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涉及民俗、傳統手工技藝、傳統舞蹈、民間文學、傳統音樂等七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包括瀘沽湖摩梭人母系氏族習俗、藏歷年、彝族桿桿酒釀造技藝、傈僳族嘎且且撒勒舞、支格阿龍《勒俄特依》、彝族挽歌。本書首次全面詳實地介紹了各種文化遺產的形成衍變、發(fā)展脈絡、基本內容、表現形態(tài)、基本特征、價值與功能、代表性傳承人存續(xù)狀況,以及傳播與影響,并輔以曲譜、照片等大量珍貴的圖片資料,大大增強了全書的資料性、學術性和可讀性。
阿牛木支,男,彝族,1967年3月生,四川省喜德縣人,碩士,二級教授。現任西昌學院民族團結與發(fā)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彝語言文化學院理科教研室主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yōu)秀專家,四川省教學名師,四川省勞動模范,四川省高校十佳青年教師,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個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駿馬獎評委,四川省專家評(審)議委員會成員,涼山州申報世界遺產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等課題8項,出版《當代彝文文學研究》《彝族克智譯注》《涼山彝族漆器文化研究》等著作26部,發(fā)表論文130余篇,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等國家、省級成果獎10項。
章 瀘沽湖摩梭人母系氏族習俗
節(jié) 摩梭人母系氏族習俗概述
一 母系氏族習俗的起源與變遷
二 母系氏族習俗的分布區(qū)域
三 母系氏族習俗傳承人的存續(xù)狀況
第二節(jié) 摩梭人母系氏族習俗的表現形式與文化內涵
一 母系氏族習俗的表現形式
二 母系氏族習俗的文化內涵
第三節(jié) 摩梭人母系氏族習俗的特征
一 地域性
二 民族性
三 活態(tài)性
四 流變性
第四節(jié) 摩梭人母系氏族習俗的價值
一 歷史價值
二 文化價值
三 和諧價值
第五節(jié) 摩梭人母系氏族習俗的狀況及其影響
一 母系氏族習俗的傳承情況
二 母系氏族習俗的影響
第二章 木里藏歷年
節(jié) 藏歷年概述
一 藏歷年的含義
二 藏歷年的由來
三 藏歷年的分布區(qū)域
四 藏歷年傳承人的存續(xù)狀況
第二節(jié) 藏歷年的程式及內容
一 藏歷年的程式
二 藏歷年的內容
第三節(jié) 藏歷年的基本特征
一 民族性
二 地域性
三 娛樂性
四 綜合性
五 差異性
六 活態(tài)性
第四節(jié) 藏歷年的基本價值
一 歷史價值
二 文化價值
三 社會價值
四 傳承價值
第五節(jié) 藏歷年的影響
第三章 彝族桿桿酒釀造技藝
節(jié) 彝族桿桿酒釀造技藝概述
一 彝族桿桿酒釀造技藝的產生年代
二 桿桿酒釀造技藝的分布區(qū)域
三 桿桿酒釀造技藝傳承人存續(xù)狀況
第二節(jié) 彝族桿桿酒釀造技藝的流程與民俗表現
一 桿桿酒釀造技藝的流程
二 桿桿酒釀制和飲用時的民俗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