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反映了中國比較文學的復興與發(fā)展,力圖在世界的語境中,以比較的眼光,從多學科的視域面對并回答國內學者所面臨的文學與文化問題。該書集中刊載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領域最新的學術成果,反映國際國內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領域最新的研究信息。本期既有對全球化視角下《三體》烏托邦性質的研究,又有對京派小說烏托邦書寫時空
本書為中國俗文學文獻的考訂研究提供了一個平臺。書中以古代戲曲和俗文學研究為主要對象,以實證研究為特色,重視第一手文獻資料的發(fā)掘與利用,強調對基本文獻的調查、編目、考釋,尤其強調文獻資料考證研究,即集中于作者考、重要事件考、版本文獻考索、海內外藏家目錄編集、稀見文獻考述、新文獻材料輯錄考釋等。戲曲、俗文學、文獻、實證,便
樂府學是與詩經學、楚辭學、詞學、曲學并列的古代文學專門之學!稑犯畬W》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國家一級學會樂府學會主辦,研究對象遠涉先秦,近及當代,研究領域涉及音樂學、文學、文獻學、考古學、民俗學等多個學科,在樂府文獻、禮樂制度、音樂形態(tài)、名家名作、樂府詩歌的制作與時代關系、海內外相
李天馥(1635-1699),人稱“合肥相國”。其《古宮詞一百二十首集唐》并小引(序)一卷,康熙四年原刻本,今藏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當為海內外孤本。此詩集采取集句之傳統(tǒng)文體,集唐詩詩句成七言絕句宮詞體詩,借古述今,暗指順治董皇后名白字青蓮,并縷述順治董皇后之艱難經歷、宮廷生活和內心世界,頗具史學和文學價值。
蔬菜、豆腐、米面等等蔬食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須臾不可缺少卻平凡得毫不起眼的食物,本書恰是一本以日常生活當中的蔬食為主要敘述對象、形式別具一格的作品(小品文加國畫);茄子、白菜、水芹旱芹、莼菜……文字作者柯平鉤沉史料,談古論今,娓娓道來,將這些平凡質樸的食物的前世今生、典故逸聞講述得趣味橫生又意味深長,繪畫作者馬敘極富文人
《閑閑老人滏水文集》是金代大儒趙秉文的傳世文集,幾乎收錄了他的所有著述,對研究趙氏的思想價值巨大。趙秉文生于海陵正隆四年(1159年),卒于哀宗正大九年(1232年),享年74歲。其主要活動年代正值金朝大定、明昌間極盛轉向金末衰落時期,仕五朝,官至六卿,是當時文壇的盟主。趙秉文自比韓愈第二,是金朝出現儒學復興的功臣之一
2015年10月23日在黃山,由謝冕先生和駱英、王光明、鄭家建等倡議籌辦,北京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和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三家聯合舉辦了“孫紹振詩學思想研討會”,張炯、閻國忠、陳素琰、駱寒超、吳思敬、朱向前、南帆、俞兆平、陳仲義等四十多位專家學者參會,本書是此次會議論文的結集。
隨著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世界以及世界文化秩序正在被重新型構。令人警醒的是,中國現代以降傳統(tǒng)文史哲即基本處于斷裂狀態(tài),如何在全球性及現代性全新前提與語境之下予以重新整合,如何重新建構中國和中國人的主體性,并從歷史主義傳統(tǒng)的人文主義向現代社會科學意義上的人文主義全面開放,是當下人文科學發(fā)展的重中之重。本書側重于“人文重塑”的
課題《1930年代中國現代作家群落研究》針對中國現代文學社團流派研究的困境,提出“現代作家群落”的概念,運用作家群落的研究方法,對1930年代中國現代作家群落生成語境、文學形態(tài)、文化心態(tài)、文學出版等方面進行了深入解讀和剖析,準確概括了這一時期作家群落的生存與發(fā)展的特點。
