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思錄》依朱熹、呂祖謙二人的理學思想體系編排,全面闡述了理學思想的主要內容,實可謂囊括了北宋五子及朱呂一派學術的主體!丁唇间洝滴墨I叢考》為華東師范大學古籍所嚴佐之、顧宏義主編,共收錄17篇關于《近思錄》的研究論文,深入探討了《近思錄》一書的后續(xù)《近思后錄》《近思別錄》《近思錄補》《近思錄傳》《讀近思錄》《近思錄集解》《五子近思錄》《近思續(xù)錄》《近思錄集朱》《近思錄補注》《近思錄集說》等書的文獻價值和學術意義,內容涵蓋目錄版本、學術思想、歷史脈絡等方面,考證精詳,較為全面地展示《近思錄》所構架的理學文獻系統(tǒng)。
《近思錄》是南宋大儒朱熹、呂祖謙合撰的理學經典讀物,并在之后的時間里影響產生了大批后續(xù)著述,構成了一幅七百年理學思想史的學術長卷。本書收錄的17篇研究性文章,囊括了嚴佐之、顧宏義等先生對《近思錄》及其后續(xù)著述的研究論文,代表了《近思錄》文獻研究的*成果,亦對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朱子學文獻整理與研究的進行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值得出版,以饗學界。
嚴佐之,男,1949年生。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古籍研究所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yè)博士生導師。華東師范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華東師范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中國經典研究中心主任。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guī)劃領導小組成員,教育部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委員、項目評審專家組成員。主要研究領域:古典文獻學;目錄版本學;古代出版文化研究;朱子學暨儒學文獻整理研究。
顧宏義,男,1959年生。華東師范大學古籍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yè)博士生導師,古籍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主要研究方向為宋史、古典文獻學。
嚴佐之:一部書串起七百年理學史:《近思録》後續(xù)著述及其思想學術史意義(代前言)
姜錫東:《近思録·異端之學》析論
顧宏義:南宋後期《近思後録》著者試探
程水龍:日本寬文八年刻本《近思別録》編者考
程水龍 曹 潔:《近思録》注者考二則
丁小明:互動與擴容:晚明徽州、東林之間朱子學思想網絡的關係以婺源江起鵬《近思録補》為中心的考察
方笑一:張習孔《近思録傳》與清初的理學轉向
丁紅旗:從《讀近思録》看汪紱朱子學
羅爭鳴:漢宋之爭與文化專制:張伯行《近思録集解》刊刻、流傳論考
羅爭鳴:張伯行《近思録集解》初刻本的文獻價值
李慧玲:上海圖書館藏汪佑《五子近思録》批註是施璜《五子近思録發(fā)明》草稿略說
黃 珅:劉源淥與《近思續(xù)録》
戴揚本:辭約義斯微 慮遠説乃詳李文炤《近思録集解》之文獻價值略述
任莉莉:《近思録集朱》稿本考論
張 文:陳沆《近思録補注》考論
嚴佐之:清郭嵩燾注《近思録》及其宗朱之學
杜海軍 杜 昭:浙學晚著《近思録集說》的學術貢獻
嚴佐之: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