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按年代順序編排,主線是繪畫與雕塑兩大藝術形式,追溯了這一時期的藝術創(chuàng)作與觀看的動態(tài)過程,探討了藝術與新興技術、藝術與政治、藝術與文學、藝術與音樂的相互影響。
★不朽的藝術與永恒的美,藝術大師詹森致敬西方藝術之作! 藝術史大家H.W.詹森與世界藝術博物館館長羅伯特傾力撰寫,梳理19世紀藝術淵源與脈絡,享譽的西方藝術史的經典之作。 ★西方名校主流的藝術史標準教材,沿襲藝術經典寫作傳統(tǒng)! 雄視萬古,連綿跌宕,手筆宏闊,以時間為框架,回顧過去,導向未來,聚焦繪畫與雕塑,展現(xiàn)19世紀藝術的豐盈與真實的視野。 ★一部完整呈現(xiàn)19世紀繪畫變革的藝術經典! 推陳出新,強調女性與社會議題,詮釋19世紀藝術的無限可能,同等看待美國繪畫與歐洲繪畫,呈現(xiàn)非洲裔美國等
羅伯特·羅森布魯姆(1927-2006):美國有名藝術史大師、評論家,耶魯大學學士、紐約大學博士,在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紐約大學、牛津大學、密歇根大學等都曾任教過,曾擔任古根海姆博物館館長。 H.W.詹森(1913-1982):美國有名藝術史家,西方藝術史的傳奇人物,哈佛大學藝術史博士,曾任紐約大學教授、系主任。曾任美國藝術院校協(xié)會,參與創(chuàng)辦了美國文藝復興學會并任。詹森主要從事文藝復興和19世紀藝術研究,1962年出版藝術通史《藝術史》,因其深遠影響被奉為四大藝術通史之首。
●部分 1776-1815
1 繪畫
歷史畫的變遷
跨越大西洋:英美之間的聯(lián)系與約翰·辛格爾頓·科普利的示好
法國
雅克-路易·大衛(wèi)
挑戰(zhàn)阿波羅:大衛(wèi)和讓-保羅·馬拉的殉難
弗朗西斯科·戈雅
戈雅與西班牙王室的形象塑造
英國浪漫主義的興起
新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兩難困境
大衛(wèi)之后的法國繪畫
原始派:19世紀的一個早期的藝術兄弟會
統(tǒng)治者的形象
風景畫的多樣性
拿撒勒派
拿撇勒派是羅馬和德國的浪漫主義者
德國和英國的浪漫主義沉思
2 雕塑
引言
英國
斯堪的納維亞
法國
“行人雕像”:烏東、杰斐遜和華盛頓
安東尼奧·卡諾瓦
早期的托瓦爾森
奧地利和德國
第二部分 1815-1848
1 繪畫
懷舊與反思:維也納會議與戈雅晚期作品
泰奧多爾·籍里柯
籍里柯與《梅杜薩之筏》
德拉克洛瓦、安格爾、法國浪漫主義與古典主義的沖突
特納與浪漫主義幻想家
特納和他的擁護者約翰·羅斯金:《暴風雪》和一位游移不定的批評家
康斯特布爾與浪漫主義的自然主義
從歷史畫到彼德麥風格
卡斯帕·大衛(wèi)·弗里德里希的《窗邊的女人》
實證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向
社會觀察者
2 雕塑
引言
成熟期的托瓦爾森
英國
美國
意大利
德國
法國
波德萊爾與19世紀中期雕塑所面臨的挑戰(zhàn)
浪漫主義的雕塑理論
第三部分 1848-1870
1 繪畫
歐洲1848年的革命:繪畫領域的一些回應
讓-弗朗索瓦·米勒和農民畫家
羅薩·博納爾:在尼維爾內繪畫
古斯塔夫·庫爾貝
物質主義與理想主義的對立
庫爾貝、《畫家的畫室》以及1855年題為“關于現(xiàn)實主義”的個人展覽
貧窮與虔誠
拉斐爾前派兄弟會
對拉斐爾前派藝術家的跨文化解讀:約翰·羅斯金和歐仁·德拉克洛瓦
歷史繪畫
門澤爾,德國的現(xiàn)代性與現(xiàn)實主義
人物畫和風景畫中的逃避主義模式
弗雷德里克·埃德溫·丘奇,《科托帕;鹕健泛兔绹膲衙
19世紀60年代:馬奈與巴黎繪畫
描繪戶外風光:朝向印象主義的發(fā)展
西爾韋斯特羅·萊加與斑痕畫派
2 雕塑
法國
卡爾波與《舞蹈》:公眾藝術的災難
意大利
英國
美國
德國與奧地利
第四部分 1870-1900
1 繪畫
對普法戰(zhàn)爭的反映
1874:首次印象派畫展
1874:巴黎沙龍展和藝術研究院
19世紀70年代:從現(xiàn)實主義到唯美主義
室內場景:家庭和情欲
歷史繪畫和肖像畫的變革
薩金特:不連貫的現(xiàn)實主義——博伊特姐妹的形象
民族風景
保羅·塞尚
喬治·修拉與新印象主義
喬治·修拉與點彩畫法:作為馬克思主義基質的色點
文森特·凡·高
恩索爾,克林格,雷東
保羅·高更和象征主義的起源
高更:重復體現(xiàn)的浪漫主義和基督教的象征主義
19世紀90年代:后記和序言
2 雕塑
前言
法國
意大利
比利時
德國
英國
萊頓的《與巨蟒摔跤的運動員》:一件體現(xiàn)了躁動的現(xiàn)代性的作品
美國
結語:世紀末
參考書目
注釋
索引
譯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