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一測 你的體寒有多重
什么是體寒
體寒就是體溫低,是一種通俗的說法,如果從中醫(yī)角度來解釋,應該稱作“虛寒”,簡單說就是體質(zhì)虛且寒。
中醫(yī)探查病情,一般使用“八綱辨證”,即將病癥歸納為“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八類證候。如果虛和寒在一個人身上同時表現(xiàn)出來,那我們就說這個人有虛寒證。寒性體質(zhì)的人本身就怕冷,再加上虛就更怕冷了。女性長期屬于寒性體質(zhì),會影響到月經(jīng)、生育等;男性長期屬于寒性體質(zhì),會引發(fā)性功能障礙。
體寒癥的典型表現(xiàn)就是手腳冰冷、腰背怕冷,或腰以下有冷感,而且害怕寒冷。無論是在夏天,還是在冬天,手腳都會像浸過冷水似的沒有溫度,尤其是在冬天,可能還會手腳發(fā)麻,通常來說,這也是體寒癥最普遍的特征。
體寒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身體本就是寒性體質(zhì),另一方面主要是不良生活習慣所致。雖然體寒算不上什么疾病,但如果長期體寒得不到糾正,就會引發(fā)多種疾病。寒為百病之源,寒會讓身體陰陽失衡,久而久之,身體各臟腑器官都會受到影響,從而疾病纏身。此外,寒為陰邪,還很容易與其他外邪如濕等糾纏在一起,形成寒濕體質(zhì),對健康影響更大。
人的體質(zhì)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想要預防和擺脫體寒,也不是什么難事。只要平時生活中注意改變不良的飲食、生活習慣,經(jīng)常運動,在細節(jié)上加以注意,很快就能將身體調(diào)理到平和狀態(tài)。
看看你的身體有多寒
說到體寒,很多人都會認為就是怕冷,其實怕冷只是體寒明顯的外在表現(xiàn)之一,寒證程度不同,所表現(xiàn)出來的癥狀也各不相同。下面列出了不同程度體寒的癥狀表現(xiàn),你可以對照一下,看看自己體寒到了哪個程度。符合3項或以上,為相應程度的體寒。
輕度體寒
1.怕冷,手腳冰涼。
2.容易感冒,感冒恢復期長。
3.生理期經(jīng)痛嚴重,腹部有垂墜感。
4.面色暗淡,無血色。
5.易疲勞,關節(jié)部位易酸痛。
6.睡眠質(zhì)量差,睡眠淺。
中度體寒
1.口腔內(nèi)易發(fā)炎,易長口瘡(口腔潰瘍)。
2.容易便秘,經(jīng)常覺得肚子脹。
3.生理期紊亂,天冷時易延期或量少。
4.皮膚干燥易裂。
5.腳部血液循環(huán)差,總發(fā)涼,腳后跟易干裂。
6.喜吃水果、冰激凌等冷食。
重度體寒
1.尿頻,尿液不易排出。
2.下半身水腫嚴重 。
3.睡一夜手腳還是冰冷。
4.活動后手腳仍發(fā)涼。
5.經(jīng)常感到疲倦、四肢發(fā)酸,沒有精神。
6.經(jīng)常胃脹氣。
女人天生易體寒
即使身處同樣的環(huán)境,女性對寒冷的耐受往往要比男性差,有的女性即使是在炎熱的夏天也常常感到身體發(fā)冷,空調(diào)房間更是不敢待,甚至吹吹風扇都會覺得渾身酸痛,骨縫發(fā)冷。其實這都是由于女性天生的體質(zhì)造成的。
女性體質(zhì)屬陰,天生易怕冷
女人以血為本,血為陰,女人天生體質(zhì)偏寒,對氣候的變化相對敏感,而且容易四肢冰冷。陽氣是身體的熱源,各臟腑組織包括四肢的末梢,都需要陽氣的溫煦和推動。這就意味著女人對陽氣的消耗相對較多,也更容易缺少陽氣。
女人不僅有五臟六腑,還比男人多一臟——子宮。子宮作為女人的第六臟,維系著女人的美麗,給女人帶來月經(jīng)、懷孕、分娩等奇妙的體驗,同時也帶來痛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diào)、宮頸炎、盆腔炎等婦科疾病。女人每個月流失的血液和生理病痛,都會使身體里的陽氣悄悄溜走,如果不及時補充,時間長了就會導致陽氣不足。
