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的歷史一直伴隨在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歷程。據(jù)說在人類有文字記載的5600 多年歷史中,共發(fā)生過14600 多起較大規(guī)模的暴力沖突,平均每年有2.6 起。據(jù)人民網(wǎng)報道,全球每年有50 多萬人直接死于暴力行為中,而個體層面的犯罪行為每天都在公開地或者隱蔽地發(fā)生。人們不禁要問,難道人類是會自相殘殺的物種?
這種邪惡來自何方?是演化而來的自私基因還是殘酷的本性?或者僅僅是對失敗的反抗?是因貧窮、利益爭奪、人際沖突而引起?還是個體單純的偏執(zhí)觀念、貪婪與欲望所致?
這就是犯罪心理學研究的對象:犯罪人的心理。犯罪心理學以獨特的視角,以微觀的視野來剖析犯罪人的認知、情感,犯罪動機與犯罪人格,為預防犯罪、打擊犯罪與罪犯矯正貢獻出專業(yè)的力量。
當我們平常聽說犯罪心理學的時候,首先聯(lián)想到的是案件中瘋狂的、殘忍的犯罪人,還是某些變態(tài)的犯罪人?的確,犯罪心理學研究極端的犯罪人,研究病理性的犯罪人。但是,這些犯罪人只是犯罪心理學研究對象的一小部分,它還研究許多常態(tài)下的犯罪心理及犯罪行為。
或許,我們對犯罪心理學的一般了解更多地來自關(guān)于犯罪題材的影視作品,在欣賞《沉默的羔羊》等電影或《犯罪心理》《別對我撒謊》 《犯罪現(xiàn)場調(diào)查》等電視劇的時候,就會自然地想到犯罪心理。實際上,這就是犯罪心理學原理與技術(shù)的具體應用,雖然這些文藝作品存在藝術(shù)的夸張,但它們確實是犯罪心理對策與技術(shù)的真實寫照。
這就是犯罪心理學!
在這里,我們會探索到對犯罪現(xiàn)象的精神分析觀點、行為主義觀點以及以現(xiàn)代腦認知科學成果為基礎(chǔ)的神經(jīng)犯罪學觀點,不同類型犯罪人的心理差異,如暴力犯罪心理、性犯罪心理、青少年犯罪心理、女性犯罪心理、團伙犯罪心理以及變態(tài)犯罪心理,還有典型的犯罪心理對策與技術(shù),如測謊技術(shù)、犯罪心理畫像技術(shù)、審訊心理技術(shù)、目擊證人可靠性評估等。
只有真正解析了犯罪人的內(nèi)心世界,了解了其隱蔽的犯罪動機與犯罪人格,我們才能更好地把握其犯罪行為,才能更有效地預防犯罪、打擊犯罪與改造罪犯。讓我們在對犯罪人隱秘心理的探索中,重新建構(gòu)起對犯罪人內(nèi)心世界的科學認知。
緒 論 什么是犯罪心理學
第一章 犯罪心理學基本理論
01 天生犯罪人? / 012
02 無意識犯罪動機 / 018
03 本能犯罪者 / 026
04 自卑與犯罪 / 033
05 條件反射的犯罪 / 039
06 社會學習的犯罪 / 045
07 利欲驅(qū)使的犯罪 / 052
08 道德弱者的犯罪 / 058
09 什么是犯罪思維模式 / 066
10 腦神經(jīng)功能異常與犯罪 / 070
11 戰(zhàn)斗基因與犯罪 / 076
第二章 各類犯罪和犯罪人
12 什么是犯罪動機 / 082
13 個體智力與犯罪的關(guān)系 / 088
14 什么是犯罪人格 / 091
15 暴力犯罪心理 / 099
16 殺人犯罪動機 / 105
17 家庭暴力犯罪 / 112
18 性犯罪的生物驅(qū)力 / 117
19 強奸犯罪人的動機與人格 / 122
20 女性犯罪人 / 129
21 女性犯罪行為模式 / 134
22 青少年犯罪人 / 140
23 “合金”導致的青少年犯罪人 / 146
第三章 群體犯罪心理
24 群體犯罪心理 / 156
25 天使與魔鬼:路西法效應 / 161
26 團伙犯罪心理 / 168
27 有組織犯罪心理 / 173
28 集群犯罪心理 / 177
第四章 病態(tài)心理與犯罪
29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與犯罪 / 182
30 偏執(zhí)型人格障礙與犯罪 / 188
31 戀童癖與犯罪 / 193
32 怪癖型人格障礙 / 199
33 妄想型犯罪 / 208
第五章 測謊與供述
34 測謊術(shù):PG 技術(shù) / 214
35 測謊術(shù):微表情測謊 / 221
36 測謊術(shù):言語測謊技術(shù) / 227
37 犯罪心理畫像 / 233
38 行為證據(jù)分析 / 245
39 偵查心理學 / 248
40 審訊心理學:九步審訊法 / 257
41 認知審訊法 / 261
42 情感審訊法 / 269
43 情景審訊法 / 273
44 虛假供述 / 278
45 目擊證言的可靠性 / 284
參考文獻 /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