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xiàn)代人的印象里,中世紀人一定是生活在一個物資貧乏的時代,干巴巴的面包皮、漂著奇怪固體的蔬菜清湯、以香料掩蓋腐臭味道的肉品……這些對中世紀飲食的誤解深深地禁錮了屬于那個時代的五味俱全。
實際上,中世紀人會用公共烤爐烘烤新鮮的面包與餡餅,用牛肉湯或豬肉湯烹制卷心菜和韭菜,用腌制熏腸延長肉類的保存時間……
在關于吃的問題上,中世紀人和現(xiàn)代人一樣樂此不疲,而且,他們還會按照季節(jié)、醫(yī)學和教會建議來調(diào)整飲食,堪稱開啟養(yǎng)生之道的先河。
在這樣一部食譜社會史中,那個被遺忘的味道世界再次變得鮮活起來,從面包的烤制、蔬菜的存儲,再到肉類的烹煮和甜點的制作,一道中世紀盛宴亟待探尋!
作者簡介
漢內(nèi)萊·克萊梅蒂娜(Hannele Klemettil)
出生于1966年。芬蘭歷史學家、作家。她在圖爾庫大學(University of Turku)學習文化史,在萊頓大學(University of Leiden)獲得中世紀歷史學博士學位。她的研究領域包括中世紀晚期的刑罰文化、中世紀的象征體系、中世紀對待動物和自然的態(tài)度等。已出版作品包括《邪惡的象征:中世紀晚期法國北部和低地國家的劊子手代表》(Epitomes of Evil: Representations of Executioners in Northern France and the Low Countries in the Late Middle Ages)、《中世紀晚期的動物和獵人》(Animals and Hunters in the Late Middle Ages)等。
譯者簡介
歐陽瑾,男,1972年生人,畢業(yè)于北京語言大學。熱愛并多年從事翻譯工作,已單獨翻譯或與人合譯了多部作品,包括《重壓下的優(yōu)雅海明威中短篇小說精選》(湖南文藝出版社)、《沉思錄》(石油工業(yè)出版社)、《瓦爾登湖》(二十一世紀出版社)、《拯救不列顛》(上海人民出版社)、《我的非洲之旅》(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中世紀的女巫》(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等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