病
第一節(jié) 產后出血
第二節(jié) 產后子宮內翻
第三節(jié) 剖宮產瘢痕妊娠
第四節(jié) 雙胎和多胎分娩
第八章 產前超聲檢查
第一節(jié) 11~13*6孕周超聲檢查
第二節(jié) 18~24孕周超聲檢查
第三節(jié) 32~37孕周超聲檢查
第九章 子宮輸卵管超聲造影
第一節(jié) 輸卵管解剖學、組織學和能
第二節(jié) 輸卵管病理學
第三節(jié) 造影劑與造影技術
第四節(jié) 女性不孕癥超聲檢查
第五節(jié) 常用輸卵管通暢度檢查方法
第六節(jié) 子宮輸卵管超聲造影方法學概述
第七節(jié) 子宮輸卵管超聲造影檢查適應證與禁忌證
第八節(jié) 輸卵管超聲造影檢查前準備
第九節(jié) 子宮輸卵管超聲造影檢查步驟
第十節(jié) 子宮輸卵管超聲造影操作技巧與注意事項
第十章 婦產科診療技術的護理配合
第一節(jié) 鏡檢查的護理配合
第二節(jié) 宮腔鏡檢查的護理配合
第三節(jié) 腹腔鏡檢查的護理配合
第四節(jié) 生殖道細胞學檢查的護理配合
第五節(jié) 宮頸活組織檢查的護理配合
第六節(jié) 后穹隆穿刺術的護理配合
第七節(jié) 腹腔穿刺的護理配合
第八節(jié) 診斷性刮宮的護理配合
第九節(jié) 輸卵管通暢檢查的護理配合
第十節(jié) 經腹壁羊膜腔穿刺術的護理配合
第十一章 正常妊娠孕婦的護理
第一節(jié) 妊娠的早期診斷
第二節(jié) 妊娠期婦女的生理變化
第三節(jié) 妊娠期準父母的心理及護理
第四節(jié) 妊娠期婦女的全程護理
第五節(jié) 產前護理評估
第十二章 正常分娩孕婦的護理
第一節(jié) 影響分娩的因素
第二節(jié) 枕先露的分娩機制
第三節(jié) 臨產的診斷與產程分期
第四節(jié) 產程的臨床經過及護理
第五節(jié) 第二產程的臨床經過及護理
第六節(jié) 第三產程的臨床經過及護理
參考文獻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孕產婦常見的并發(fā)癥,其主要特點是生育年齡婦女在妊娠期20周以后出現高血壓、蛋白尿等癥狀,在分娩后隨之消失。該病是孕產婦和圍生兒病率及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嚴重影響母嬰健康。妊娠期高血壓與出血、感染、心臟病一起構成了致命的四大妊娠合并癥,成為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子痛是妊娠期高血壓的一種危重病情,但在發(fā)達國家并不多見,可能與普通的良好的產前檢查和有關。在我國,是邊遠地區(qū),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妊高征)的發(fā)病率與死亡率較高。1984年及1988年我國先后對妊高征流行病行了調查,前瞻性調查370萬人,實際調查孕產婦67813人次,妊高均發(fā)生率為9.4%,其中子痛的發(fā)生率占孕產婦的0.2%,占妊高征的1.9%。國外報道先兆子痛、子癇發(fā)病率7%~12%。美國在1979年至1986和英國在1992年兩個國家樣本研究表明,子癇發(fā)生率大約在1/2000,比過去20年大幅度減少。
節(jié) 病因學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fā)病原因復雜,雖然各方學者研究100多年,迄今尚未闡明年來,集中于滋養(yǎng)細胞淺著床,胎盤缺血缺氧及具有生物活性的內皮能障礙的研究,即損能障礙,導致血管舒縮物質失衡,增加血管對舒縮物質的敏感性,但導致血管內皮損傷的機制有一步研究。,有研究認為胎盤免疫復合物的超負荷所致的血管免疫炎癥是先兆子癇發(fā)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以下介紹目前認為與發(fā)病可能有關的幾種因素與病因學說。
一、子宮胎盤缺血學說
胎盤滋養(yǎng)細胞侵入蛻能減退是引起子癇前期的關鍵因素,也是導致胎盤缺血或缺氧的主要原因之一年來的研究多集中于母體接觸的滋養(yǎng)細胞,在妊娠12周滋養(yǎng)細胞穿破蛻膜與子宮肌層連接部;妊娠18周入子宮肌層動脈。由于滋養(yǎng)細胞入侵,螺旋動脈遠端的結能發(fā)生改變,重新塑形的螺旋動脈失去血滑肌及彈性結構,變成充分擴張、曲折迂回的管型,管壁內許多彌散的細胞滋養(yǎng)細胞代替了血管內皮細胞。覆蓋在螺旋動脈中的滋養(yǎng)層細胞對血管緊張素的敏感性降低,使螺旋動脈擴張,子宮胎盤血流量增加。先兆子癇滋養(yǎng)層細胞在血管內移行受,僅在螺旋動脈蛻膜頂部可見少量滋養(yǎng)層細胞,子宮肌層的螺旋動脈維持滑肌層及彈性結構。分娩時做胎盤病理,找不到通常所見的浸潤的滋養(yǎng)層細胞。
二、胎盤免疫理論學說
子痛前期免疫適應不良,可能導致滋養(yǎng)細胞浸潤螺旋動脈受到干擾;入侵不足和滋養(yǎng)細胞血管擴張,降低產婦線毛間血液供應空間,從面減少灌注或造成缺氧年研究認為子痛發(fā)病的胎盤免疫學有關因素有以:
,精漿一囊泡源性轉化生長因子,它可以I型免疫反應的產生,被認為與胎盤胎兒發(fā)育不良有關。由于母胎免疫適應不良,可使胎盤淺表,隨后增加滋養(yǎng)細胞脫落,可能觸發(fā)一個系統(tǒng)的炎癥反應?乖碳е麓罅枯o助Th-pan>細胞活化、內皮細胞活化和炎癥缺血再灌注,或母體不適當地對存在的滋養(yǎng)層過
度炎癥反應。
第二,多態(tài)性的HLA-G在滋養(yǎng)葉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方面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第三,自然殺傷細胞產生細胞因子,它們是與血管生成和結構有關的因子括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胎盤生長因子和血管生成素Ⅱ?梢娋珴{一囊泡原性免疫因素、HLA-G活性、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等與胎盤血管的重鑄有著重要的關系,免疫機制控制著滋養(yǎng)層細胞的浸潤,在子癇前期發(fā)病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胎盤免疫復合物超負荷所致的炎癥反應是先兆子癇發(fā)病的重要原因,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