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旨在描述與剖析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批判美學的歷史演進過程。全書除“導(dǎo)言”與“結(jié)語”外分為五章,既評述批判理論、批判美學的演化軌跡及其結(jié)構(gòu)機制,梳理其由“啟蒙辯證法”到“否定的辯證法”再到“藝術(shù)的辯證法”的學理脈絡(luò),以展現(xiàn)其理論想象的真實圖景;又考量它與中國經(jīng)驗遇合時的復(fù)雜糾纏。凸顯其批判精神的理論貢獻與理論盲點。當前全球?qū)W術(shù)生態(tài)的布局已表明,批判理論、批判美學的思想精神仍存在,它所引起的反思與突圍恰是其學術(shù)生命力的表征。
陳士部,1968年生,江蘇連云港人,淮北師范大學副教授,文學博士。主要從事文藝學、美學教學與研究工作,曾在《文藝理論與批評》、《學習與探索》、《船山學刊》、《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等學術(shù)期刊發(fā)表論文二十余篇。
導(dǎo)言: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論綱
第一章 “批判的唯物主義”:批判理論的邏輯起點
第一節(jié) 《巴黎手稿》觸發(fā)的靈感
第二節(jié) 早期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滋養(yǎng)
第三節(jié) 早期批判理論的論域
第四節(jié) 批判理論的理論特征與方法論問題
第二章 “社會批判理論”:批判理論的邏輯深化
第一節(jié) 批判理論邏輯深化的時代背景
第二節(jié) 批判理論的哲學基礎(chǔ)
第三節(jié) 批判理論的方法論原則
第三章 “社會批判理論”:批判理論的基本主題
第一節(jié) 科技意識形態(tài)批判
第二節(jié) 大眾文化批判
第三節(jié) 人格心理批判
第四節(jié) 美學批判
第四章 “批判的社會學”:批判理論的邏輯扭轉(zhuǎn)
第一節(jié) 批判理論何以發(fā)生扭轉(zhuǎn)
第二節(jié) 哈貝馬斯批判理論的邏輯框架與方法論特征
第三節(jié) 哈貝馬斯的批判理論與“重建歷史唯物主義”
第五章 大眾文化批判理論:缺席而又在場的幽靈
第一節(jié) 大眾文化批判理論的脈象
第二節(jié) 大眾文化批判理論與西方文化研究
第三節(jié) 大眾文化批判理論與中國大眾文化研究
結(jié)語:說不盡的法蘭克福學派
參考文獻
后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