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以舞蹈作為表現(xiàn)手段的舞蹈家來說,他要借這一手段傳達自己對生活的認識和感受,表達自己對世界的看法和思考,體現(xiàn)出自己在這一領域里的創(chuàng)造才能。
如何編創(chuàng)充滿詩情畫意的舞蹈?如何用舞蹈形象表情達意?如何進行舞蹈的動作設計?《舞蹈編創(chuàng)的詩情畫意》將舞視為生命情調充足的表現(xiàn),認為舞蹈創(chuàng)造了一個用虛幻力量構成的王國。
《舞蹈編創(chuàng)的詩情畫意》通過對舞蹈律動、舞蹈設計、舞蹈語言、舞蹈交響的介紹,告訴我們這個王國是如何構造的,并且具體地闡述了舞蹈詩和舞劇的結構要素、結構形態(tài),幫助讀者體會舞蹈編創(chuàng)的詩情畫意,學會用舞蹈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生命的情調。
《舞蹈編創(chuàng)的詩情畫意》是《舞蹈人文的風姿流韻》的姊妹篇!段璧溉宋牡娘L姿流韻》給我們講述了在審美情趣、外觀特征、表現(xiàn)手法、舞姿動作上各具風格的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對中外舞蹈經(jīng)典細細評說,讓我們了解舞蹈的人文意蘊,步入舞蹈審美之門。
于平,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長,博士,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上海戲劇學院等多所高校特聘教授。1970~1980年任江西省歌舞團舞蹈演員。1980~1985年就讀于江西師范大學南昌分院中文系并留校任教。1985~1988年就讀于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部,1988年獲碩士學位后任教于北京舞蹈學院,1992年任副教授,1995年任教授,1998年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6年任北京舞蹈學院副院長(主持院務工作),2001年6月調任文化部藝術司副司長,2004年4月任文化部藝術司司長,2009年3月起任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長。主要著作有《中國古代舞蹈史綱》、《中國古典舞與雅士文化》、《中外舞蹈思想概論》、《中國現(xiàn)當代舞劇發(fā)展史》、《舞蹈文化與審美》、《舞蹈形態(tài)學》、《高教舞蹈綜論》、《舞臺演藝綜論》等。
上篇 從動覺經(jīng)驗到動態(tài)意象
第1章 舞是生命情調最充足的表現(xiàn)
一 “原始的羅曼司”和它們的目的
二 舞蹈是原始審美情感最有力的表現(xiàn)
三 舞者憑借“神秘的舞圈”進入神秘境界
第2章 非塵世的和超人的活動就是舞蹈
一 舞蹈是原始社會中拔高了的簡樸生活
二 研究原始舞蹈必須從純生理的現(xiàn)實開始
三 舞蹈起初是一種令人愉快的動作反應
第3章 舞蹈的動態(tài)意象與“動覺阿米巴”
一 舞蹈由已被看過千萬遍的儀式化姿勢組成
二 舞蹈創(chuàng)造了一個虛幻力量構成的王國
三 具有動力性質的身體形象是一個“動覺阿米巴”
中篇 從風格展覽到動作設計
第4章 舞蹈動律學:動作基本元素與空間協(xié)調律
一 “力效”賦予動作活動的含義和表現(xiàn)性
二 “球體空間”的定位方式與排列秩序
三 選擇動作去適合性格、價值和情境
第5章 舞蹈設計學:傳達意圖、心境和內容的含義
一 題材要經(jīng)受的第一個考驗是“動作性”
二 動作四要素:設計、力度、節(jié)奏和動機
三 不穩(wěn)定的矛盾沖突在中心點消失
四 動作姿態(tài)的不同類型與舞蹈整體形式
第6章 舞蹈語言學:以獨立的舞蹈形象表達情意
一 社會語言學釋義語境中的體態(tài)符號
二 舞蹈語言的研究是從舞蹈動作開始的
三 舞蹈語言的組合方法和美感要求
第7章 舞蹈交響化:舞蹈構成的主題展開原則
一 舞蹈與音樂的結合基于虛擬性和表情性
二 主題展開:舞蹈動機的生成發(fā)展
三 主題展開:舞蹈織體的組合關系
下篇 從舞蹈詩到舞蹈戲劇
第8章 舞蹈構成類型的分類原則
一 舞蹈分類的形式結構與形象結構
二 舞蹈分類的歷史維度與創(chuàng)造維度
三 舞蹈分類的種類范疇與體裁范疇
第9章 “抒情”與“敘事”兩大舞蹈構成類型
一 “長于抒情,拙于敘事”的舞蹈表現(xiàn)觀
二 抒情型:“詠歌之不足”與“非言語情態(tài)”
三 敘事型:動作語義與敘述語境
第10章 舞蹈詩與舞劇的形態(tài)內質分析
一 中國當代舞劇發(fā)展的“詩化”傾向
二 舞蹈詩:動態(tài)意象組合的造境活動
三 舞。簯騽⌒袆訕嫵傻膭幼黧w系
第11章 舞劇的結構要素與結構形態(tài)
一 多重視角中的舞劇結構要素
二 舞劇結構形態(tài)的本體轉換與系統(tǒng)層次
三 舞劇結構形態(tài)的類型構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