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散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隨身讀)
定 價:45.8 元
“唐宋八大家”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等唐宋時期的八位文學家。他們提倡古文運動,主張學習先秦兩漢古文,借復古的旗幟從事文學革新,發(fā)展并完善了古代散文的各種文體,使散文洗去六朝以來綺靡晦澀的文風,走上平易暢達、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道路,成為后世散文創(chuàng)作的典范。 本書以八位文學家的生年為序,共收錄他們的散文作品一百余篇,集中反映了他們的散文創(chuàng)作成就。
1.秦漢散文傳統(tǒng)之承繼,后世文章創(chuàng)作之典范。 2.注音+注釋+翻譯+題解,掃清閱讀障礙。 【精校原文】 參照中華書局等權(quán)威版本和部分影印古籍資料,精心校對,給讀者提供質(zhì)量可靠的古文原文。 【精準注音】 對生僻字、多音字進行精準注音,幫助讀者準確識字。 【精確釋義】 對疑難字詞進行準確注釋,幫助讀者讀懂原文。 【精心翻譯】 對原文進行逐句對應翻譯,幫助讀者全面理解文義。 【精妙題解】 對每篇主題和核心思想進行概括總結(jié),幫助讀者掌握全篇主旨。 3.五色印刷+雙色內(nèi)文+燙金工藝+鮮亮色彩,年輕時尚,打造極致閱讀體驗。 封面:五色印刷+燙金工藝+鮮亮色彩,既雅致,又青春。 內(nèi)文:雙色印刷+美觀版式+圖文結(jié)合,打造舒適閱讀體驗。 用紙:采用輕型紙,翻頁有質(zhì)感,閱讀護眼睛,柔軟又輕便。 4.開本小巧,攜帶方便,可隨時隨地閱讀。 5.附贈精美書簽。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朝和北宋兩代八位著名的散文作家,他們分別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曾鞏、王安石、蘇軾和蘇轍。明朝散文家茅坤曾編選《唐宋八大家文鈔》,“唐宋八大家”的名稱便從此流傳于世,其文章成為后世散文創(chuàng)作的典范。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和領(lǐng)導者,主張文章要開孔孟之道,以此來反對當時單純講求形式的駢文。他的思想淵源于儒家,重視作家的道德修養(yǎng),提出養(yǎng)氣論,提倡學習先秦兩漢古文,主張學古要在繼承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堅持“詞必己出”“陳言務去”。其散文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語言簡練,鮮明生動,為古文運動樹立了典范。 韓文分論說、雜文、傳記、抒情四類,其風格雄健奔放,氣勢充沛,縱橫捭闔,奇偶交錯,巧譬善喻;或詭譎,或嚴正,藝術(shù)特色多樣;掃蕩了六朝以來柔靡駢儷的文風。 柳宗元的散文風格自然流暢,幽深明凈。他一生創(chuàng)作豐富,議論文、傳記、寓言、游記都有佳作。議論文筆鋒犀利、邏輯嚴密,以《封建論》最有代表性;寓言多用來諷刺時弊,想象豐富,寓意深刻,言語尖銳,《三戒》是他著名的諷刺寓言;傳記散文多以真人真事為基礎,略帶夸張?zhí)摌?gòu),《捕蛇者說》《童區(qū)寄傳》等是這類作品的代表作。 柳文中的山水游記最為膾炙人口,并發(fā)展成為一種獨立的文學體裁,柳宗元也因而被稱為“游記之祖”。柳宗元山水游記的著名代表作是“永州八記”。這“八記”并非單純的景物描摹,而往往是在景物中抒寫胸中種種不平,寓意深遠,使得山水也帶有了人的性格。 柳宗元的散文語言簡練生動。他常運用虛實結(jié)合、夾敘夾議的創(chuàng)作手法謀篇布局,使得文章意趣橫生。此外,柳文多用短句,節(jié)奏明快而富于變化,這是他汲取駢文之長所致。 歐陽修一生寫了五百余篇散文,各體兼?zhèn),有政論文、史論文、記事文、抒情文和筆記文等。他的散文大都內(nèi)容充實,氣勢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暢婉轉(zhuǎn)、含蓄委婉的藝術(shù)風格。敘事既得委婉之妙,又簡約有法;議論既紆徐有致,又富有內(nèi)在的邏輯力量;章法結(jié)構(gòu)既能曲折變化而又十分嚴密;語句圓潤輕快而無窘迫滯澀之感。歐陽修的政論散文,如《與高司諫書》《朋黨論》《新五代史·伶官傳序》不僅富于現(xiàn)實意義,而且語言婉轉(zhuǎn)流暢,是“古文”中的名篇。 最能體現(xiàn)他散文成就的是記事兼抒情的作品。他的這類散文,無論狀物寫景,還是敘事懷人,都顯得楚楚動人,如他最著名的《醉翁亭記》,寫滁州山間四時的景色和早晚的變化以及人們游玩山間的情景,層次分明、語言流暢,抒發(fā)了一種擺脫束縛后,從容怡然而又悵惘若失的情懷。 