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基于許永杰教授為博士研究生及碩士研究生開設(shè)的“中國考古學理論與方法”、“考古學方法論及個案研究”課程的講授內(nèi)容編寫而成,全書共分十講:*講考古學史、第二講考古年代學、第三講考古層位學、第四講考古類型學,前四講是考古學的文化研究,為格物致知;第五講文化與族群、第六講史前考古與古史傳說、第七講歷史考古學、第八講民族考古學、第九講聚落考古學、第十講情境考古學,后六講是考古學的社會研究,為透物見人。收錄在十講中的文章多是依許教授講授考古學理論與方法時的所得寫成的論文,因此,說是講理論與方法,說是源自課程講義,但卻不是純粹的理論與方法的講授,不是講義的照搬,而是理論指導下的方法運用的考古學研究個案,或說成是考古學理論與方法的演示。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wù),請掃碼獲取。
目錄
第一講 考古學史
關(guān)于重挖著名遺址的思索 003
“華縣渭南模式”的創(chuàng)建與實踐 020
第二講 考古年代學
再審半坡文化和廟底溝文化的年代關(guān)系——以疊壓打破和共存關(guān)系為視角 031
第三講 考古層位學
考古層位學札記三則 057
中國考古層位學的里程碑之作——《西安附近古文化遺存的類型和分布》導讀 073
第四講 考古類型學
中國考古類型學研究中單種器物研究的軌跡——以幾位考古學家的陶鬲研究為例 087
甘青寧地區(qū)陶鬲的譜系 118
第五講 文化與族群
距今五千年前后的文化大遷徙 155
周文化形成與周人興起的考古學考察 197
第六講 史前考古與古史傳說
史前考古與古史傳說整合研究的兩個瓶頸 223
冀中的西陰文化遺存與伏羲傳說 242
第七講 歷史考古學
漫談歷史時期考古學的方法——從安陽西高穴漢魏大墓的墓主推定說開去 249
禹會村祭壇是否為涂山會盟之地?264
第八講 民族考古學
民族考古學是什么 273
嫩江流域史前先民的生計模式——從昂昂溪骨質(zhì)漁獵工具說起 284
第九講 聚落考古學
聚落考古在中國——歷程·現(xiàn)狀·問題 293
七星河流域漢魏遺址群聚落考古的理論與實踐 306
第十講 情境考古學
中國考古學研究中的情境分析 329
“陶抄”的考古情境分析 342
后記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