陽氣是什么
陽氣就是藏在我們身體里的火,它溫煦著我們的身體,為臟腑組織的運行提供動力,幫助我們抵御外邪的入侵;鹆ψ愕娜司Τ渑,身體強;火力不足,身體就會變得虛弱,容易感冒、手腳發(fā)涼、經(jīng)常怕冷。有些女性在夏天最熱的時候還覺得身上冷,就是身體火力不足的表現(xiàn)。
陽氣不足,寒就會乘虛而入
冬天的時候,很多人都喜歡曬太陽,感覺暖融融的,很舒服。其實,陽氣就好像我們身體里的太陽,溫暖著我們的身體和臟腑組織器官。身體因為有陽氣的溫暖,所以才得以制約入侵的寒氣和積累在身體里的寒氣,使其俯首稱臣。但是,如果陽氣虛弱了,原來受到制約的寒氣就會趁機興風作浪。再加上天氣變涼、過多食用寒涼食物、穿衣不當、每個月“老朋友”來訪流失一部分氣血等因素,使陽氣受損,寒相對偏盛,從而使依靠陽氣溫暖的身體出現(xiàn)寒的現(xiàn)象。
陽氣不足的表現(xiàn)
女人陽氣不足,最明顯的表現(xiàn)是怕冷。經(jīng)常四肢冰冷,晚上進被窩之后,冰涼的雙腳半天也暖不過來。嚴重的還會覺得頭痛、小腹發(fā)涼;上了年紀后還容易覺得膝蓋和手關節(jié)發(fā)涼。所有這一切都是因為身體陽氣不足,無法固衛(wèi)身體,寒邪入侵而造成的。
失血會讓身體產(chǎn)熱不足
女性因為月經(jīng)失血,會造成身體缺鐵。缺鐵會影響鐵依賴酶,從而影響甲狀腺的合成與代謝,甲狀腺素具有生熱的作用,可使人的基礎代謝增高,皮膚血液循環(huán)加快,從而增加熱量。缺鐵則甲狀腺素降低,產(chǎn)熱少,所以人就會怕冷。
雌激素讓熱量更容易轉化成脂肪
相對而言,胖的女性體內(nèi)雌激素水平較高,在雌激素的作用下,身體的熱量更多地被轉化成了脂肪存儲在皮下,此時熱量的合成作用大于分解作用,攝入相同的熱量,新陳代謝釋放的會更少,所以即使有厚厚的脂肪,仍然會覺得冷。
運動少,循環(huán)不好
血液循環(huán)是保持身體溫熱的重要方式。通常情況下,女性對運動的興趣遠低于男性。不愛運動,全身循環(huán)就不會好,特別是局部還可能會出現(xiàn)循環(huán)障礙,從而導致肢體、特別是末端發(fā)冷。
小心,減肥減出體寒
合理、充足的營養(yǎng)是身體熱量的來源,能幫助人體保持正常體溫,為生命活動提供動力。很多女性為了身材苗條而節(jié)食,過度節(jié)食會導致營養(yǎng)攝入不足,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基礎體溫下降,經(jīng)常覺得冷。
減掉脂肪,也減掉了熱量
如果你要減肥,那必定會只吃蔬菜、水果,這樣的飲食會使攝入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不足,而適量的脂肪具有保溫和蓄積能量的作用,碳水化合物則是熱量的主要來源。
的確,脂肪攝入過多可導致肥胖,碳水化合物過量也會轉化成脂肪而導致肥胖,但如果攝入不足,身體沒有足夠的熱量,各個臟腑器官就得不到熱量支持。為了維護各個臟腑器官的正常功能,身體就不得不透支儲存的陽氣,時間長了就會導致身體陽氣虛耗過度,出現(xiàn)寒證
臟腑得不到足夠的熱量,正常功能會受到影響,尤其是脾、腎等運化寒濕的器官,一旦功能下降,很容易使寒濕困阻體內(nèi)而導致各種不適。
瘦人脂肪未必少
身體的正常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大腦就會發(fā)出指令,分解身體的蛋白質(zhì)和脂肪來供應大腦和身體其他組織。這也就是有的人節(jié)食之后迅速瘦下來的原因。但是,這種拆東墻補西墻的方法會嚴重損害身體健康。而且餓到一定程度,必須要吃飯的時候,脂肪就補回來了,但蛋白質(zhì)卻補不回來。所以有的人看起來瘦,但脂肪含量卻跟胖人不相上下。
減肥藥會大量消耗身體陽氣
想減肥,又經(jīng)不住美食的誘惑,許多人會選用減肥藥,而且“吃了就能瘦”的確也讓人怦然心動。然而,很多人雖然花了不少錢,但不僅起不到減肥的效果,還出現(xiàn)各種不適。這是怎么回事呢?其實,我們只要稍微分析一下減肥藥的減肥原理就明白了。
