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基礎實驗教程(第2版)》由緒論、常用尺寸測量器具的認識、電測技術的基本知識、機械參數的測量、機構認識與運動參數分析、工程材料的組織性能分析、幾何精度的測量、現代測量、機械結構認識和性能測試、機構創(chuàng)新設計實驗、綜合與提高實驗等11章組成。
《機械基礎實驗教程(第2版)》在新的機械基礎實驗課程體系下,系統地介紹了機械基礎類課程中的基本實驗方法、內容、原理、目的、過程、操作與分析等。
《機械基礎實驗教程(第2版)》可作為高等院校機械類及非機械類的機械基礎實驗教材,也可供其他有關專業(yè)的師生和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1 緒論
1.1 課程性質、教學目的和任務
1.2 實驗須知
1.3 機械基礎實驗課程的發(fā)展
1. 3.1 實驗的含義
1.3.2 實驗教學的目的
1.3.3 國內實驗教學的現狀
1.3.4 構建新的機械基礎實驗課程體系
2 常用尺寸測量器具的認識
2.1 實物量具的認識
2.1.1 量塊
2.1.2 光滑極限量規(guī)
2.1.3 鋼直尺
2.1.4 半徑樣板
2.2 卡尺的認識
2.2.1 卡尺
2.2.2 深度卡尺
2.2.3 高度卡尺
2.2.4 萬能角度尺
2.2.5 卡尺的使用
2.3 千分尺的認識
2.3.1 外徑千分尺
2.3.2 深度千分尺
2.3.3 測量內尺寸千分尺
2.3.4 千分尺的使用
2.4 指示表的認識
2.4.1 指示表
2.4.2 深度指示表
2.4.3 杠桿指示表
2.4.4 內徑指示表
2.4.5 厚度指示表
2.4.6 指示表的使用
思考題
3 電測技術的基本知識
3.1 信號類型及描述
3.1.1 信號分類
3.1.2 信號的描述
3.2 測試裝置的基本特性
3.2.1 時不變線性系統的主要性質
3.2.2 測試裝置的靜態(tài)特性
3.2.3 測試裝置的動態(tài)特性
3.3 傳感器
3.4 檢測儀表
3.4.1 CSY-2000系列傳感器與檢測技術實驗臺
3.4.2 CSY-2000系列傳感器實驗儀軟件V9.0版
3.4.3 YJ-29型靜態(tài)電阻應變演示儀
3.4.4 YD-21型動態(tài)電阻應變儀
3.4.5 INV1861應變調理儀
4 機械參數的測量
4.1 計算機數據采集及相關分析法
4.2 靜應力測量
4.3 振動測試
4.3.1 交流全橋的應用——振動測量實驗
4.3.2 差動變壓器的應用——振動測量實驗
4.3.3 壓電式傳感器測量振動實驗
4.3.4 電渦流傳感器測量振動實驗
4.3.5 電容傳感器動態(tài)特性實驗
4.3.6 光纖傳感器測量振動實驗
4.4 壓力測試
4.4.1 壓阻式壓力傳感器的壓力測量實驗
4.4.2 壓阻式壓力傳感器的壓力測量實驗(2000D)
4.4.3 擴散硅壓阻式壓力傳感器差壓測量
4.5 溫度測量
4.5.1 集成溫度傳感器的特性實驗
4.5.2 集成溫度傳感器(AD590)特性實驗(2000D型)
4.5.3 鉑電阻測溫特性實驗
4.5.4 銅電阻測溫性能實驗
4.5.5 熱電偶測溫性能實驗
4.5.6 熱電偶冷端溫度補償實驗
4.6 位移測量
4.6.1 差動變壓器的性能實驗
4.6.2 激勵頻率對差動變壓器特性的影響實驗
4.6.3 差動變壓器零點殘余電壓補償實驗
4.6.4 差動變壓器測位移實驗
