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器質譜技術及其應用》為“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guī)劃項目“核能與核技術出版工程·先進粒子加速器系列”之一。加速器質譜技術(AMS)是基于加速器技術和粒子探測技術的一種同位素質譜技術,是屬于加速器、粒子探測器以及質譜學的交叉學科!都铀倨髻|譜技術及其應用》內容主要包括質譜儀、加速器和探測器的概念、原理、結構等;加速器質譜儀的測量方法;AMS在核科學、考古學、地學、生命科學和藥物開發(fā)、環(huán)境和資源科學等領域的應用。
《加速器質譜技術及其應用》讀者對象為加速器質譜儀的測試運行維護者、應用研究者、各類用戶(環(huán)境、資源、設施、醫(yī)藥、食品、材料等)以及相關高校師生和青年學者。
粒子加速器作為國之重器,在科技興國、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已成為人類科技進步和社會經濟發(fā)展不可或缺的裝備。粒子加速器的發(fā)展始于人類對原子核的探究。從誕生至今,粒子加速器幫助人類探索物質世界并揭示了一個又一個自然奧秘,因而也被譽為科學發(fā)現之引擎,據統(tǒng)計,它對25項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工作做出了直接貢獻,基于儲存環(huán)加速器的同步輻射光源還直接支持了5項諾貝爾化學獎的實驗工作。不僅如此,粒子加速器還與人類社會發(fā)展及大眾生活息息相關,因在核分析、輻照、無損檢測、放療和放射性藥物等方面優(yōu)勢突出,使其在醫(yī)療健康、環(huán)境與能源等領域得以廣泛應用并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919年,英國科學家E.盧瑟福(E.Rutherford)用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射出來的a粒子轟擊氮核,打出了質子,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人工核反應。這一發(fā)現使人們認識到,利用高能量粒子束轟擊原子核可以研究原子核的內部結構。隨著核物理與粒子物理研究的深入,天然的粒子源已不能滿足研究對粒子種類、能量、束流強度等提出的要求,研制人造高能粒子源——粒子加速器成為支撐進一步研究物質結構的重大前沿需求。20世紀30年代初,為將帶電粒子加速到高能量,靜電加速器、回旋加速器、倍壓加速器等應運而生。其中,美國科學家J.D.考克饒夫(J,D.Cockcroft)和愛爾蘭科學家E.T.S.瓦耳頓(E.T.S.Walton)成功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臺直流高壓加速器;美國科學家R.J.范德格拉夫(R.J.van de Graaff)發(fā)明了采用另一種原理產生高壓的靜電加速器;在瑞典科學家G.伊辛(G.Ising)和德國科學家R.維德羅(R.Wideroe)分別獨立發(fā)明漂移管上加高頻電壓的直線加速器之后,美國科學家E.0.勞倫斯(E.0.Lawrence)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臺回旋加速器,并用它產生了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和穩(wěn)定同位素,因此獲得193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1945年,美國科學家E.M.麥克米倫(E.M.McMillan)和蘇聯(lián)科學家V.I.韋克斯勒(V.I.Veksler)分別獨立發(fā)現了自動穩(wěn)相原理;1950年代初期,美國工程師N.C.克里斯托菲洛斯(N.C.Christofilos)與美國科學家E.D.庫蘭特(E.D.Courant)、M.S.利文斯頓(M.S.Livingston)和H.S.施奈德(H.S.Schneider)發(fā)現了強聚焦原理。這兩個重要原理的發(fā)現奠定了現代高能加速器的物理基礎。另外,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發(fā)展起來的雷達技術又推動了射頻加速的跨越發(fā)展。自此,基于高壓、射頻、磁感應電場加速的各種類型粒子加速器開始蓬勃發(fā)展,從直線加速器、環(huán)形加速器,到粒子對撞機,成為人類觀測微觀世界的重要工具,極大地提高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人類利用電子加速器產生的同步輻射研究物質的內部結構和動態(tài)過程,特別是解析原子分子的結構和工作機制,打開了了解微觀世界的一扇窗戶。
