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發(fā)展狀況》是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世界發(fā)展研究所的年度性報告,旨在分析和概括當年國際形勢的發(fā)展與變化。本年度報告對2015年國際政治、經濟形勢進行了概括。特別是對由“伊斯蘭國”引發(fā)的中東地區(qū)形勢變化及其對世界格局的影響、世界經濟科技發(fā)展趨勢、我國周邊地區(qū)安全形勢以及中國影響力的提升、中美關系、歐洲難民危機帶來的重大影響等問題進行了論述和分析。主要撰稿人為本所研究員、知名專家學者及資深外交官等。
縱觀2015年的世界局勢,依然是驚濤駭浪,風起云涌,國際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種矛盾交織,形勢復雜多變,動蕩不安,突發(fā)事件不斷。特別是中東亂局愈演愈烈,難民危機持續(xù)困擾歐盟,地緣角力牽動大國博弈,國際秩序亂象叢生,恐怖襲擊頻發(fā),規(guī)模和范圍不斷擴大,世界和平安寧遭受巨大威脅。
2015年,中美關系從年初的高位開局,到年底的平穩(wěn)收官,雖幾經波折,但經受住了一系列問題的考驗,波瀾不驚,整體上保持了螺旋上升的態(tài)勢,新型大國關系建設無論是從深度還是廣度上都有所提升。但從全年中美關系的演進情況看,盡管兩國間的合作面遠遠大于競爭面,兩國關系仍面臨一系列風險挑戰(zhàn),管控分歧的任務越來越重,美國軍艦、戰(zhàn)機非法進入中國南沙群島有關島礁鄰近?沼蛞皇戮屯癸@了中美之間增信釋疑、管控分歧任務之艱巨。美“亞太再平衡戰(zhàn)略”的進一步實施,對亞太地區(qū)的和平與穩(wěn)定增加諸多不利因素,給我國家安全造成現實和長遠的威脅,中美間的摩擦、競爭乃至斗爭的領域不斷增加,范圍不斷擴大,最核心的原因是中國在美國全球戰(zhàn)略中的地位正在發(fā)生質的變化,美國人將中國的定性從“建設性的合作伙伴”變成了“戰(zhàn)略對手”甚至“主要威脅”。中美關系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
中國周邊地區(qū)形勢更為復雜。由于美國的高調介入和選邊站隊,南海問題出現復雜化的趨勢。日本、菲律賓、越南等一些國家頻有動作。特別是日本,強行通過新安保法案,擺脫戰(zhàn)后體制,為在海外用兵打開大門。積極參與美國在南海行動,挑動支持一些東盟國家制造事端,欲以此增強在東海問題上的回旋余地,增強對中國的遏制力。緬甸大選,以昂山素季為首的全國民主聯(lián)盟即將執(zhí)政;朝鮮半島局勢長期處于緊張狀態(tài);我國臺灣地區(qū)大選面臨臺獨勢力再度執(zhí)政等等,都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
中東地區(qū)亂局再度升級,地緣格局處在大變動之中。俄羅斯出兵敘利亞打破了中東的格局,甚至整個世界的格局都在因此而發(fā)生劇烈的變化。隨著局勢的發(fā)展,美國主導的“反伊斯蘭國”聯(lián)盟、沙特等國組建的伊斯蘭反恐軍事聯(lián)盟以及俄羅斯、土耳其、法國、德國等陸續(xù)介入打擊“伊斯蘭國”,中東已成為各種勢力的爭斗場,中東戰(zhàn)爭的規(guī);蛟S快速擴大。中東亂局正在升級,中東地區(qū)正在出現以色列、沙特、埃及、土耳其、伊朗五大國縱橫捭闔的較量,美國再也不能左右這幾國的政局及政策。
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世界發(fā)展研究所,成立于1990年,是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下屬從事世界發(fā)展問題研究的機構,旨在對世界政治、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一些重大問題進行戰(zhàn)略性和綜合性研究,承擔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交辦的專題研究和咨詢項目,并承接政府部門、國內外企業(yè)委托項目,開展國際合作研究。
2015年:中美關系跌宕起伏的一年
——兼談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面臨的挑戰(zhàn)