蘇洵的散文論點鮮明,論據(jù)有力,語言鋒利,縱橫恣肆,具有極強的說服力。藝術(shù)風格以雄奇為主,而又富于變化;一部分文章又以曲折多變、紆徐婉轉(zhuǎn)見長。 蘇洵論文見解亦多精辟。他反對浮艷怪澀的時文,提倡學習古文;強調(diào)文章要“得乎吾心”,寫“胸中之言”;主張文章應“有為而作”“言必中當世之過”。他還探討了不同文體的共同要求和不同寫法。他特別擅長從比較中品評各家散文的風格和藝術(shù)特色,例如《上歐陽內(nèi)翰第一書》中對孟子、韓愈和歐陽修文章的評論就很精當。 蘇洵的抒情散文不多,但也不乏優(yōu)秀的篇章。在《送石昌言使北引》中,他希望出使契丹的友人石昌言不畏強暴,藐視敵人,寫得很有氣勢。《張益州畫像記》記敘張方平治理益州的事跡,塑造了一個寬政愛民的封建官吏形象!赌炯偕接洝方栉锸銘眩澝酪环N巍然自立、剛直不阿的精神。 曾鞏的散文創(chuàng)作成就很高,他師承司馬遷、韓愈和歐陽修,主張“文以明道”,把歐陽修的“事信、言文”觀點推廣到史傳文學和碑銘文字上。他在《南齊書目錄序》中說:“古之所謂良史者,其明必足以周萬事之理,其道必足以適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難知之意,其文必足以發(fā)難顯之情,然后其任可得而稱也。”他強調(diào)只有“蓄道德能文章者”,才足以發(fā)難顯之情,寫“明道”之文。他的散文大都是“明道”之作,文風以“古雅、平正、沖和”見稱!端问贰氛f他“立言于歐陽修、王安石間,紆徐而不煩,簡奧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他的議論性散文,剖析微言,闡明疑義,卓然自立,分析辯難,不露鋒芒。 《唐論》就是其中的代表作,援古事以證辯,論得失而重理,語言婉曲流暢,節(jié)奏舒緩不迫,可與歐陽修的《朋黨論》媲美。他的記敘性散文,記事翔實而有情致,論理切題而又生動。著名的《寄歐陽舍人書》,敘事委婉深沉,語言簡潔凝練,歷來被譽為書簡范文!稇(zhàn)國策目錄序》論辯入理,氣勢磅礴,極為時人所推崇。當“西昆體”盛行時,他和歐陽修等人的散文,一改雕琢堆砌之風,專趨平易自然。王安石曾贊嘆說:“曾子文章眾無有,水之江漢星之斗!保ā顿浽庸獭罚┨K軾也說:“醉翁門下士,雜沓難為賢;曾子獨超軼,孤芳陋群妍! 王安石的散文雄健簡練,奇崛峭拔,大都是書、表、記、序等體式的論說文,闡述政治見解與主張,為變法革新服務。這些文章針對時政或社會問題,觀點鮮明,分析深刻,長篇則橫鋪而不力單,短篇則紆折而不味薄。《答司馬諫議書》,以數(shù)百字的篇幅,針對司馬光指責新法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四事,嚴加剖駁,短小精悍,言簡意賅,措辭得體,體現(xiàn)了作者剛毅果斷和堅持原則的政治家風度。王安石的政論文,不論長篇還是短制,結(jié)構(gòu)都很謹嚴,主意超卓,說理透徹,語言樸素精練,“只用一二語,便可掃卻他人數(shù)大段”(劉熙載《藝概·文概》),具有較強的概括性與邏輯力量。這對推動變法和鞏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成果起了積極的作用。王安石的一些小品文膾炙人口,《讀〈孟嘗君傳〉》《傷仲永》等,評價人物筆力勁健,文風峭刻,富有感情色彩,給人以顯豁的新鮮感。他還有一部分山水游記散文,簡潔明快而省力,酷似柳宗元。如《游褒禪山記》,亦記游,亦說理,二者結(jié)合得緊密自然,既使抽象的道理生動、形象,又使具體的記事增加思想深度,顯得布局靈活又曲折多變。 蘇軾的散文以雄健恣肆見長。他在《自評文》中說:“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边@段話概括簡短,準確地說明了其散文藝術(shù)風格的主要特點。他的政論文,立論范圍廣泛而主旨分明,往往縱橫捭闔,揮灑自如,氣勢恢宏;他的記敘性散文,敘議相長,鋪張揚厲,汪洋恣肆。即便是隨筆、序跋、書札一類的雜文,或談藝論道,或抒寫襟懷,或描景狀物,或記人敘事,也莫不如行云流水,波瀾迭出,變幻莫測。如他所言:“意之所到,則筆力曲折無不盡意!鄙虻聺撜f他的風格是“天馬脫羈,飛仙游戲,窮極變幻,而適如意中所欲出”。 蘇軾的散文,首先以其政治論文大露崢嶸。在《策略》《策別》《策斷》等篇章里,作者滿懷儒家的政治理想,憑借大量的歷史事實加以周密的論證,字里行間頗有賈誼、陸贄的氣勢神韻;文脈曉暢,文采飛揚,受《戰(zhàn)國策》的影響明顯可見。蘇軾的歷史論文,如《留侯論》《晁錯論》等,是其政治論文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借描畫和評述歷史人物、事件、典故,闡釋政治見解。這些文章盡管在內(nèi)容上無特別可取之處,但寫法上善于隨機生發(fā),仍有不少可借鑒之處。 蘇轍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儒學為主,最傾慕孟子而又遍觀百家。