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既簡明扼要介紹了經典的分析化學內容,又增加了近年來分析化學的新概念、新方法以及新發(fā)展,同時簡要介紹了分析化學未來發(fā)展方向。本書分為上下兩冊。《分析化學(原著第七版)(上)》包括前言、第1章至第11章以及附錄A至附錄F。內容主要涉及分析化學的基本知識、誤差和數據處理、化學平衡、酸堿平衡與滴定、絡合平衡與滴定、沉淀平衡與滴定和重量分析;《分析化學(原著第七版)(下)》包括第12章至第26章,主要涉及和電化學相關的分析方法、光譜分析、色譜分析、質譜分析、樣品前處理、臨床化學、動力學分析方法、測量過程中的自動化、環(huán)境樣品采集與分析和基因組學等。
分析化學(第七版)的作者匯聚了三代分析化學家在其各自專業(yè)領域積累的豐富教學經驗和科研成果。三位作者對分析化學深刻的理解貫穿于全書對分析化學概念或原理的解釋中,詳細闡述了基本原理的來龍去脈,讓讀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該書另外一大特點是在每章內容中增加了來自不同大學的幾十位知名教授分享的教授推薦案例和問題,這些都是對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做到與理論知識緊密結合。同時,本教材也包含一些利用表格工具進行簡單和復雜計算任務的典型資料。要獲得更詳細的信息,請訪問教材網站,從中可以下載表格程序、視頻、PPT等資料。相關實驗教材可從出版社獲取。
《分析化學(原著第七版)》匯聚了三代分析化學家在其各自專業(yè)領域積累的豐富教學經驗和科研成果。三位作者對分析化學深刻的理解貫穿于全書對分析化學概念和原理的解釋中。這是一本特別值得借鑒的國外分析化學教科書,詳細闡述了基本原理的來龍去脈,讓讀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本書的特點是內容豐富、格式新穎。從內容上來看,書中既簡明扼要介紹了經典的分析化學內容,又增加了近年來分析化學的新概念、新方法以及新發(fā)展,同時簡要介紹了分析化學未來發(fā)展方向。本書另外一大特點是在每章內容中增加了來自不同大學的幾十位知名教授分享的教授推薦案例和問題,這些主要針對所學知識內容的實際應用,做到與理論知識緊密結合;從格式上來看,利用網絡多媒體(書中共有 200 多個網址和二維碼,方便鏈接至補充資料,或用智能手機登錄網站。但遺憾的是,由于部分網址和二維碼都在國外的服務器上,打開并不順利)承載多種學習資料,包括視頻、電子計算表格、相關技術的代表性實例、分析技術優(yōu)勢介紹以及實驗內容等。由于本書篇幅較大,因此分為上下兩冊!斗治龌瘜W(上)》包括前言、第 1章至第 11 章以及附錄。內容主要涉及分析化學的基本知識、誤差和數據處理、化學平衡、酸堿平衡與滴定、絡合反應與滴定、沉淀平衡與滴定以及重量分析法;《分析化學(下)》包括第 12 章至第 26 章,主要涉及和電化學相關的分析方法、光譜分析、色譜分析、質譜分析、樣品前處理、臨床化學、動力學分析方法、測量過程中的自動化、環(huán)境樣品采集與分析和基因組學等。本次翻譯工作由西安交通大學李銀環(huán)和華東理工大學楊丙成負責組織。參加翻譯工作的有華東理工大學楊丙成(前言、第 18 、 19 、 20 、 21 、 22 章)、西安交通大學李銀環(huán)(第 1 、2 、 7 、 8 、 16 章)、廈門大學馬劍(第 3 、 4 、 5 、 26 章)、美國得克薩斯大學阿靈頓分校黃維雄(第 6 、 9 、 10 、 11 章)、東北大學楊婷(第 12 、 13 、14 、 15 、 17 、 23 、 24 章、附錄)、浙江大學沈宏(第 25 章、第 27 章)。楊丙成、李銀環(huán)進行了譯校、統(tǒng)稿和編排方面的協(xié)調工作。在本書翻譯過程中,廈門大學黃曉佳、東北大學陳明麗、陜西師范大學杜建修給予了很大支持,在此一并向他們表示感謝!在本書翻譯出版過程中,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的編輯們付出了辛勤勞動。在此一并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限于譯者水平,譯文中難免存在不足和疏漏之處,懇請讀者不吝批評指正,深表感謝。譯 者2017 年 6 月
第 1 章 分析化學的目標1
1. 1 分析科學 2
1. 2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3
1. 3 入門指南:分析過程 7
1. 4 方法驗證 17
1. 5 分析與測定 18
1. 6 推薦網站 18
思考題 19
參考文獻 20
第 2 章 分析化學中的基本操作和工具23
2. 1 實驗記錄本你的重要記錄 23
2. 2 實驗材料和試劑 26
2. 3 分析天平必不可少的工具 28
2. 4 容量玻璃器皿同樣必不可少 34
2. 5 堿標準溶液的配制 49
2. 6 酸標準溶液的配制 49
2. 7 其他設備處理樣品 50
2. 8 灼燒沉淀重量分析法 56
2. 9 獲取樣品固體、液體或氣體 56
2. 10 干燥操作和分析物溶液的制備 59
2. 11 實驗室安全 66
思考題 67
習題 67
參考文獻 68
第 3 章 分析化學中的統(tǒng)計方法與數據處理71
3. 1 準確度和精密度:兩者不同 71
3. 2 可測定誤差:系統(tǒng)誤差 72
3. 3 不可測定誤差:隨機誤差 73
3. 4 有效數字 74
3. 5 數字修約 80
3. 6 表達準確度的方式 80
3. 7 標準偏差:最重要的統(tǒng)計學數據 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