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新聞無學論”的辨析及反思》首次系統(tǒng)梳理了由新聞“有學”還是“無學”論爭所引發(fā)的相關學術文獻;在此基礎上對“新聞無學論”進行了辨析,將其20種代表性論點概括歸納為八種基本內涵,并對“新聞無學論”做出了內涵界定;然后探究了新聞學定義、研究對象、研究種類;辨析了新聞學學科屬性及地位;最后提出了新聞學由“幼稚”向“成熟”發(fā)展的四大對策性建議。作者在《對“新聞無學論”的辨析及反思》結語強調,要徹底平息“新聞無學”聲浪,需要新聞學術界對其進行善意解讀,在“淺學論”的針砭中虛心成長。
從目前新聞學學科發(fā)展及學術研究的現(xiàn)狀看,《對“新聞無學論”的辨析及反思》論點具有現(xiàn)實意義,尤其是作者提出的新聞學走向成熟的四大途徑:遵守邏輯規(guī)則、堅持學術規(guī)范、平衡協(xié)調好科學精神與政治原則間的關系、妥善處理好理論抽象與指導實踐的關系,仍然是新聞學學科發(fā)展中亟需解決的關鍵問題。
《對“新聞無學論”的辨析及反思》是根據(jù)作者的博士學位論文改編而來的。
該論文從善意解讀和理性反思的角度,對“新聞無學論”進行了實事求是的分析和評價,并且還提出了新文學從幼稚到成熟的四大對策性建議,這對今后新聞學的發(fā)展會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唐遠清,1971年出生于四川省開江縣。新聞學博士,新聞學博士后。本碩博先后畢業(yè)于中國新聞學院、北京廣播學院新聞傳播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新聞學專業(yè)。1995年起從事新聞采編、經(jīng)營工作,先后擔任報社編輯、記者、記者站站長,雜志策劃、執(zhí)行主編等職。2006年7月分配至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新聞系任教。2007年8月成為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與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聯(lián)合培養(yǎng))首位入站博士后。已發(fā)表學術論文二十余篇。獨著《對“新聞無學論”的辨析及反思——兼論新聞學學科發(fā)展》。參與《新中國傳媒50年》、《馬克思恩格斯報刊活動及新聞思想研究》、《媒介產(chǎn)業(yè):全球化·多樣性·認同》、《新聞發(fā)布與新聞發(fā)言人實務》、《新世紀大眾傳媒的發(fā)展——中俄學者的對話》、《新聞業(yè)務》等圖書的編撰,承擔策劃、統(tǒng)稿、終校、主編等工作。
題詞
序言
學術的力量:在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代自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選題背景--新聞學:在“新聞無學”聲浪中躑躅前行
一、“新聞無學”聲浪綿延不息
二、新聞學研究受到低估與輕視
三、傳播學熱對新聞學發(fā)展產(chǎn)生了沖擊
四、快速發(fā)展的新聞教育卻受到貶損評價
第二節(jié) 研究的動因和主旨:對新聞學學科發(fā)展前途的憂慮和先行探路的拋磚引玉
第三節(jié) 研究對象的實在性:“新聞無學論”不是“假想敵”,而是現(xiàn)實威脅者
第四節(jié) 研究的必要性:不是沒有價值的“偽問題”,而是不容回避的重要議題
一、“新聞無學論”的深遠影響反映出對其進行專門研究的必要性
二、既往研究的不深入、不充分凸顯了本課題研究的緊迫性
第五節(jié) 研究問題和內容的界定:系統(tǒng)梳理、深入辨析、理性反思
第六節(jié) 選題的意義: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第七節(jié) 本書的特色與創(chuàng)新之處
第八節(jié) 研究方法
第九節(jié) 必要的有關說明
一、對學術采訪有關情況的說明
二、對解釋或界定有關詞匯或概念、術語的說明
三、對文獻分析對象有關情況的說明
四、對引文及其注釋有關情況的說明
五、關于附錄的說明
第二章 學者觀點綜述
第一節(jié) 中國新聞學術史的六大分期
第二節(jié) 萌芽時期(1834-1917):“新聞無學”,無爭議的事實
第三節(jié) 建立時期(1918-1935):積極倡導“新聞有學”,承認“新聞學幼稚”
第四節(jié) 初步發(fā)展時期(1936-1956):“淺學論”成主導,“無學論”難消,新聞學研究走向分化
第五節(jié) 發(fā)展停滯時期(1957-1976):特殊歷史條件下事實上的“新聞無學”
第六節(jié) 恢復發(fā)展時期(1977-1997):新聞學研究全面恢復,“新聞有學”漸獲認可,新聞學“幼稚”現(xiàn)象有所改觀
第七節(jié) 興盛時期(1998至今):學科地位獲確認,“有學”成事實,“無學”論轉入民間語境,新聞學與傳播學關系之爭凸顯
第三章 對“新聞無學論”的歸納辨析和善意解讀
第一節(jié) “新聞無學論”:四類持論者的20種代表性論點
一、了解“新聞無學論”多種論點的途徑
二、“新聞無學論”的四類持論者
三、“新聞無學論”的20種代表性論點
第二節(jié) 是何“新聞”是何“學”:對“新聞無學”的語義解讀
