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城市管理藍皮書:中國城市管理報告(2018)
本書今年的主題是中國36個重點城市管理水平評價,建立了一個評價體系
本書在考慮到數(shù)據(jù)可獲得性的基礎上,選擇了包括4個直轄市,27個省會城市和5個計劃單列市的全國36個重點城市進行了2015年城市經濟管理水平評價。 報告以這36個重點城市為研究樣本,構建了完備的指標體系,全書采用統(tǒng)一的研究方法,在指標體系的構件上,遵循了數(shù)量性、綜合性、替代性、具體性、時間性、客觀性等原則。 中國城市管理是我社傳統(tǒng)皮書,曾于2017年停出一年,該書停至出版后,進行了改版,變更了主編(主編機構仍為北京城市學院)并得到北京市社科基金項目的經費支持。改版后的本書變?yōu)橐环N評價指標體系的藍皮書。 該書選擇了包括4個直轄市,27個省會城市和5個計劃單列市的全國36個重點城市進行了2015年城市經濟管理水平評價。 以這36個重點城市為研究樣本,構建了完備的指標體系,全書采用統(tǒng)一的研究方法,在指標體系的構件上,遵循了數(shù)量性、綜合性、替代性、具體性、時間性、客觀性等原則。 該書首先介紹了評價指標體系的選取原則,即系統(tǒng)性原則,完備性與相關性原則,完備性和相關性原則,可評價性和適用性原則,把握法規(guī)政策、參與政府決策原則,全面性、代表性和層次性原則,科學性、實用性原則,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突出重點原則,連續(xù)性原則,以人為本原則等等。著重構建了城市管理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對指標體系的權重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并就城市管理水平進行了整體排名和評價。 構建和諧、有序、平安的中國是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的核心主題和永恒主題。近年來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信息化和國際化進程的高速發(fā)展使中國的體制面臨轉軌,社會面臨轉型,經濟走向市場,傳統(tǒng)走向現(xiàn)代,封閉走向開放,越來越擁抱信息化和全球化。在國際局勢的影響和沖擊下,中國社會管理體系、制度、機制、理念以及方式都需要有重大調整和適應,也給每一個社會人帶來反思,社會管理是否需要革新、現(xiàn)有社會管理體系有何弊端這都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報告建立了36個城市社會管理綜合指數(shù)框架結構,并根據(jù)權重對其進行了得分排序,由總指數(shù)入手進行剖析,進而對36個城市的各項分指標進行了兩兩比較,并對4個直轄市的社會管理指數(shù)進行了單項比較及剖析。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