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唯識義理論爭集-唯識學叢書(第四輯)-展現(xiàn)民國時期關于唯識學的五大論爭 民國時期,隨著法相唯識學的復興,產生了圍繞唯識義理的幾場大爭論,本書集中展示的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五場爭論: 1. 法相唯識二宗辨:歐陽竟無大師判法相與唯識為二宗;太虛大師論法相必宗唯識;印順法師論唯識必是法相的,法相不必宗唯識。 2. 相宗新舊兩譯辨:1931年梅光羲發(fā)表《相宗新舊兩譯不同論》一文,太虛法師隨即提出批評,而守培法師對梅光羲文和太虛法師文都提出了批評。另收正果法師一文。 3. 見相同種別種辨:1923年景昌極發(fā)表《見相別種辨》一文,取安慧之說,主張見分與相分同種;此后,唐大圓與景昌極反復辯論,太虛大師亦對景昌極文予以駁難。 4. 《起信論》與唯識:歐陽竟無師生等據唯識義判《大乘起信論》為中土人士偽撰;太虛大師“乃從《成唯識論》尋得此論立說之依據點”,以唯識釋《起信論》。 5. 唯識與佛法:1922年南京支那內學院開學時,在開講《成唯識論》之前,歐陽竟無大師先以十義作《唯識抉擇談》(聶耦庚記錄,呂澂校訂;文中黑體字為歐陽竟無所撰原稿);太虛大師認為“然以之專談唯識一宗,雖無不可,而置之佛法總聚中,則猶須為抉擇之抉擇焉”,故作《佛法總抉擇談》。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