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特》是美國小說家辛克萊·劉易斯的代表作。是一部反映美國商業(yè)文化繁盛時期城市商人生活的小說。主人公巴比特是一位成功的房地產(chǎn)商人,過著富足而又平凡的中產(chǎn)階級生活。然而他受到空虛的襲擊,企圖尋找另一種“真正的生活”。為此,他外出漫游,嘗試過一種玩世不恭的生活,甚至染上了革命情緒。但巴比特又沒有勇氣去承受接之而來的社會冷落,于是,他重新投入了家庭生活和商人生涯的懷抱,在小說的結(jié)尾,巴比特將希望寄托在他的兒子身上。 這本小說不僅塑造了一個典型的商人形象“巴比特”,還漫畫式地表現(xiàn)出美國上19世紀20年代商業(yè)文化的方方面面,具有文化觀照和藝術欣賞的雙重價值。
★美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20世紀美國出版轟動的事件
★在美國國內(nèi),他得到的不是頌揚,而是抵制,因為他所描寫的中產(chǎn)階級的生活方式,傲慢自負的美國派頭,“滿足了歐洲人侮辱美國的欲望”但是,爭議與存在,背叛或者熱愛,
美國新文學從這里啟航。
辛克萊 .劉易斯
Sinclair Lewis(1885-1951)
1885年出生于明尼蘇達州的索克中心鎮(zhèn),自幼身體虛弱,缺少母愛,養(yǎng)成了沉默孤僻的性格。1908年自耶魯大學畢業(yè)后,主要在美國各地從事新聞工作,豐富的閱歷為他后來的小說創(chuàng)作積累了大量素材。1916年,他辭去工作,全職寫作。
1920年,他以《大街》一舉成名后,又推出《巴比特》(1922)和《阿羅史密斯》(1925)。這三部作品被認為是他的優(yōu)秀之作。其中《阿羅史密斯》曾獲1926年普利策文學獎,但他拒絕受獎,以抗議保守派以前對《大街》的非難。而《巴比特》被公認為他的代表作,“巴比特”也隨之成為美國中產(chǎn)階級的代名詞。1930年,他成為美國di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