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是梁啟超1926年12月在北京學術講演會及清華學校講稿。下篇《德育鑒》是梁啟超編著的青年德育教本,內收梁啟超精心選錄的先賢大儒關于德育的重要論說,并包含梁啟超的按語,曾被作為“清華大學國學院德育讀本”之一。
知行合一之教
引論
青年的救濟法門
價值的學術口號
知行合一說之內容
知行是兩個字說一個功夫
不行而求知,終究不會知
知識是誠心發(fā)出來的條件
知行合一說在哲學上的根據(jù)
心理合一與心物合一
心物合一論
從“物”的維度來究心物一體
外心求理的弊端
誠意為歸宿,致良知為下手處
知行合一與致良知
知行合一與致良知其實內容一樣
致良知功夫極簡易而極艱難
良知需摩擦得晶瑩,存養(yǎng)得純熟
功利主義不除,一切學問無從做起
致良知非消極克己之學
人人皆可為圣
德育鑒:致良知之說
例言
辨術第一
義利之辨,不可不猛省也
欲成天下之務,必誠心實意也
王學末流之敝
千古學術,惟“立誠”而已
人不辨誠偽,不過兩腳禽獸
從來豪杰成事業(yè),莫不有真至精神
立志第二
人患無志,不患無功夫可用
知本第三
切莫走閉眼路
王學為今日之良藥
何為致良知之旨
一信良知之教,便得入圣之路
明目張膽而行天下之大道
知行合一以補致良知
致良知之學,非獨善其身之學
今日求精神教育,舍王學更有何物?
王學慎獨之教
存養(yǎng)第四
存養(yǎng)之功之不可以已
主敬之存養(yǎng)功夫
主靜之存養(yǎng)功夫
主觀之存養(yǎng)功夫
存養(yǎng)之流弊
省克第五
不能痛下功夫,不可成偉大之人格
省察是有事時存養(yǎng),存養(yǎng)是無事時省察
立身不可自放一毫出路
應用第六
我能制事,毋令事制我
養(yǎng)成一世之風尚,造出時代之精神
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