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交融:亞洲移民身份認同》提出了一個突出問題:
全球化日益發(fā)展的背景下,跨國移民共同構建的民族、文化、制度和社會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本書闡明了新的理論觀點、提供了新的實證依據(jù),以了解亞洲一些國家或地區(qū)的某些移民群體在生活中如何以及為什么把文化、社會、政治和經(jīng)濟的特征與不同地區(qū)和聚居地的根本特點相結合。本書編著者共同推動了交叉性分析新方法的產(chǎn)生。交叉性分析可考察大量的因素,如種族、性別、社會階層、地理位置、技能、文化、網(wǎng)絡位置和年齡是如何相互影響的,從而進一步危害或改善人們獲得所需資源的途徑。這將促進移民的身份或身份認同,即移民試圖將自己所擁有的文化、社會和經(jīng)濟資本轉換成渴望獲得的新資源。
理解亞洲移民經(jīng)歷的利弊、機遇與風險
理解不同方面特征相互交叉而形成移民生活的特點,對于我們進一步認識到移民是全球化的載體(有時又是受害者)是適時且重要的。亞洲移民為亞洲的日益繁榮作出重要貢獻。這種新認識不僅加深我們對全球化的理解,而且闡明了亞洲移民的利與弊。
理解不同方面特征相互交叉而形成移民生活的特點,對于我們進一步認識到移民是全球化的載體(有時又是受害者)是適時且重要的。亞洲移民為亞洲的日益繁榮作出重要貢獻。這種新認識不僅加深我們對全球化的理解,而且闡明了亞洲移民的利與弊。
本書將加深學者、服務提供者、決策者和學生對移民經(jīng)歷的利弊、機遇與風險的理解。本書作者們提出了探究移民經(jīng)歷的新方法,并找到了研究和制定決策的新途徑。
Caroline Plss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社會學系的副教授。
Chan Kwok-bun(陳國賁)是香港陳氏社會研究所(CISS)創(chuàng)立人兼所長、中國澳門大學社會學系客座教授、和位于中國珠海的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lián)合國際學院聯(lián)合研究所(JIRS)研究員。
第1章 引言
跨國環(huán)境下交叉性的理論闡釋與證明
Caroline Plss、 Chan
Kwok-bun
第一部分 解讀流動與不公
第2章 回遷移民的混雜性: 優(yōu)勢及劣勢
Chan Kwok-bun
第3章 菲律賓村落中的階級、遷居和身份
Philip F. Kelly
第二部分 民族國家、社交網(wǎng)絡和情感空間
第4章 香港回遷移民的社會壓力以及適應性行為
Chan Kwok-bun and Chan Wai-wan
第5章 國家對于跨國移民身份形成的作用: 一次獨一無二的新加坡經(jīng)歷?
Selina Lim
第三部分 跨國定位和文化資本
第6章 重復移民的新加坡華人女性: 跨國處境和社會不平等
Caroline Plss
第7章 跨國母職在全球化兒童培養(yǎng)中的作用: 以在新加坡的韓國教育移民為例
Yoonhee Kang
第8章 成為新華僑: 中國移民在日本的跨國實踐與身份構建
Gracia Liu-Farrer
第四部分 尋求跨國身份認同
第9章 邊緣化的認同: 挑戰(zhàn)小笠原群島上的公民身份、國籍和身份
David Chapman
第10章 鄉(xiāng)愁的中間人: 泰國清邁撣族移民的公共領域
Amporn Jirattikorn
第11章 身份與偏移的跨國聯(lián)系: 香港的回遷移民
Lucille Ngan
第12章 結論
活在文化、社會、情感、政治和經(jīng)濟的交匯點:
解域文化
Caroline Plss
致謝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