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則來緩,止而復來,代則來緩,止不能回。
數(shù)脈屬陽,六至一息,七疾八極,九至為脫。
浮大者洪,沉大牢實,往來流利,是謂之滑。
有力為緊,彈如轉索,數(shù)見寸口,有止馬促。
數(shù)見關中,動脈可候,厥厥動搖,狀如小豆。
長則氣治,過于本位,長而端直,弦脈應指。
短則氣病,不能滿部,不見于關,惟尺寸候。
一脈一形,各有主病,數(shù)脈相兼,則見諸證。
浮脈主表,襄必不足,有力風熱,無力血弱。
浮遲風虛,浮數(shù)風熱,浮緊風寒,浮緩風濕。
浮虛傷暑,浮芤失血,浮洪虛火,浮微勞極。
浮濡陰虛,浮散虛劇,浮弦痰飲,浮滑痰熱。
沉脈主裹,主寒主積,有力痰食,無力氣郁。
沉遲虛寒,沉數(shù)熱伏,沉緊冷痛,沉緩水畜。
沉牢痼冷,沉實熱極,沉弱陰虛,沉細痹濕。
沉弦飲痛,沉滑宿食,沉伏吐利,陰毒聚積。
遲脈主藏,陽氣伏潛,有力為痛,無力虛寒。
數(shù)脈主府,主吐主狂,有力為熱,無力為瘡。
滑脈主痰,或傷于食,下為畜血,上為吐逆。
清脈少血,或中寒濕,反胃結腸,自汗厥逆。
弦脈主飲,病屬膽肝,弦數(shù)多熱,弦遲多寒。
浮弦支飲,沉弦懸痛,陽弦頭痛,陰弦腹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