人類利用粒子加速器發(fā)現了絕大部分新的超鈾元素,合成了上千種新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發(fā)現了重子、介子、輕子和各種共振態(tài)粒子在內的幾百種粒子。2012年7月,利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27公里周長的大型強子對撞機,物理學家發(fā)現了希格斯玻色子——“上帝粒子”,讓40多年前的基本粒子預言成為現實,又一次展示了粒子加速器在科學研究中的超強力量。比利時物理學家F.恩格勒特(F.Englert)和英國物理學家P.W.希格斯(P.W.Higgs)因預言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而被授予2013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隨著粒子加速器的發(fā)展,其應用范圍不斷擴展,除了應用于物理、化學及生物等領域的基礎科學研究外,還廣泛應用在工農業(yè)生產、醫(yī)療衛(wèi)生、環(huán)境保護、材料科學、生命科學、國防等各個領域,如輻照電纜、輻射消毒滅菌、高分子材料輻射改性、食品輻照保鮮、輻射育種、生產放射性藥物、腫瘤放射治療與影像診斷等。目前,全球僅作為放療應用的醫(yī)用直線加速器就有近2萬臺。
粒子加速器的研制及應用屬于典型的高新科技,受到世界各發(fā)達國家的高度重視并將其放在國家戰(zhàn)略的高度予以優(yōu)先支持。粒子加速器的研制能力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科技實力的重要標志。我國的粒子加速器事業(yè)起步于20世紀50年代,經過60多年的發(fā)展,我國的粒子加速器研究與應用水平已步入國際先進行列。
第1章 加速器質譜學基礎
1.1 質譜學基礎知識
1.1.1 質譜學的發(fā)展歷史
1.1.2 質譜儀
1.2 離子源電離技術
1.2.1 有機質譜電離源
1.2.2 無機質譜和同位素質譜離子源
1.3 離子質量分析技術
1.3.1 電磁質量分析器
1.3.2 無磁質量分析器
1.4 加速器
1.4.1 加速器概念及歷史發(fā)展
1.4.2 加速器類別
1.4.3 加速器質譜儀中的加速器
1.5 射線探測技術與離子的質譜檢測
1.5.1 射線與物質的作用規(guī)律
1.5.2 射線探測技術
1.5.3 離子的質譜檢測
1.6 離子質量圖譜
參考文獻
第2章 加速器質譜儀
2.1 加速器質譜儀發(fā)展簡史
2.2 加速器質譜儀原理
2.2.1 加速器質譜儀基本原理與結構
2.2.2 加速器質譜儀的發(fā)展
2.3 加速器質譜儀核心技術的發(fā)展
2.3.1 離子源技術
2.3.2 在低能端排除同量異位素
2.3.3 制樣與進樣技術
2.4 加速器質譜儀豐度靈敏度
2.4.1 MS的豐度靈敏度
2.4.2 加速器質譜儀的豐度靈敏度
2.4.3 影響豐度靈敏度的主要因素
2.5 本底
2.5.1 本底的定義及種類
2.5.2 儀器本底
2.5.3 制樣本底
2.6 加速器質譜儀新技術
2.6.1 小型化技術
2.6.2 更高靈敏度的儀器技術
2.6.3 新型儀器技術
參考文獻
第3章 加速器質譜分析方法
3.1 加速器質譜儀測量
3.1.1 加速器質譜儀系統(tǒng)的傳輸、測量與定量過程
3.1.2 標準樣品和空白樣品
3.2 粒子探測器及鑒別方法
3.2.1 能量損失法
3.2.2 多陽極氣體電離室
3.2.3 布拉格探測器
3.2.4 充氣磁譜儀法
3.2.5△E-Q3D磁譜儀法
3.2.6 入射粒子X射線法
……
第4章 加速器質譜儀在核科學中的應用
第5章 加速器質譜儀在考古學中的應用
第6章 加速器質譜儀在地學中的應用
第7章 加速器質譜儀在生命科學和藥物開發(fā)中的應用
第8章 加速器質譜儀在環(huán)境和資源科學中的應用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