常用的減肥藥,多半都含有瀉藥成分。如果服用過量或時間過長,會出現(xiàn)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等癥狀,嚴重的還會引起月經(jīng)不調(diào)、心慌、脫水等癥狀。而且用減肥藥減肥,容易形成依賴,一旦停用,不僅會加重便秘,形成習慣性便秘,還會出現(xiàn)失眠、心煩、焦慮等問題。
此外,瀉下類減肥藥大多數(shù)是寒性的,寒涼藥物吃多了,身體當然也會變寒。
常見減肥藥物所含成分對身體的傷害
麻黃素
有顯著的興奮中樞神經(jīng)的作用,能加強身體熱量消耗及脂肪分解,但若長期使用可影響心率,造成逆轉反應,形成藥物性鼻炎。
安非他明
安非他明是一種中樞神經(jīng)興奮劑,使用初期會使人特別興奮,當身體產(chǎn)生抗藥性后就會出現(xiàn)情緒不穩(wěn)定、產(chǎn)生幻覺、睡眠出現(xiàn)障礙等,容易使人成癮,嚴重的還會使人出現(xiàn)焦慮、沮喪、疲倦、嗜睡等癥狀,還可能使人暴飲暴食。
鹽酸苯丙醇胺( PPA)
鹽酸苯丙醇胺(PPA)具有抑制食欲的作用,但也容易引起過敏、心律失常、高血壓、急性腎功能衰竭等嚴重不良反應。
番瀉葉、大黃、蘆薈等瀉藥
若服用過量或時間過長,會出現(xiàn)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等癥狀。上癮后一旦停用,不僅會加重便秘,還會出現(xiàn)失眠、心煩、焦慮等問題。
熬夜耗氣血,寒氣趁機入侵
如果你經(jīng)常熬夜,一定會有這樣的體會:一到凌晨三四點鐘,腦子就不好使了,手腳冰涼,身體就像被掏空,有時感覺都站不住了。其實這都是氣血耗損太過的緣故。熬夜最直接的危害是傷肝,同時會損失陽氣,為寒氣入侵敞開大門。
總熬夜的人,肝一定都不會好
熬夜帶來的不僅僅是身體的疲憊,其背后還有對身體氣血的巨大耗損。古人養(yǎng)生講究順天應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為身體的運行與天地的運行有某些相似之處,身體只有順應了外界自然的變化才能健康,而熬夜是最傷身體的。
人之所以要睡覺休息,就是為了讓耗損了一天的身體氣血得到恢復和補充。中醫(yī)認為,夜里23點到凌晨1點是肝經(jīng)運行的時間,肝有兩項重要的功能,一是造血,二是排毒,這個時段如果能處于沉睡的狀態(tài),肝的造血和排毒機制才會正常發(fā)揮,第二天早上起來人就會精氣神飽滿,如果睡眠不好或者是在熬夜中度過,第二天勢必會精神萎靡、臉色差。這就是氣血不足的直接反映。
身體垃圾排不出去,再加上氣血不足,身體免疫力就會下降,一旦有寒濕邪氣來犯,很容易就侵入身體了。
肝臟本就不好的人,如果再經(jīng)常熬夜,對肝的損害就更大了。不用等到來日,很可能熬夜時就會出現(xiàn)肝區(qū)隱痛。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
熬夜傷陽氣
日屬陽,夜屬陰,即白天陽氣占主導,夜間陰氣占主導,所以為了適應這種變化,夜晚應當收斂身體的陽氣,最好的辦法就是進入熟睡狀態(tài)。如果熬夜的話,就得繼續(xù)耗損身體陽氣,那么陰氣就更重了,陰生寒,所以經(jīng)常熬夜的人身體陰寒就是情理之中的了。
子時覺養(yǎng)陽,陽氣足不生寒
《黃帝內(nèi)經(jīng)·靈樞》中說:“以一日分為四時,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笔钦f,一天就是一年的濃縮,晚上23時到凌晨3時相當于一年中的冬季。此時睡覺保護了我們體內(nèi)的陽氣,就能祛邪扶正,抵抗病邪。反之,如果我們不休息,那就相當于在和天地做拔河游戲,勝負顯而易見,這會導致陽氣受損,不僅會生寒,時間長了還會陰陽不調(diào),百病叢生。
