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六朝時期墓葬、出土墓志、隨葬品等,涉及大量具有明顯時代特色的青瓷雞首壺、青瓷虎子、磚印壁畫等,基于此分析了六朝文物和由此反映出的六朝社會特征,從器物特征延伸到器物背后蘊含和代表的文化,涉及流徙士族、主流價值觀、喪葬禮俗等方面,六朝雖始自孫吳,但接下來的東晉卻是由北方南渡而來的社會,勢必帶來南北方文化碰撞、沖擊和交融,帶來價值觀上的改變,從而管窺整個六朝社會,從貴族階層延伸到平民,從建康拓展至閔粵,涉及政治、生活等各方面,是六朝史研究和六朝考古領域很好的參考。
安然(AnnetteKieser),慕尼黑大學博士畢業(yè),德國明斯特大學“長江中游六朝(220—589)墓葬分析”研究項目負責人,明斯特大學中國藝術與考古學教授。參與了由德國中央博物館與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主持的跨學科研究項目,并出版諸多有關中國藝術與考古學的專著、文章。周胤,畢業(yè)于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獲哲學博士學位,F(xiàn)任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史學研究中心講師。
1魂返故土還是寄托異鄉(xiāng)?從墓葬和墓志看東晉的流徙士族(2002)
2建康東晉流徙士族墓葬新解(2011)
3“廣州皆平康”:南朝廣東的墓葬與移民(2004)
4“長眠于他摯愛的山中”?尋找王羲之墓(2011)
5從考古角度看東晉社會——初探(2019)
6葬禮對犯罪與道德的態(tài)度(2014)
7孝子賢孫不見了?一個在時代變遷中消失的主題(東漢至南北朝)(2020)
8六朝(220-589年)漆器之考察(2019)
9香袋和豬圈:中國南方六朝墓葬中的廁所模型明器?琢≤慍楬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