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本書中,作者系統(tǒng)闡述了人民幣國際化的內涵,并分別論述了匯率制度改革、人民幣可兌換、資本項目開放三個方面的問題,及其與人民幣國際化的關系,提出了10年內基本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和時間表的安排建議。
作者還分析了金融危機后國際匯率體系的變化,并對影響匯率安排的各種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通過分析日本、智利、波蘭和新加坡這四個國家的匯率制度改革與資本項目開放順序以及金融發(fā)展的關系,對我國匯率制度改革及資本項目開放提供了有益的借鑒。論述了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演化過程,對每個時期匯率制度變化的背景、措施和效果進行了分析和評論。
榮獲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提名獎
著名經濟學家、全國人大前副委員長成思危集大成之作
人民幣國際化是下一個制度紅利? 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的必然選擇,瓶頸在哪里?
匯豐集團主席范智廉:世界需要人民幣成為第三種國際貨幣。
成思危
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與數據科學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大學管理學院院長。第九屆、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華東理工大學名譽校長,中國軟科學研究會理事長,致力于將復雜科學、虛擬經濟、風險投資與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相結合,著有《中國經濟改革與發(fā)展研究》(三卷)、《美國金融危機的分析與啟示》等多部學術著作。
成思危,著名經濟學家,第九屆、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被譽為“中國風險投資之父”。曾致力于將復雜科學、虛擬經濟、風險投資與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相結合,著有《中國經濟改革與發(fā)展研究》(三卷)、《美國金融危機的分析與啟示》等多部學術著作。
1 序?言?//?III?
大勢所趨 人民幣國際化的內涵?//?006
匯率制度改革?//?015
人民幣可兌換?//?022
資本項目開放?//?025
10年基本實現人民幣國際化?//?029
2
虛擬經濟視角下的匯率問題
貨幣的虛擬化?//?037
貨幣的兩類購買力?//?039
資本跨境流動與實體經濟脫鉤?//?049
虛擬經濟規(guī)模日益膨脹?//?057
匯率:政治博弈的工具?//?063
匯率安排選擇上的難題?//?075
3
匯率安排的選擇:實證分析
匯率安排的變遷與分類?//?093
IMF最新事實分類法?//?099
匯率安排的影響因素?//?115
4
匯率安排的選擇:案例研究
資本項目開放:時間和順序?//?165
日本匯率制度改革?//?168
智利匯率制度改革?//?182
波蘭匯率制度改革?//?195
新加坡匯率制度改革?//?205
5
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演化
國民經濟恢復時期(1949~1952年)?//?224
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時期(1953~1972年)?//?226
西方國家實行浮動匯率制時期(1973~1978年)?//?228
轉軌經濟時期?(1979~1993年)?//?230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期I(1994年~2005年7月)?//?233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期II(2005年7月至今)?//?236
6
人民幣中心匯率的確定
相關理論?//?246
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的構建?//?258
人民幣均衡匯率指數的計算?//?275
人民幣均衡匯率向中心匯率的轉化?//?285
7
資本項目開放
8
人民幣國際化的實現路徑
資本項目開放的含義及趨勢?//?297
中國資本項目的開放進程?//?305
中國資本項目開放的戰(zhàn)略分析?//?324
流通貨幣?//?338
結算貨幣?//?344
投資貨幣?//?360
儲備貨幣?//?366
附?錄?IMF資本項目下的7大類40個子項?//?379
