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類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特別是信息、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個體、群體、組織或國家之間所進行的交際活動日漸廣泛并深刻影響著人類社會的文明進程。鑒于此,本書從“基礎研究”“文化語境”“空間與時間對跨文化的影響”“跨文化應用范圍”和“跨文化交際模式問題與未來”五個方面對跨文化交際學過去幾十年的發(fā)展歷程、所進行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及其理論研究的進展進行歸納和整理,并對當今時代跨文化交際模式的變化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對交際的影響進行預測。全書從多種視角對跨文化交際理論和實踐中的各種問題進行多角度探索分析。在對跨文化交際的基本概念進行界定后,本書對文化與交際的關系,語言信息與非語言信息的交流模式,價值觀與跨文化交際,時間、空間的認識與跨文化交際,跨文化交際與教育,跨文化交際與相互理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與跨文化交際等內(nèi)容進行講述。
序章 跨文化研究和實踐的背景
第1章 跨文化交際的范疇和研究領域
1.1 跨文化交際
1.1.1 定義和功能
1.1.2 交流的過程、模型和構成要素
1.2 研究的性質、趨勢和視角
1.2.1 研究的性質
1.2.2 研究的趨勢
1.2.3 研究的視角
1.3 主要研究領域——基礎和應用
1.3.1 基礎研究
1.3.2 應用研究
第2章 文化的概念與認知
2.1 文化的概念
2.2 跨文化交際與文化的聯(lián)系
2.3 知覺、賦予意義和種類化
2.3.1 知覺
2.3.2 賦予意義
2.3.3 種類化
2.4 定型概念和偏見
2.4.1 定型概念
2.4.2 偏見
2.5 本民族優(yōu)越主義
第3章 跨文化交際中的偏見與認知
3.1 范圍與集團同一性
3.2 故鄉(xiāng)
3.3 新故鄉(xiāng)的形成
第4章 跨文化交流與理解
4.1 跨文化交流中所體現(xiàn)的交際能力
4.2 目的追求型的溝通能力
4.3 溝通能力的評價
4.4 交際能力及運用
4.5 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第5章 跨文化背景下的社交網(wǎng)絡
5.1 跨文化社交網(wǎng)絡的發(fā)展現(xiàn)狀
5.1.1 社交網(wǎng)絡的國際化
5.1.2 中國社交網(wǎng)絡的國際化現(xiàn)狀
5.1.3 跨文化交際在社交網(wǎng)絡設計理論方面的研究現(xiàn)狀
5.2 理論綜述
5.2.1 社交網(wǎng)絡的理論綜述
5.2.2 社交網(wǎng)絡中的文化適應理論
第6章 跨文化社交網(wǎng)絡的研究
6.1 研究問題與背景
6.2 研究模型與假設
6.2.1 研究模型
6.2.2 研究假設
6.3 實驗設計與過程
6.3.1 實驗設計
6.3.2 實驗過程
6.4 實驗結果與討論
第7章 跨文化交際視域下的價值觀、信念與規(guī)則意識
7.1 價值觀與信念
7.2 價值觀取向與評價
7.3 法律常規(guī)與規(guī)則意識
第8章 語言信息與非語言信息
8.1 語言信息的概念與特征
8.2 語言能力與交流能力
8.3 語言和文化
8.4 語言觀
8.5 非語言信息的特點與功能
8.6 非語言信息的普遍性與文化差異
8.7 非語言信息的具體表現(xiàn)
8.8 副語言與沉默的交流
第9章 時間的認識和世界觀
9.1 認識時間的方法和日常生活
9.2 多元性與單一性的時間認識
第10章 空間的認識與世界觀
10.1 空間的認識
10.2 固定空間和半固定空間
10.3 空間的世界觀
10.3.1 異靈的空間
10.3.2 信仰的空間
10.3.3 社會的空間
10.4 空間的認識和使用方法
10.5 從文化中發(fā)現(xiàn)未知世界
第11章 日本社會的跨文化交流與教育
11.1 文化相對主義和文化間的理解
11.2 跨文化交流能力
11.2.1 倫理的問題
11.2.2 跨文化理解與教育
11.2.3 跨文化交際的訓練
11.3 日本外語教育的問題
11.3.1 重新認識問題
11.3.2 日本適應時代的改善策略
11.4 日本歸國子女教育問題
11.4.1 歸國子女的接收
11.4.2 日本歸國子女的環(huán)境適應
11.4.3 日本招生學校的任務
11.5 日本促進文化交流措施
11.5.1 單方面流入轉變?yōu)榻粨Q流通
11.5.2 日本文化中心和文化研究中心的建設
11.5.3 構建跨文化交流的橋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