本書以小說《城南舊事》為主,同時也精選了林海音的一些經典散文,全書由特級語文教師賞評。通過作者英子童稚的雙眼對童年往事的回憶,講述了一段關于英子童年時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對童年的懷念和對故鄉(xiāng)的思念。既是作者童年生活的寫照,更是當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寫真。
著名學者朱自清告訴你如何讀懂中國古典詩歌!朱自清講講“只有能分析的人,才能切實欣賞;欣賞是在透徹的了解里。一般的意見將欣賞和了解分成兩橛,實在是不妥的。沒有透徹的了解,就欣賞起來,那欣賞也許會驢唇不對馬嘴,至多也只是模糊影響。一般人以為詩只能綜合的欣賞,一分析詩就沒有了。其實詩是最錯綜的,最多義的,非得細密的分析工夫,
《世界兩側:想象與真實》是學術文集,其中既有處理文學史命題的研究論文,也有針對新近文流與作品的評論文章,關注點上起晚清,下訖當下。無論是文學史研究,還是新作批評,都以文本的審美分析為基點,在深入文本的褶皺之后,探討文學想象在何種程度構成對現實世界的回應與深入。文學與文學研究正是在此不斷趨向復雜的世界建構運動中格外富有意
《中國當代股市題材小說研究》以中國當代股市題材小說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文化的解讀和評論,并以此為“窗口”來觀照中國社會股市的興起與社會文化變革轉型之間的關系。股市是中國改革開放必不可少的部分,股市的繁榮和發(fā)展是當代中國社會一個新的政治、經濟、文化現象。當代中國股市雖然歷史不長,但有自己鮮明的特色,股市題材小說的研究有助
《繁星·春水》除全文收錄《繁星》《春水》外,還精選了《小橘燈》《寄小讀者》等冰心的小說、散文、詩歌經典代表作品,全面展示冰心先生文學創(chuàng)作的風格與成就,并配有插圖,每篇文章有北京、江蘇等地特級教師的賞析,難字注音,難詞難句注釋。
本書以日志的形式展現了一位訪問學者在牛津大學訪學時對牛津學術精神的感悟、對異文化的體驗、對人生的思考、在異國的見聞與生活趣事、遭遇的文化沖突與碰撞、只身他國的沉思,以及那一抹濃濃的鄉(xiāng)愁。
《稻草人》是新中國首本為兒童而寫的童話集,次全面而集中地展現了中國童話,作者葉圣陶是中國現代童話創(chuàng)作的拓荒者。魯迅曾評價道:“葉圣陶先生的《稻草人》,給中國的童話開了一條自己創(chuàng)作的路!贝送猓緯曾選了葉圣陶的經典散文。
晚清至20世紀40年代,章回體小說一方面承續(xù)古代小說傳統(tǒng)被大量創(chuàng)作和刊發(fā),另一方面也開始了現代化變革。晚清新小說的中西視域、民初文言體的言情風潮、二三十年代小說家的問題改良實踐、40年代“新”章回小說的誕生,都顯示出章回體小說在歷經社會變遷、文化交匯、藝術論爭、政治規(guī)劃等的磨礪之后,貢獻出了它所有的價值。本書采用形態(tài)學
一代文豪蘇軾吸收了儒、釋、道三種不同的哲學思想,并以此為基礎,建造了自己的學術思想體系。 蘇軾一生交游廣泛,與和尚、道士等眾多方外之人結為好友,往來密切;潞3粮≈,蘇軾之所以還保有如此樂觀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從其佛道思想可探得根由。 《蘇軾的方外交游及其詩文研究》從蘇軾方外交游詩文的文本著手
古典文學是現代文學的發(fā)展基礎,它是承上啟下的,是文學發(fā)展目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中國文學根本的東西。古典名著不論是在藝術手法還是在思維深度上,它們都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承載著無數文化精華。 禁毀小說一般是指在明清時代的一批被統(tǒng)治者禁毀的小說,因為它們主要傳播了觸犯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思想,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且因屢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