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fā)后,我開始關注虛擬經濟方面的問題,匯率問題也是其中之一。1999 年,我提出了中國匯率改革“三步走”的戰(zhàn)略,從釘住美元到釘住一籃子貨幣,最后到自由兌換。此后,我一直從匯率制度改革、人民幣可兌換、資本項目開放和金融系統(tǒng)改革等方面進行思考和研究。2007 年,在美國爆發(fā)的次貸危機引發(fā)全球金融危機后,我于2009年寫了一篇文章—《論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下一步—建立靈活的人民幣匯率雙層目標區(qū)》,報送給中央領導。此文經胡錦濤主席批示“請送家寶同志閱研”,溫家寶總理批示“請岐山同志閱后轉人民銀行參考研究”。此文后來收入2009 年出版的我所著的《中國經濟改革與發(fā)展研究》第三集中,并發(fā)表在《經濟界》雜志2010 年第1 期及第2 期上,在各方面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2009 年7 月,我擔任主任的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與數據科學研究中心承接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基金項目—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相關問題研究,由我擔任項目總負責人。此項目于2011 年年初完成,共提交了以下5 份報告:《匯率制度選擇和關鍵因素分析》《國際經驗研究:匯率制度改革與資本項目開放順序、金融發(fā)展的關系》《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演化與評價》《人民幣籃子匯率指數的構建》和《匯率政策與管理—構建人民幣匯率目標區(qū)的重要問題》。
鑒于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已經成為一個熱門話題,2011 年3 月,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的“十二五”規(guī)劃中又明確提出要“逐步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從而使我產生了將多年來的研究與思考成果寫成一本專著的想法。在我的門生和弟子們的支持下,以我的那篇文章為基礎框架加以擴充,歷時一年多才完成了這部呈獻給讀者們的著作—《人民幣國際化之路》。
本書共分為8 章,第一章帶有總論的性質,主要從目標、手段和過程三個方面論述了人民幣國際化的內涵,并分別論述了匯率制度改革、人民幣可兌換和資本項目開放三個方面的問題,及其與人民幣國際化的關系,提出了10 年內基本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和時間表的安排建議。
第二章根據我在1998 年提出的虛擬經濟論點,分析了與匯率有關的6 個問題,探討了貨幣脫離金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后的虛擬化傾向、兩類購買力理論、資本流動的虛擬化、虛擬經濟膨脹的影響、匯率作為政治博弈工具以及在匯率安排選擇上的難題等,提出了一些新的觀點。
第三章根據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年來發(fā)布的《匯兌安排與匯兌限制年報》中對各國匯率安排新舊事實分類法的數據,分析了金融危機后國際匯率體系的變化,并對影響匯率安排的各種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
第四章以已經實現自由浮動匯率制的日本、智利、波蘭和新加坡這4 個國家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這4 個國家的匯率制度改革與資本項目開放順序以及金融發(fā)展的關系,為中國匯率制度改革及資本項目開放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第五章分6 個時期論述了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演化過程,對每個時期匯率制度變化的背景、措施和效果進行了分析和評論。
第六章對均衡匯率的決定理論、實際有效匯率權重因子選擇理論以及學術界對人民幣匯率影響因素及低估程度測算結果進行了總結,使用多國競爭力模型確定一籃子貨幣權重,構建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將此人民幣匯率指數為標的,使用均衡實際匯率模型計算了人民幣均衡匯率,以此作為人民幣目標區(qū)中心匯率的參考依據。
第七章探討了資本項目開放的含義和趨勢,評述了各種測度資本項目開放程度的方法,比較了世界主要國家資本項目開放情況,回顧了中國資本項目的開放進程,并使用實際資本流動規(guī)模指標、金融市場指標、儲蓄—投資相關分析三種方式分析了中國1992~2012 年的資本項目開放程度。
第八章從流通貨幣、結算貨幣、投資貨幣和儲備貨幣這4 個層次分析和論述了人民幣國際化的實施途徑。
本書的一些章節(jié)是按照我的總體思路并在我的具體指導下,由我的門生和弟子楊海珍、李平、龍文、李自然、郭琨、熊園、荊中博、周舟、董慧妍、王軒和曹丁木等人搜集文獻并整理數據,寫出初稿后再經我審改后定稿。因此可以說本書是在集體勞動成果的基礎上,由我作為這個集體的導師和代表最后完成的。為此,書中凡是集體研究的成果均用“我們”,而我個人的觀點則用“筆者”來表述,以示區(qū)別。
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盡管按照我的要求努力做到論點與論據相結合、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統(tǒng)計推斷和案例研究相結合、還原論與整體論相結合,但仍可能存在不少不當之處,歡迎讀者們批評指正。
成思危
2013 年10 月9 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