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七個美國老師》出版后,讀者對美國的學校生活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應讀者要求,17歲的礦礦又精彩地講述了自己在美國高中經(jīng)歷的故事。
每一年的春天,高中都要改選學生會主席。于是。為爭奪這個職位,暗潮洶涌,群雄紛爭,出現(xiàn)了春秋戰(zhàn)國、諸子百家的局面。
礦礦自稱“楊過”,想競選主席,就聯(lián)合“張無忌”和“韋小寶”,搞一出“!眻@三結(jié)義。他們策劃了驚心動魄的選戰(zhàn)計劃和謀略:宣傳群眾,影響輿論,擾亂陣線,打人敵方,策反對手,陣前倒戈。計劃的第一步,就是拍MTV,打造知名度……
圍繞著選戰(zhàn)發(fā)生的一出出故事,作者生動地描繪和刻畫了他身邊的一個個同學,真切地展現(xiàn)了美國校園的一幅幅畫面。這種龍爭虎斗,折射了美國的生存教育、玩的教育、天賦教育、素質(zhì)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唯獨沒有應試教育。
“校園大俠”們意氣風發(fā),指點江山。他們在麻煩與快樂中相互幫助,共同成長,一起書寫了一曲校園里的人生歡歌。
中國生,美國長,穿越東西文化,親歷美國校園生活。我不喜歡垂頭喪氣,我相信笑聲具有的力量。我試圖帶著笑聲到任何一個地方,讓愉快和笑聲一路相伴! ∫恢煌暗难b水量,取決于最差、最短的那塊桶板。中國的發(fā)展,取決于教育這塊“短板”!北京101中校長郭涵;北大附中原校長趙鈺琳;廣西南寧二中校長何偉萍;廣東深圳中學校長王占寶;廣州市執(zhí)信中學副校長張水平;中山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教授鐘明華;北大附中副校長全國模范數(shù)師張思明;啥爾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校長沙洪浮;遼亍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張曉輝;遼寧師范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院長、教授李寶貴;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吳剛平聯(lián)合推薦! ≡诒緯,作者通過一出出“校園大俠”的好戲,對美國校園作出了最真切的描述。通過作者親身經(jīng)歷的故事,鮮明地揭示了東西方校園文化的異同。透過這些,讀者可以看到來自不同國籍的不同青春少年,他們風華正茂,他們在麻煩與快樂中相互幫助,共同成長……美國校園舞臺雖小,可其中預演的,其實正是精彩的大人生。閱讀本書,看看孩子在美國的校園里是怎樣成長的。黃全愈教育語錄: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就要注意賞識孩子,以鼓勵為主,使孩子想到自己時,首先想到的是優(yōu)點而不是缺點。自卑的孩子,能生活得不沉重嗎?
從來沒有人告訴我應該怎么說“再見”,直到最近我意識到我不得不對那么多事、那么多人,說那么多次“再見”。對自己深愛的東西說“再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這是我在童年時想也沒想過的。然而,作為一個男子漢必須如此。
17歲那年,我剛寫完我的第二本書(《中國小鬼美國論劍》,本次出版改名為《我和我的美國同學》),正好碰上爸爸的《生存教育在美國》要出版。他讓我?guī)退麑懶蜓,我糊里糊涂地答應了,談的是“生存”的含義。那個時候的我贊賞“要忙碌著活不要忙碌著死”的說法。九年過去了,所幸的是,我仍持此觀點;但我又意識到了這種生存觀的另外一層含義。忙碌著活,就必須對你的一些過去說“再見”。進取伴隨著歲月的流逝,也伴隨著流逝帶來的掙扎。既“物是人非”又“人是物非”。
黃全愈,旅美教育學家。生于柳州,1982年獲文學學士學位,1988年赴美國講學,1989年獲美國維拉諾瓦(Villanova(3va)大學“人的組織與管理科學”理學碩士學位,1993年獲美國邁阿密(Miami)大學“教育管理學”哲學博士學位,F(xiàn)任邁阿密大學院院長、中山大學客座教授。在中、美、英等國以及港臺地區(qū)出版了20多部中英文論著、譯著和詞典,發(fā)表了上百篇學術論文。
在邁阿密大學榮獲“重大影響獎”,并被提名為杰出教授。
黃全愈先生長期奔波于中、美兩國教育界,致力于中美教育和文化交流。所著中美教育比較系列圖書,在中國教育界不斷引起強烈反響,其中《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曾被評為非文藝類第一暢銷書!饵S全愈教育文集》首次全面、系統(tǒng)地介紹并且深刻地剖析發(fā)達國家的教育,其素質(zhì)教育理念對中國現(xiàn)代教育改革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本次文集出版,系作者所有教育理念和教育觀點首次集中推出.新著《動一動中國基礎教育的基礎》將對中國基礎教育未來的改革與發(fā)展產(chǎn)生重大影響。
代前言:登山者的思考
引子
戲說默樂“江湖”
“Hard Guy”崇拜
“Make:Fun”——戲弄事件
《學生手冊》第五頁
帝王時代
初識“韋小寶”
咖啡館“三結(jié)義”
第一次出擊
厄蘭德探險
尋找安杰娜
開拍前夜
蘭迪失蹤
默樂先生
向“教主”致敬
相遇華盛頓
國會山下的決斗
你將為這個世界貢獻什么?
神龍行動
青少年自己的市政府
三戰(zhàn)“喬峰”
網(wǎng)球小同盟
酒與“令狐大俠”
智取“令狐沖”
冬季激勵會
背后“君子劍”
決戰(zhàn)在即
快滿十七歲
代后記:反思“事后諸葛亮”
我轉(zhuǎn)頭一看,尼爾森先生眼睜睜地盯著我們倆。他的眼光告訴我,麻煩來了。
看看周圍,我這才發(fā)現(xiàn)周圍孩子的目光都集中在我們兩人的電腦屏幕上。上帝啊,原來關心撒拉遜人同凱爾特人大戰(zhàn)的不僅僅是我和蘭迪。DOH!
其實,除了學生們學會了如何在電腦上藏電子游戲、音樂等見不得人的“贓物”以外,老師也學會了怎樣在課堂上抓玩游戲的學生的“贓”。對于老師來說,玩“老鷹抓小雞”的游戲,不需要什么高科技,一個非常簡單實用的“技術”,就是觀察整個教室。如果教室里有一半人的目光都盯著某人的電腦屏幕,那么這個人肯定是在玩電子游戲。
就這樣,尼爾森先生不費吹灰之力就盯上了我們。因為,那些愚蠢的同學早就“出賣”了我們的“天機”。
其實,這也就是人類的天性,如果你無所事事地坐在那里,當然會對別人玩的游戲感興趣啦。因此,老師只要稍微留心一下,就能免費找到許多“出賣”他人秘密的“線人”或“臥底”。即使站在教室的另一端,也能輕而易舉地逮著膽敢在老師眼皮底下玩“高科技游戲”的人。
尼爾森先生站在教室的另一邊,我瞄了瞄全景,我敢肯定,至少有十五張臉對著我和蘭迪的電腦屏幕。
麻煩了,這下麻煩大了。
但是,這還僅僅是開始。
尼爾森先生的視線沒有離開我們,他開始向我們倆走來。
我聽見蘭迪在我背后猛烈地敲打著鍵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