2015年東南亞形勢:穩(wěn)中求變,變中維穩(wěn)
2015年日本政局與中日關系
緬甸邁出民主轉型關鍵一步,昂山素季理政治國已現端倪
印度對“一帶一路”的認知與反應
2015年兩岸關系:遇阻僵滯克難前行
說說“俄羅斯木桶”最長的那塊板——外交
俄羅斯出兵敘利亞的雙重效果
敘利亞局勢發(fā)展帶給我們的思考
盤點2015年歐洲形勢和中歐關系
多重危機疊加作用下的歐盟
歐洲能源聯(lián)盟建設的戰(zhàn)略背景與實際進展分析
中英關系回顧與展望
奮發(fā)有為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2015年中國外交述評
顛簸中緩慢復蘇的世界經濟
2015:世界經濟陷入“新平庸”,中國經濟走向“新常態(tài)”
TPP規(guī)則與中國的應對思考
中國應如何引領未來發(fā)展的話語權
2015年世界科技進展
PRECIS(英文摘要)
《2016年世界發(fā)展狀況》:
首先,在南海問題上,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斯威夫特7月17日在日本在談到南海問題時揚言“準備應對總統(tǒng)可能認為不可避免的任何突發(fā)事件”,第二天,他竄到菲律賓乘偵察機巡邏南海,長達7小時。7月21日,國務院助理國務卿拉塞爾在戰(zhàn)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演講時公開聲稱美國在南海問題上非但不會“恪守中立”,相反還會立場鮮明地站在所謂“制度”的一邊。他還說,美國在中國南海問題上恪守“中立”立場是中國的誤解。8月21日,美國國防部發(fā)表《亞太海上安全戰(zhàn)略》,大肆攻擊中國在南海和東海的政策,并宣稱要采取“威懾沖突和強制行為”來“促成各方遵守國際法和國際規(guī)則”。英國《金融時報》指出美國介入南海問題并不在于這些小島的主權屬于誰,而在于控制其海域?梢娖涓灸康氖蔷S護美國在亞太的海上霸權。
在網絡黑客問題上,對中國的污蔑和攻擊更是變本加厲,不斷升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和《華盛頓時報》先后在8月10日和12日披露美國國家安全局的一份秘密報告,妄稱中國網絡間諜入侵了許多奧巴馬政府高官的電子郵箱,獲取他們的電郵通信錄,“隨后向這些官員的好友和同事發(fā)送惡意軟件,希望利用他們的社會關系”。然后,美國和英國等國許多家報紙網站和通訊社網站均予以轉載。事后發(fā)現這只是奧巴馬政府為在網絡安全問題上有計劃地對我施壓的步驟之一。8月30日,美國《華盛頓郵報》率先援引政府官員透露的信息說,奧巴馬政府可能在兩周內作出制裁中國的決定。該報說如果實施制裁,將是奧巴馬政府繼2014年5月以經濟罪起訴5名中國軍官之后的第二次重擊。在這些輿論鋪墊之后,9月11日奧巴馬親自出馬,再次強硬指責“中國網襲”,聲稱來自中國的網絡攻擊是“不可接受的”,并威脅要對中國進行制裁。此時離習近平主席訪美只有11天。奧巴馬的目的是要借此迫使中國在習近平主席訪美前做出“讓步”。此時,中國政府派出特使孟憲柱與美國就網絡安全問題進行談判。中方在堅持原則和基本立場的前提下,與美國達成了共識,雙方將開展合作,共同打擊網絡犯罪。美國政府高官稱,這是奧巴馬總統(tǒng)采取威脅制裁政策的結果。可是這項共識宣布僅僅兩天之后,9月16日奧巴馬在商界圓桌會議上再次攻擊中國,并威脅要使用制裁,聲稱“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將使雙邊關系趨于十分緊張”,還說他將在與習近平會談時繼續(xù)提出這個問題。
時針終于轉到了9月22日,從這天起習近平開始了他擔任國家主席以來首次對美國事訪問,給中美關系的發(fā)展又帶來了一次重大轉機。經過5天來從美國西海岸的華盛頓州首府西雅圖到位于東部的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密集緊張的訪問和會談,取得了豐碩成果。從雙方分別公布的成果清單看,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通過這次訪問,在增信釋疑方面取得相當大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