一、“新聞無學論”中“新聞”的三種含義
二、“新聞無學論”中“學”的三種含義
第三節(jié) 對“新聞無學論”基本內涵的歸納概括(“八論”)
一、“非科學論”
二、“非理論科學論”
三、“無學問論”
四、“不獨立論”
五、“傳播學化論”
六、“無用學問論”
七、“淺學論”
八、“失范論”
第四節(jié) “新聞無學論”多種內涵中的共同意蘊:對“新聞無學論的界定
一、“八論”問的內在聯(lián)系
二、“八論”中的共同意蘊
三、對“新聞無學論”的界定
第五節(jié) 我們應該善意解讀具有合理內容的“新聞無學論”
一、偏激言辭中蘊含著合理內容:對“新聞無學論八論”的初步歸類
二、善意解讀:面對“新聞無學論”的正確選擇
第四章 對新聞學定義、研究對象的探究
第一節(jié) 學術實踐中新聞學的實際研究對象
一、學科政策中對新聞學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等的規(guī)定
二、學術傳統(tǒng)中已有學術文獻所涵括的研究內容
第二節(jié) 學者們對新聞學定義及研究對象的界定
一、對新聞學定義及研究對象相關論述的梳理分析
二、對論述新聞學研究對象時所使用中心詞的整體考察與分析
三、是研究“新聞”,還是研究“新聞事業(yè)”:新聞學術界的整體回答
第三節(jié) 新聞學到底研究什么:從學術實踐和學術傳統(tǒng)角度的探究
一、不只是研究“新聞”:對名不副實的學科名稱的分析
二、不只是研究“新聞事業(yè)”:對“新聞事業(yè)”概念發(fā)生內涵及外延變遷的分析
三、并非為研究學問而創(chuàng)立:對新聞學學科建立目的的分析
四、應建構自身學科體系:從學科體系建構和學科發(fā)展角度的分析
第四節(jié) 是建構理論體系,還是建構知識體系:新聞學學科發(fā)展的矛盾及解決建議
第五章 對新聞學研究種類的探究
第一節(jié) 新聞學術界對不同種新聞學研究的論述
第二節(jié) 四種不同的新聞學研究:基于學術本位的探究
一、政治新聞學研究
二、專業(yè)新聞學研究
三、哲理新聞學研究
四、新聞傳播學研究
第三節(jié) 四種新聞學研究與“新聞無學論”
一、受“政治附庸癥論”譏諷的政治新聞學研究
二、受“業(yè)界依附癥論”質疑的專業(yè)新聞學研究
三、受“無用學問論”質疑的哲理新聞學研究
四、不少新聞傳播學研究者因主張“傳播學化”而受到質疑或批評
第四節(jié) 四種新聞學研究與新聞學學科發(fā)展
一、四種新聞學研究之間的對立緊張關系
二、四種新聞學研究的協(xié)調合作:堅持學術本位,共同促進新聞學學科發(fā)展
第六章 “無學”還是“有學”:對新聞學學科屬性及地位的辨析
第一節(jié) 作為科學的新聞學
一、科學的定義及本質特征,人文學科、社會科學
二、新聞學是科學嗎:論新聞學的科學屬性
三、新聞學是什么科學:論新聞學的人文學科屬性
第二節(jié) 作為學問的新聞學
一、學術、學問、學理,理論科學、技術科學、應用科學
二、新聞學是“術”還是“學”:論新聞學的應用科學屬性
第三節(jié) 作為學科的新聞學
一、學科、學科地位
二、新聞學是獨立學科嗎:論新聞學的獨立學科地位
三、新聞學是成熟學科嗎:論新聞學學科的幼稚性
四、獨立的門類學科:新聞學學科發(fā)展的方向
第四節(jié) 新聞學與傳播學的區(qū)別:從學科學、科學學視閾的探究
一、從科學屬性上看,傳播學屬于社會科學
二、從學科特性看,傳播學屬于綜合學科
三、從學問屬性看,傳播學屬于理論科學
四、從學科地位看,傳播學是否是獨立學科還存在爭議
第五節(jié) 新聞學與傳播學的關系辨析
一、國內學界對新聞學與傳播學關系的六種論點
二、對美國學界新聞學與傳播學關系情況的考察
三、協(xié)同發(fā)展,共創(chuàng)輝煌:對新聞學與傳播學關系的正確選擇
第七章 由“幼稚”到“成熟”:新聞學發(fā)展之路
第一節(jié) 在“淺學論”的針砭中虛心成長:新聞學邁向成熟的四大途徑
第二節(jié) 邏輯規(guī)則:新聞學術研究的基本功
一、明確使用概念
二、遵守邏輯規(guī)律
三、杜絕邏輯謬誤
第三節(jié) 學術規(guī)范:新聞學學科發(fā)展的保證
一、學術規(guī)范的重要性
二、新聞學術界學術失范的主要表現(xiàn)
三、新聞學學科學術規(guī)范建設的基本要點
第四節(jié) 平衡協(xié)調:在科學精神與政治原則間穩(wěn)步發(fā)展
一、政治對新聞學術研究的現(xiàn)實影響
二、相對獨立的學術空間和必要的學術自由是新聞學發(fā)展的必要條件
三、“附庸”或“脫離”:二元對立思維下的歧途
四、“講政治”:偏離科學精神和學術本位的簡單結論
第五節(jié) “有用”才“有學”:理論抽象與聯(lián)系實踐的有機結合
一、要抽象還是要實踐:新聞學術界的論爭
二、“有用”才“有學”:能夠服務于業(yè)界實踐的理論抽象才有價值
結語平息“新聞無學”聲浪,需要新聞學術界的共同努力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一 學者編號
附錄二 學術調研采訪聯(lián)系函和承諾書
附錄三 傳媒學術論壇“新聞無學論”相關帖子摘錄
附錄四 博士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決議及論文評閱意見
致謝辭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