4.6.5 電容式傳感器的位移實驗
4.6.6 直流激勵時霍爾式傳感器位移特性實驗
4.6.7 交流激勵時霍爾式傳感器位移特性實驗
4.6.8 電渦流傳感器位移特性實驗
4.6.9 被測體材質對電渦流傳感器特性影響實驗
4.6.10 被測體面積大小對電渦流傳感器的特性影響實驗
4.6.11 光纖傳感器的位移特性實驗
4.7 轉速測量
4.7.1 開關式霍爾傳感器測轉速實驗
4.7.2 磁電式轉速傳感器測速實驗
4.7.3 光電轉速傳感器的轉速測量實驗
4.7.4 利用光電傳感器控制電機轉速實驗
4.7.5 光纖傳感器測速實驗
4.7.6 電渦流傳感器測速實驗
4.8 氣味、濕度參量測量
4.8.1 氣敏傳感器實驗(三線制)
4.8.2 氣敏傳感器實驗(四線制)
4.8.3 濕敏傳感器實驗
4.9 電子秤實驗
4.9.1 霍爾傳感器應用——電子秤實驗
4.9.2 電渦流傳感器的應用——電子秤實驗
4.10 應變片粘貼及靜態(tài)應力測試
4.11 動態(tài)應力測試
4.12 扭矩測量
5 機構認識與運動參數分析
5.1 機構現場教學實驗
5.2 機構運動簡圖的測繪
5.3 插齒機機構運動簡圖測繪與分析
5.4 糖果包裝機機構運動簡圖測繪與分析
5.5 漸開線齒輪范成原理實驗
5.6 回轉構件的靜平衡實驗
5.7 回轉構件的動平衡實驗
5.8 機構運動參數測定與分析
思考題
6 工程材料的組織性能分析
6.1 金相顯微鏡的使用及金相試樣的制備
6.2 鐵碳合金平衡組織觀察
6.3 碳鋼的熱處理
6.4 金屬材料硬度測試實驗
6.5 碳鋼熱處理后的顯微組織觀察
7 幾何量精度的測量
7.1 長度尺寸測量
7.1.1 用立式光學計測量塞規(guī)
7.1.2 用臥式測長儀測量孔徑
7.2 形狀和位置誤差測量
7.2.1 直線度誤差的測量
7.2.2 用圓度儀測量圓度誤差
7.3 表面粗糙度測量
7.3.1 用光切顯微鏡測量表面粗糙度
7.3.2 用電動輪廓儀測量表面粗糙度
7.4 螺紋測量
7.5 齒輪測量
7.5.1 齒輪齒距偏差的測量
7.5.2 齒輪徑向跳動的測量
7.5.3 齒輪徑向綜合偏差的測量
7.5.4 齒輪齒廓總偏差的測量
7.5.5 齒輪公法線長度的測量
思考題
8 現代測量
8.1 三維測量實驗
8.2 非接觸3-D圖像測量實驗
8.3 高精密圓度測量儀測量實驗
思考題
9 機械結構認識和性能測試
9.1 零件測繪的方法和步驟
9.2 機械設計現場教學
9.3 帶傳動實驗
9.4 螺栓組受力分析實驗
9.5 封閉功率流式齒輪傳動效率測定
9.6 開式傳動效率測定
9.7 液體動壓軸承試驗
9.8 減速器性能與結構分析
9.9 軸系結構創(chuàng)意組合設計與分析
10 機構創(chuàng)新設計實驗
10.1 機構創(chuàng)新設計的方法
10.2 平面機構創(chuàng)意組合設計實驗
10.3 機構創(chuàng)意組合及運動參數分析實驗
11 綜合與提高實驗
11.1 綜合測量實驗
11.2 自行車變速軸的拆裝和結構分析
11.3 實驗方法研究與分析實驗
11.4 顯微硬度測試實驗
11.5 常用零件的選材、熱處理和組織分析
11.6 用表面粗糙度測量儀測量表面粗糙度
11.7 機械系統創(chuàng)意組合及運動參數分析實驗
11.8 機械系統性能研究與分析實驗
思考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