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機玉衡:天文觀測與儀器臺站·華夏文庫科技書系
定 價:43 元
中國古代的臺站和天文儀器是傳統(tǒng)天文學史上的重要遺產(chǎn)。早在4000年前,先民們就開始建立天文臺和制作天文儀器。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的天文儀器以設計巧妙、制作精良、用途廣泛聞名于世。本文就是從天文臺開始,介紹中國歷代包括圭表、日晷、渾儀、渾象、漏刻為主的天文儀器,并展示了古人所使用的天文理論和技術,以及應用這些技術所得到的星表和星圖。
呂傳益,1985年生于湖北廣水,2014年畢業(yè)于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獲科學史博士學位。目前在湖北社會科學院工作,主要從事天文學史和中國古代史的研究。先后主持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楚地出土簡帛中的天文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古代短暫星象記錄天體物理意義新探索》等國家ji和國際項目6項,發(fā)表學術論文10余篇。
導言 天文觀測與儀器臺站
一 天文臺
1 先秦天文臺
2 秦漢至南北朝天文臺
3 唐宋天文臺
4 元代天文臺
5 明清天文臺
6 其他天文建筑
二 圭表和儀象
1 圭表
2 日晷
3 渾儀
4 簡儀和仰儀
5 渾象
三 漏刻
1 漏刻的起源情況
2 漏刻的發(fā)展
3 漫流式分水漏刻
4 其他漏刻裝置
四 中西交流下的天文儀器
1 阿拉伯特色的天文儀器
2 西洋特色的天文儀器
3 航海天文技術——牽星術
五 恒星觀測與星表
1 三垣二十八宿體系
2 坐標系
3 宇宙理論
4 星表
六 天文圖
1 先秦天文圖
2 秦漢魏晉天文圖
3 隋唐五代星圖
4 宋元天文圖
5 明清天文圖
6 其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