他擅長政論和史論,在政論中縱談天下大事,如《六國論》評論齊、楚、燕、趙四國不能支援前方的韓、魏,團結(jié)抗秦,暗喻北宋王朝前方受敵而后方安樂腐敗的現(xiàn)實!度龂摗穼渑c劉邦相比,評論劉備“智短而勇不足”,又“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勝”,也有以古鑒今的寓意。 蘇轍在古文寫作上也有自己的主張。在《上樞密韓太尉書》中說:“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yǎng)而致。”認為“養(yǎng)氣”既在于內(nèi)心的修養(yǎng),更重要的是依靠廣博的生活閱歷。因此贊揚司馬遷“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間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蕩,頗有奇氣”。他的文章風格汪洋淡泊,也有秀杰深醇之氣。例如《黃州快哉亭記》,融寫景、敘事、抒情、議論于一爐,于汪洋淡泊之中貫注著不平之氣,鮮明地體現(xiàn)了作者散文的這種風格。 唐宋八大家散文在我國文學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繼承了先秦兩漢散文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反對六朝以來的駢儷文風,發(fā)展并完善了古代散文的各種文體,影響了元、明、清各代散文創(chuàng)作,對當代散文創(chuàng)作也有重要借鑒意義。 本書收錄了唐宋八大家散文共一百余篇。每篇文章分為題解、原文、注釋、譯文四部分。題解點明散文的主題,語言簡潔明了;注釋與譯文是對難以理解的字詞、短語等進行解釋,對全文進行白話翻譯,文通語順,便于閱讀、賞析。通過以上幾個類項,讀者可以從宏觀到微觀賞析古文,從而得到更多的收獲。書中還有唐宋八大家簡介,具有資料價值。閱讀本書,有助于提高讀者的古文閱讀能力和欣賞水平。由于所選多為名篇,部分已收入中學教材,對學生的理解、閱讀、練習也多有裨益。
韓愈,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古文運動倡導者。柳宗元,與韓愈同為古文運動倡導者,散文家、詩人,著有《柳河東集》。歐陽修,學者,政治家,成功領(lǐng)導北宋詩文革新運動。曾鞏,能詩善文,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做出杰出貢獻。王安石,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曾任宰相,發(fā)動“王安石變法”。蘇洵,北宋文學家,蘇軾和蘇轍之父,著有《嘉祐集》。蘇軾,北宋文學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蘇轍,蘇洵之子,蘇軾弟。
韓 愈 原 道 原 毀 獲麟解 雜說一 雜說四 師 說 進學解 圬者王承福傳 諱 辯 爭臣論 后十九日復上宰相書 后廿九日復上宰相書 與陳給事書 送孟東野序 送李愿歸盤谷序 送董邵南序 送石處士序 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 祭十二郎文 祭鱷魚文 柳子厚墓志銘 答李翊書 柳宗元 桐葉封弟辨 箕子碑 捕蛇者說 種樹郭橐駝傳 梓人傳 愚溪詩序 鈷潭西小丘記 小石城山記 三戒并序 羆 說 始得西山宴游記 送薛存義序 罵尸蟲文并序 蝜蝂傳 童區(qū)寄傳 歐陽修 朋黨論 縱囚論 《梅圣俞詩集》序 送楊寘序 五代史·伶官傳序 相州晝錦堂記 豐樂亭記 醉翁亭記 秋聲賦 祭石曼卿文 瀧岡阡表 送徐無黨南歸序 與尹師魯書 與高司諫書 答吳充秀才書 樊侯廟災記 蘇 洵 管仲論 心 術(shù) 六國論 廣 士 上歐陽內(nèi)翰第一書 木假山記 老翁井銘 送石昌言為北使引 諫論上 諫論下 曾 鞏 寄歐陽舍人書 贈黎、安二生序 唐 論 書魏鄭公傳 戰(zhàn)國策目錄序 謝杜相公書 王安石 讀《孟嘗君傳》 同學一首別子固 游褒禪山記 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志銘 答司馬諫議書 上人書 傷仲永 蘇 軾 刑賞忠厚之至論 留侯論 賈誼論 晁錯論 上梅直講書 喜雨亭記 凌虛臺 放鶴亭記 石鐘山記 潮州韓文公廟碑 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札子 前赤壁賦 后赤壁賦 方山子傳 答謝民師書 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 記承天寺夜游 書蒲永升畫后 記游松風亭 游白水書付過 黠鼠賦 蘇 轍 六國論 上樞密韓太尉書 黃州快哉亭記 為兄軾下獄上書 三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