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基于阿里巴巴等的電子商務實踐,強調了數字技術對普惠性增長的積極影響?v觀歷史,技術進步始終是增長的源動力,但新技術的變革可能會帶來波動。不過,數字革命卻有不同以往的特點:數字技術的采用和滲透門檻較低,數字信息成本低、具有非競爭性等。這些特性對數字革命的普惠性有深遠影響。本書有五個關鍵結論:一是數字技術能夠成為普惠性增長的重要推動力;二是為普及數字技術,降低技能門檻的重要性不亞于提高技能水平;三是數字平臺體現了一種全新的交流和協作方式,能夠促進經濟和社會融合;四是有效的數字技術滲透需要政府和企業(yè)密切合作;五是應對數字技術帶來的影響必然具有挑戰(zhàn)性,但我們必須把事實與虛構和推測區(qū)分開。
1、馬云作序推薦,多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聯合撰寫。
2、羅漢堂首份研究成果,在2019年達沃斯論壇上全文發(fā)布,引起學界熱議。
3、阿里巴巴推動全球數字化發(fā)展的“中國方案”。不僅總結了中國數字經濟領先世界的經驗,而且對貧困和欠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的發(fā)展具體重要的指導意義。
該書由羅漢堂內部研究團隊和多位學術委員會委員聯合撰寫。內部研究團隊由陳龍、褚浩全和孫濤主持,其他成員包括陳戴希、李勇、劉心宇、史婧祎、田源。聯合作者包括學術委員會委員帕特里克·博爾頓、馬庫斯•布倫納梅爾、本特·霍姆斯特羅姆、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邁克爾·斯賓塞、史蒂文·泰迪里斯、王能、熊偉。
陳龍
羅漢堂秘書長,湖畔大學教授、執(zhí)行教育長,
阿里巴巴研究理事會學術委員會主席
帕特里克·博爾頓
哥倫比亞大學Barbara and David Zalaznick講席教授,
2015年當選美國金融學會主席
馬庫斯•布倫納梅爾
普林斯頓大學經濟系Edwards S. Sanford 講席教授
本特·霍姆斯特羅姆
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Paul A. Samuelson 講席教授,
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
倫敦經濟學院經濟系Reguis 講席教授,
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邁克爾·斯賓塞
紐約大學William Berkley 講席教授,斯坦福大學 Philip H. Knight
榮譽教授,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史蒂文·泰迪里斯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學院講席教授,亞馬遜前任首席經濟
學家,eBay研發(fā)實驗室前任首席經濟學家
王能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hong Khoon Lin講席教授,
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
熊偉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Trumbull-Adams金融學講席教授及經濟學
教授,2018年中國經濟學獎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