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對文本的解讀不僅影響著語文教學設計,也影響著語文教學實施和評價。但學術性的、原初性的文本解讀不同于指向教學目的的教材解析,教師如何在兩者之間找到一種平衡,做到深廣而不艱澀呢?王崧舟老師對處于教學鏈條之端的課文文本解讀提出了自己的十大策略,分別成為本書的十章:分析矛盾、把握結構、知人論世、觀照語境、同中辨異、文化自覺、潛入思維、擦亮語言、契合文體、回歸課程。每個策略都以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作為案例進行具體闡述,每個策略都后附與其相對應的教學設計,讓整本書兼具理論性與實操性,為一線小語教學提供了參考。
文本解讀與教材分析的區(qū)別究竟在哪里?
語文教師的文本解讀使命是否僅限于教學解讀?
文本解讀策略是修煉的終極法門嗎?
無疑地,讀完本書,小學語文老師會對這三個問題形成自己的答案,會在學術性的、原初性的文本解讀和指向教學目的的教材解析之間找到一種平衡,做到深廣而不艱澀;會明白單掌握幾個文本解讀策略是遠遠不夠的,只有修練當下的全部的精神自我,才能嫻熟地駕馭文本解讀策略這套工具,才是文本解讀修煉的終級法門。
在這本書中,作者既關照文本的整體結構,也深入探究語言細節(jié)蘊含的特殊意蘊,詳細分析教學該如何實施,并優(yōu)選經典教學設計供教師參考。本書為語文教師理解和教學這些文本提供了新的視角,也讓語文教師對文本解讀有系統(tǒng)的了解,對文本解讀的方法有實踐性的把握。
王崧舟,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杭州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小學語文領軍人物之一。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于2004年首創(chuàng)詩意語文,先后出版有《愛上語文》《王崧舟與詩意語文》《語文的生命意蘊:王崧舟詩意語文教學》《美在此處》《美其所美》等專著。其語文課在中央電視臺、中國教育電視臺等欄目播出。王崧舟成立的名師工作室,在全國范圍內帶徒百余人,形成了令人矚目的王氏流派。培養(yǎng)了20多名省、市級教壇新秀和學科帶頭人。
1講分析矛盾
以《慈母情深》為例
23第二講把握結構
以《賣火柴的小女孩》為例
42第三講知人論世
以《題西林壁》為例
62第四講觀照語境
以《花鐘》為例
87第五講同中辨異
以《普羅米修斯》為例
106第六講文化自覺
以《伯牙鼓琴》為例
126第七講潛入思維
以《寓言二則》為例
145第八講擦亮語言
以《雪地里的小畫家》為例
168第九講契合文體
以《十六年前的回憶》為例
187第十講回歸課程
以《琥珀》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