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史學(第二輯) 史學史與史學理論卷》分為三編,分別是“學科反思和學術史”、“西方史學史與史學理論”、“跨學科研究”。一編分別討論了史學的碎片化、民國政治史研究反思、東西方二分法、賈科諾夫的新社會階段論、李濟考古學的史學特征、兒童史研究以及揚·阿斯曼的“軸心期”理論;二編分別討論了20世紀下半葉和21世紀初的西方史學理論、西方的博學好古研究以及英國修道院編年史;三編分別討論了“域”論以及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史論。
第一編 學科反思和學術史
非碎無以立通:試論以碎片為基礎的史學
政治史在民國史研究中的位置
是東方與西方,還是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論東西方兩分法的歷史淵源和現(xiàn)實誤區(qū)
賈科諾夫的新社會階段論
李濟考古學方法論中的史學特征
由“誤解”發(fā)現(xiàn)“童年”:“阿利埃斯典范”與兒童史研究的興起
揚·阿斯曼關于古埃及文明與“軸心期”理論的研究
第二編 西方史學史與史學理論
二十世紀下半葉西方史學認識論的新進展
論布魯尼的人文主義史學
博學好古研究與西方史學
艾爾克·魯尼亞與歷史哲學的未來
14、15世紀英國修道院編年史的寫作特點及演變趨向
第三編 跨學科研究
本土文化歷史理論:洛域的經(jīng)驗
文藝復興時期的“paragone”與西方現(xiàn)代藝術傳統(tǒng)的建構(gòu)
從神到人的回歸——《維斯帕香諾回憶錄:十五世紀名人傳》與作者的新歷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