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獻給讀者的這套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究讀本叢書,旨在立足于21世紀中國和世界發(fā)展的現(xiàn)實,對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重要著作以及有關專題思想重新進行較為深入的研究和解讀,供廣大讀者特別是致力于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原著的讀者閱讀使用。計劃出版40種,三年內陸續(xù)完成編寫和出版工作。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是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礎文本,歷來為人們所重視。在我國學術史上,曾編寫和出版過不少關于經典著作的讀本,包括各種注釋性讀本和導讀性讀本,對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發(fā)揮過重要作用。然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這些讀本也越來越顯出歷史局限性。比如,以往對經典著作的解讀視角較舊,對馬克思主義理解不夠全面;解讀的經典著作范圍較小,視野有限;解讀所依據(jù)的文獻不足,深度不夠等。進入新世紀以來,特別是自2004年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以來,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教學、研究以及普及工作不斷加強,這就迫切要求對經典著作重新進行解讀。
同時,這些年我國學界有關經典著作的翻譯和研究成果不斷推出,為更好地解讀經典著作提供了可能。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以及人類文明的深入推進,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以及對經典著作的研究不斷深化,解讀視角發(fā)生重大轉變,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更加全面。例如,以往由于受革命實踐的影響,我們較多地從社會主義革命視角去解讀,而較少從社會主義建設視角去解讀,因此,較多地注重研究其中的階級斗爭、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等理論,而較少研究社會和諧發(fā)展、人的全面發(fā)展等思想。革命勝利后,仍然沿襲了這種解讀模式。這就造成了對馬克思主義理解的片面性。實際上,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有豐富的新社會建設思想,恰恰是這些長期被忽視的思想對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來說更有意義。近些年來,我國學者自覺地從建設視角研究經典著作基本觀點,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就。又如,過去對經典著作的解讀主要限于對若干重要經典著作的解讀,如對《共產黨宣言》等五六部名著有較為詳細的解讀,對其他著作的解讀不多。即使有收文較多的導讀性讀本,但常常由于篇幅所限,也只能對這些著作進行簡要介紹,不可能對每一部著作展開研究。近些年來,這種情況在逐步發(fā)生變化。研究經典著作的專題成果越來越多。再如,近年來新的經典著作編譯成果和相關研究成果不斷推出,大大拓寬了人們對經典著作基本觀點的理解。加之這些年我國學界一大批優(yōu)秀的中青年學者成長起來,他們的外語水平較高,知識儲備較多,研究方法較新等,對經典著作的研究和理解也更有新意。這些都為更好地解讀經典著作提供了新的時代條件。
為了繼承前人研究的成果,彌補以往研究的不足,總結這些年我國學界編譯、研究經典著作的成果和經驗,比較全面系統(tǒng)地解讀和闡釋經典著作的基本觀點,中央編譯局專門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及其重大理論問題研究課題組,并對該項研究提供了基金資助。課題組不僅在局內組織力量進行研究,而且向社會公開招標,爭取到社會力量的支持,一批有造詣的中青年專家參與到課題研究中來。經過課題組同仁兩年多努力,已經形成一批研究成果,并將繼續(xù)補充、完善并陸續(xù)推出。這套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究讀本叢書就是這些成果的集中體現(xiàn)。
本叢書力求體現(xiàn)如下特點,這也是叢書編著工作所力求遵循的原則:第一,體現(xiàn)全面性和系統(tǒng)性。本叢書不僅對經典作家的名著進行解讀,也對其他重要著作進行解讀,還要對經典作家的一些重要思想,如馬克思的人類學思想、列寧的新經濟政策理論等,進行專題梳理和解讀。不僅從革命視角,而且從建設視角,全面、系統(tǒng)地梳理經典作家的思想觀點。力求使這套叢書成為收文最全面、解讀最系統(tǒng)、最能夠反映經典作家著作全貌的學術成果。第二,突出文獻性和考證性。每一研究讀本的寫作,力求充分反映國內外有關研究成果,特別是要充分反映我國新時期在經典著作翻譯和研究方面所發(fā)現(xiàn)的新文獻、取得的新成果。在此基礎上,要對經典著作形成的歷史背景、國內外傳播、原著重要思想觀點及其流變,以及后人對這些觀點的理解等,進行考證研究。如果說過去的解讀主要是注的話,那么,這套讀本則要進一步體現(xiàn)疏的特點。通過這種注疏性考據(jù)研究,不僅使讀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這樣,也能夠為學界進一步研究提供盡可能豐富的文獻資料。第三,力求權威性和準確性。一方面,研究讀本所依據(jù)的經典著作文本力求具有權威性和準確性。主要依據(jù)中央編譯局所編譯的最新譯本,如《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列寧全集》第二版、《列寧專題文集》等。對還沒有新譯文的文本,可以采用舊譯文。同時,適當參照外文版本,進行比較研究。另一方面,所依據(jù)的其他文獻資料,也力求具有權威性和準確性。要選擇國內外在該研究領域最具權威性的專家學者的最具代表性的觀點和最有影響力的文章。
基于上述考慮,本叢書采取大致統(tǒng)一的研究和寫作框架。除導論外,各個讀本均有五個部分組成。一是歷史考證部分,其中包括寫作背景、國內外主要版本和傳播考證等;二是研究狀況部分,包括對國內外已有的研究情況進行梳理;三是當代解讀部分,包括對經典著作的內容簡介,對已有研究觀點的疏正,對重要理論觀點及其當代意義的闡述;四是原著選編部分,根據(jù)經典著作的不同情況,或采取全選的形式,或采取節(jié)選的形式,均采用中央編譯局的最新譯本,個別讀本同時選編原著的舊文本,以方便比較研讀;五是附錄部分,包括3到5篇關于本著作的國內外有一定權威性的研究文章,以及進一步研究需要參考和閱讀的文獻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