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分十一章,內容包括:引言、經濟活力研究述評、安徽省非公有制經濟力演變及演變機理、安徽省與中部地區(qū)其他省份非公有制經濟活力比較、供給側結構改革背景下安徽省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等。
劉越,男,河南省固始縣人,1975年2月出生。1998年畢業(yè)于河南大學經管學院金融系,2006年6月獲新疆財經學院經濟系區(qū)域經濟學碩士學位,2011年6月獲上海財經大學理論經濟學博士學位,F為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曾經在《馬克思主義研究》、《社會科學研究》、《華中科技大學學報》、《貴州社會科學》等刊物發(fā)表論文20多篇,參編《企業(yè)戰(zhàn)略管理》(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年版)、《經濟學教學案例》(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等。主持和參與、省部級科研課題多項。
●章 引言 節(jié) 研究背景 第二節(jié) 選題意義 第三節(jié) 研究目標 第四節(jié) 研究思路與框架 第五節(jié) 研究方法 第六節(jié) 本書的創(chuàng)新點 第二章 經濟活力研究述評 節(jié) 相關概念界定與理論基礎 第二節(jié) 學者研究經濟活力述評 第三章 安徽省非公有制經濟活力演變及演變機理 節(jié) 安徽省非公有制經濟活力演變 第二節(jié) 安徽省非公有制經濟活力演變機理 第三節(jié) 案例分析 第四章 安徽省與中部地區(qū)其他省份非公有制經濟活力比較 第五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安徽省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 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 節(ji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非公有制經濟的影響機制 第二節(ji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安徽省非公有制經濟 面臨的機遇 第三節(ji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安徽省非公有制經濟 面臨的挑戰(zhàn) 第六章 經濟活力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測度方法選擇 節(jié) 經濟活力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第二節(jié) 經濟活力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測度方法選擇 第七章 近年來安徽省非公有制經濟活力的總體評價 節(jié) 經濟活力理論與經濟活力數理模型構建 第二節(jié) 近年來安徽省非公有制經濟活力的總體評價 第八章 近年來安徽省各個地區(qū)非公有制經濟活力評價 節(jié) 安徽省各個地區(qū)非公有制經濟活力的探索性 空間數據分析 第二節(jié) 安徽省各個地區(qū)非公有制經濟活力指數空間分析 第三節(jié) 蕪湖市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分析 第四節(jié) 蚌埠市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分析 第九章 國家、安徽省的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的政策 措施實施效果與偏差分析 節(jié) 國家、安徽省的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的 政策措施 第二節(jié) 國家、安徽省的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的 政策措施實施效果 第三節(jié) 國家、安徽省的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的 政策措施實施效果偏差分析 第十章 進一步激發(fā)提升安徽省非公有制經濟活力的相關 對策建議 節(jié) 新時代安徽省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 第二節(jié) 新時代安徽省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理念 第三節(jié) 新時代安徽省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路徑 第四節(jié) 新時代安徽省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措施 第十一章 結論 附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