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72年7月和10月參與中德建交接待工作的*天起,作者的工作和生活就一直與德國密切相關。幾十年來,作者目睹、經歷、參與了中德關系多層面、多方位的發(fā)展。《中德之間》分為上下兩冊,上冊八章主要講政治與外交,下冊八章重在教育、經濟與文化!吨械轮g》既是一部優(yōu)秀的外交調研報告有豐富的事實和深入的思考,又是一部難得一見的中德比較研究著作,還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德國近現(xiàn)代史。
前 言
我很高興地把我的新作《中德之間》上下兩冊,一并奉獻給讀者。全書共十六章,上下兩冊各八章,每章數(shù)節(jié)。各個章節(jié)有內在聯(lián)系,但都可獨立成篇。我撰寫此書有兩個目的:
一是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來中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國家,走上了完全獨立自主的發(fā)展道路。中國人民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偉大成就,為世界的發(fā)展與和平也作出了重要貢獻。
歷史證明,中國人民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有光復舊物的決心。在人類社會又走到新的十字路口的今天,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國。中國需要進一步融入世界,世界也應當接納愛好和平的中國的崛起。、
二是慶祝中德建交47周年。從1972年7月和10月參與中德建交接待工作的第一天起,我的工作和生活就一直與德國密切相關。幾十年來,我目睹、經歷、參與了中德關系多層面、多方位的發(fā)展,閱盡人間春色。
中德有著不同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制度,有不同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但事實證明,這并不妨礙兩國關系的正常化和發(fā)展。中德關系的發(fā)展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對這種關系的發(fā)展前景,我充滿期待。
我1941年出生于中國文昌文化發(fā)祥地、中國兩彈城四川綿陽梓潼縣,1951年川西土改時開始上學讀書,1965年畢業(yè)于四川外語學院,德語專業(yè)。我曾在外交部新聞司、西歐司、駐瑞士使館、駐聯(lián)邦德國使領館工作,任隨員、二秘、一秘、政務參贊等,主要工作是形勢調研。
2002年我退休,但退而不休。除多年在外交部給中青年干部講外交調研,還先后被聘為外交學院兼職教授、四川外國語大學客座教授、北京市對外友協(xié)第五屆理事會(20032008年)特邀理事、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智庫專家,以及重慶市政府商務顧問、太極集團顧問、綿陽新晨動力公司顧問等。我主要是應他們的要求,甚至是按他們提出的具體題目,講形勢和中國的對外關系,講中國企業(yè)如何請進來、走出去,以及講教育、文化等。
幾乎每次講課時,德國和德中關系都是我講的重要內容,至少是我的開場白或結束語。正是這些年的各種講稿,構成了我寫本書的基礎。就主要章節(jié)來說,為避免因概述過多而空洞、重復,也為了避免枯燥、乏味,所以我主要講一些并不相同的側面,以及我自己經歷的一些點滴和感受。
羅國文,1941年出生于四川綿陽梓潼縣,1965年畢業(yè)于四川外語學院,德語專業(yè),曾在外交部新聞司、西歐司、駐瑞士使館、駐聯(lián)邦德國使領館工作,任隨員、二秘、一秘、參贊等,主要工作是形勢調研。退休后,除多年在外交部給中青年干部講外交調研,還先后被聘為外交學院兼職教授、四川外國語大學客座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智庫專家,以及重慶市政府商務顧問、太極集團顧問、綿陽新晨動力公司顧問等。
目錄
前言
上冊 (第一至八章)
第一章 馬克思與中國
馬克思改變了中國和中國人
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
指導中國思想的理論基礎
從馬克思故鄉(xiāng)的變化看鄧小平社會主義本質論
在德國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
第二章 中德外交新篇章
最短的建交公報
中德外交比較
什么是外交
喬冠華談外事文稿的寫作
外交調研
怎樣把自己塑造成合格的外交官
第三章 回望歷史
施密特談中國
跌宕起伏德國史
湯若望傳教
狀元外交官
郭沫若與歌德
李鴻章討教俾斯麥
德國加害中國
兩次世界大戰(zhàn)
第四章 德國的分裂與統(tǒng)一
中國一貫支持德國統(tǒng)一
統(tǒng)一之父科爾和外長根舍
德國是怎么分裂的
圍繞德國統(tǒng)一的斗爭
柏林墻倒塌
科爾統(tǒng)一德國的十點綱要
東德自由選舉
第一個國家條約-經濟統(tǒng)一
第二個國家條約-政治統(tǒng)一
四大國調整對德政策
外交杰作2 4
2 4 首次2 4外長會議
第二次2 4外長會談
奧德-尼斯河邊界
德國統(tǒng)一后的聯(lián)盟歸屬之爭
最后解決德國問題的2 4條約
統(tǒng)一慶典
統(tǒng)一后的德國
第五章 今日德國
德國名片
德國體制
國家的治理
財富再分配
多元景觀
經驗交流
第六章 德國大使
阿登納的對華政策
唯一見過毛澤東的德國大使
修德大使的中國情結
賽茨大使眼中的中國復興
不忘三毛的薄德磊大使
頭號中國通史丹澤大使
面對冷板凳的施明賢大使
歐洲專家柯慕賢大使
新任駐華大使葛策
第七章 歐洲一體化與一個歐洲
百年資本主義的演變
歐洲概念
歐洲一體化的歷史性進展
加布里爾的一個歐洲
歐盟東擴與東西歐差異
歐元與希臘債務危機
英國為什么脫歐
一體化的困境與前景
第八章 一帶一路與歐亞大陸橋
絲路花雨話今昔
默克爾的地圖
陽光倡議
歐亞大陸橋
維默爾報告
朋友的建議
中歐班列
人類命運共同體
下冊 (第九至十六章)
第九章 中德市場經濟的接合
中國出臺《外商投資法》
中國來了個洋廠長
德國企業(yè)的多種經營管理模式
德企與政府的關系
德國工業(yè)4.0
德國工業(yè)戰(zhàn)略2030
德企如何開拓中國市場
中國制造2025
中企進入德國后的酸甜苦辣
機遇與挑戰(zhàn)無處不在
第十章 合作共贏的汽車工業(yè)
巡禮北京汽車博物館
德系汽車及其趣聞軼事
中國汽車飛速發(fā)展
發(fā)動機
動力升級與中外合作
中德保持合作勢頭
第十一章 教育交流與合作
合作成果豐碩
德國人才輩出
啟發(fā)式的德國教育
德國職業(yè)教育-世界的樣板
中國的教育改革
為民族復興教書育人
第十二章 實踐中的跨文化交流
什么是德國主流文化
不同文明及其影響
文化及中德文化交流
海涅詩歌在中國
跨文化交流的探討
怎樣與西方人打交道
德國媒體新聞
中國需要文化崛起
第十三章 巴州風情
巴州中國人
多元巴州
州府慕尼黑
茜茜公主與奧匈帝國
國王與宮殿
啤酒與啤酒館政變
國王湖與鷹巢
足球與奧運
世界500強與慕尼黑
巴州強人施特勞斯
習近平與巴赫
第十四章 中德地方合作
地方合作不斷擴大
我在漢堡的年月
德中同行在重慶
綿陽與德國的互動
德國調整對華援助
工作建議
第十五章 無果而終的項目
重慶與德國醫(yī)院
太極集團與德國藥品
綿陽與德國醫(yī)療器械
第十六章 發(fā)展中德關系的廣度與限度
中德合作有良好基礎
中國夢
世紀大變局
美國的監(jiān)聽全球
西方的排除中國戰(zhàn)略
反作用力不可低估
不畏浮云遮望眼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