有句話說得好,“騰不出時間睡覺,就得抓緊時間吃藥”。如果你是因工作太忙,習慣加夜班工作,那你可以選擇早點睡,早點起來再做,這樣既能充分養(yǎng)生,又不至于耽誤工作,還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偶爾非熬不可,也要學會降低熬夜對身體的傷害。最好的方法就是能在凌晨左右小睡一會,即使是30分鐘,也能很好地恢復狀態(tài),頭腦也會更加清醒。另外一點就是要多喝溫水,因為熬夜傷津,多喝水則能補充損失的體液,也能讓血液運行更順暢,身體也能暖和起來。當然,如果你是為了上網(wǎng)、玩游戲、看電視而不早睡,那么因此傷了身體,就更不值了。
睡懶覺補不回來
有人會說了,我睡得晚,就多睡會兒,上午再起床不是一樣嗎?這就更錯了,睡得太晚本來就傷陽氣了,如果再睡懶覺,本該陽氣上升的時候還在睡,那陽氣就更升不起來了。就算再困,也要按時正常起床,然后在中午的時候睡個午覺,這才是一舉兩得的好方法。
吃出來的體寒
飲食者,人之命脈。人類靠食物來維持生命,但同時,食物也是導致各種疾病的重要因素:饑飽無度、飲食寒涼、飲食不潔等,都會讓身體遭受傷害。
饑飽無度,正氣虛弱,寒邪乘虛而入
現(xiàn)代社會工作繁忙,顧不上吃飯是常有的事,等到抽出時間吃飯了,往往又會因為太餓而暴飲暴食,正是這樣的不良飲食習慣,造成了我們身體的寒。
斷食真相
現(xiàn)在流行斷食,據(jù)說是能夠讓身體回歸自然的狀態(tài),當然更吸引人的是能夠減肥,不花錢就能減肥,而且很時尚,這聽起來的確讓人心動。然而,斷食真的對身體有益嗎,值得深思
《黃帝內(nèi)經(jīng)》上說:“故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惫湃苏J為,半天不吃飯,人的精氣就會衰減,精氣不夠,正氣就不足,所謂正氣就是身體抵御外邪的能力。正氣不足了,那些外邪,比如寒、濕等就會乘虛而入,導致疾病。雖然這是古人的理論,但從現(xiàn)代營養(yǎng)學角度來看,其科學性也是顯而易見的。所以,覺得少吃一頓無所謂,省下一頓飯還能減肥的人,就不要自我安慰了。該吃飯的時候還是要吃的。
“飲食自倍,脾胃乃傷”
對于吃,古人總是有先見之明,同樣是《黃帝內(nèi)經(jīng)》又說了:“飲食自倍,脾胃乃傷!薄帮嬍匙员丁本褪潜╋嫳┦,一時半會吃進大量的食物,脾胃肯定負擔重、難消化,脾胃是氣血的源頭,脾胃受傷,氣血不足,同樣會造成身體內(nèi)虛,寒邪趁機入侵。
飲食不潔,寒邪入侵
飲食不潔,就是食物被污染了或者腐敗、變質(zhì)了,這樣的食物,吃了當然會導致腸胃出問題。我們平時吃了不潔凈的食物,會發(fā)生嘔吐、腹瀉等問題,然后很長一段時間都會沒食欲,實際上就是脾胃受到傷害,變得虛弱了。這種情況下,人也是虛弱的,一旦遭遇寒邪、病菌等,很難抵御。
當前食品污染堪憂,我們一方面是要盡可能選擇安全、新鮮的食物,另一方面則要注意烹調(diào)方式,食物加熱食用能大大降低安全風險,而且溫熱的食物也能讓我們的腸胃更舒服。
寒涼食物吃多了,身體就會寒涼
很多時候寒邪是被我們直接吃進去的。比如經(jīng)常吃生冷寒涼食物,就會傷及脾胃的陽氣,導致寒濕內(nèi)生,發(fā)生腹痛、泄瀉等癥狀。尤其是在夏季,因為天氣炎熱,很多人貪涼,喜歡吃雪糕、冰激凌、冷飲等,雖然當時感覺涼爽了,但卻忽視了吃進去的還有寒邪。很多人吃完之后很快就會出現(xiàn)腹痛、腹瀉,就是寒邪傷身的直接表現(xiàn)。
當然,夏天也不是不可以吃寒涼食物,關鍵是要有個度,或者方法正確。大家可能都聽過“冬吃蘿卜,夏吃姜”的說法,因為夏天吃點姜可以溫暖臟腑,殺菌除寒,尤其是對驅除過食寒涼食物導致的內(nèi)寒很有益。
飲料方面,冰水解渴其實是錯覺,不過是一時涼爽而已,最解渴的還是溫開水。喝慣了飲料的人可能很難接受喝白開水,但為了健康,還是慢慢適應為好。
除了冷飲冷食,有些蔬菜水果也是性質(zhì)寒涼,比如苦瓜、苦菜、綠豆等,不要過多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