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源在位七年,年年糧食獲得豐收,不動兵革,算是五代賢君。他在位期間,同五代其他時期相比較,后唐稱得上是小康社會。
馮道之所以能成為中國歷史政壇上的不倒翁,與他善于諫君是分不開的。李嗣源之所以能成為五代少有的明君,與他身邊有馮道有很大的關(guān)系。盡管李嗣源和馮道兩人的歷史地位比不上李世民和魏征,但在重武輕文的五代十國時期,也算是鶴立雞群了。
李從珂確定宰相人選,采用了一個*簡單、*原始而又*荒唐的辦法抓鬮。他將三個人的姓名寫在紙上,揉成一團(tuán),放進(jìn)琉璃瓶中,先焚香祝天,然后用筷子夾出紙團(tuán),逮著誰是誰。
石敬瑭的即位大典,是中國歷史上皇帝登基中*荒誕的一場鬧劇。他稱帝的時候,連皇帝的衣冠都沒有,倉促之間,大概趕制也來不及。耶律德光似乎不想讓他的干兒子太難堪,脫下自己身上的帝服,摘下頭上的冠冕,派使者送給石敬瑭。石敬瑭在中國歷史上演了一出獨(dú)一無二的登基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