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是一所小學校,學校是一個大社會
一本書重溫大美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禮儀
禮儀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書精選了幾十個與禮儀相關的歷史典故、民間故事,其中包含著十分豐富的禮儀知識,通過閱讀這些故事,我們可以了解古代的禮儀文化,學習古人的禮儀智慧。
《藝游未盡:世界藝術名城旅行筆記》為鳳凰空間合作出版圖書,收錄了作者在歐洲多國,以及美國、日本等多個城市游覽的旅游筆記,包括巴黎、倫敦、羅馬、米蘭、佛羅倫薩、比薩、威尼斯、馬德里、巴塞羅那、鹿特丹、代爾夫特、海牙、阿姆斯特丹、布魯塞爾、布魯日、安特衛(wèi)普、慕尼黑、德累斯頓、柏林、芝加哥、費城、波士頓、東京等14個國家38
《民國研究》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饕d關于中華民國時期(1912~1949)相關史實與理論的研究文章,F(xiàn)為CSSCI來源集刊。本輯為第38輯,共收錄了19篇文章,分為“日本侵華與抗戰(zhàn)史研究”“民國政治與外交”“民國經濟”“民國社會與文化”“民國教育”“南京大學12
本書以從漢代至宋朝有代表性的墓葬壁畫為切入點,來解讀圖像背后的生動歷史。 這是一部由線條和色彩繪就的歷史,皇親國戚、豪門貴婦、邊地小吏、異域來客,農夫牧人,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是這部歷史的主人公。從神祇仙境到莊園牧歌,從觥籌交錯的盛宴到鮮衣怒馬的出行,從春播秋收到南來北往,墓室主人的日常生活、生平功業(yè)、希冀情感被表現(xiàn)在畫壁
《長安學術》為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方面的綜合集刊,服務中國語言文學學科的建設和發(fā)展。集刊收錄的內容涉及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下屬的各二級學科的內容,包括語言研究、文學研究(古代文學、現(xiàn)當代文學、文藝理論和外國文學等)、文獻學等,此外還有書評等內容。書中主要刊登中國語言、文學等各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旨在加強學術交流、展示前沿成
在法國南部地塊中部的高山上,高高聳立著一小群偏遠的小村莊,這些村莊由悠久而獨特的歷史結合在一起。在納粹占領期間,高原的居民從集中營救了數(shù)千人。隨著被納粹迫害的受害者(抵抗者、共濟會、共產主義者和猶太人,其中許多是兒童)大量擁入,這些村莊的村民團結起來保護他們的安全?_琳·摩爾黑德尋找并采訪了參與這項非凡事業(yè)的許多人。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是位于西非幾內亞灣內的島嶼國家。1975年脫離葡萄牙統(tǒng)治而獨立,1985年實行經濟自由化,1990年實行多黨民主制。經濟以農業(yè)和旅游業(yè)為主,有世界最早開發(fā)的熱帶種植園,種植可可等經濟作物。漁業(yè)資源豐富,石油資源儲量巨大,港灣條件優(yōu)越,具備發(fā)展海上貿易的潛力。本書全面、系統(tǒng)地介紹了圣多美和普林西
本書對明薊鎮(zhèn)長城進行了較為系統(tǒng)詳細的分析與闡釋,內容涵蓋了薊鎮(zhèn)長城的營建、主要關隘、建筑形制、主要戰(zhàn)役、將帥以及軍事防御體系等多個方面,集知識性、學術性和可讀性于一體,對正確理解長城概念、系統(tǒng)了解薊鎮(zhèn)長城營建歷程、科學把握防御體系布局、傳承長城文化、傳播中華文明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
2011年鄂爾多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單位對烏蘭木倫河流域開展了為期7個月的舊石器考古調查,并于2013年和2014年對WI10地點進行了試掘。調查范圍約1200km2,收獲頗豐。調查共發(fā)現(xiàn)舊石器地點77個,采集石制品近2000件,試掘石制品357件。石制品類型包括石核、石片、石葉、細石葉、工具和斷塊等。石制品原料主要為
本書是作者研究郭沫若學術近40年的總結,為其在郭沫若研究領域的一本代表作。收文36篇3附篇,分一總論、四分論,論述郭沫若的學術體系、學術思想、學術成就、學術交往,附作者研究郭沫若的經歷。反映作者“從郭沫若所研究的學術內容入手”,看20世紀學術演進之路的研究特色;以郭沫若為“聯(lián)絡站”,從學人交往考察20世紀學術的研究思路
本書是專注于運河及其相關問題的綜合性學術集刊,主要專欄包括:“理論研究”,著力進行運河學及相關研究方向的學科理論、研究方法探討;“專題研究”,探討運河發(fā)展史、運河區(qū)域社會變遷、運河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問題;“新書評介”,點評近年出版的學術著作,向讀者介紹其價值及閱讀路徑;“研究綜述”,評介當年運河學方面的研究成果、學術活動
本書是寫給初中學生的古代先賢的人物傳記,以“仁者愛人”“舍生取義”“天人合一”“文以載道”“上下求索”“鑒古通今”“意境無涯”“海納百川”幾個傳統(tǒng)文化關鍵詞為線索,講述了孔子、孟子、文天祥、司馬遷、王陽明、王羲之、張騫、玄奘等24位中華先賢的故事,引領中學生走進中華先賢學問、心性、道德、社會使命渾融一體、真善美合一的精
本書是一本寫給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古代先賢的人物傳記,以“言為心聲”“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學以致用“幾個傳統(tǒng)文化關鍵詞為線索,講述了孔子、墨子、陶淵明、韓愈、司馬遷、司馬光、王陽明、張衡、畢升等16位中華先賢的故事,引領中學生走進中華先賢學問、心性、道德、社會使命渾融一體、真善美合一的精神境界,感受真實歷史
本書以“學而不倦”“君子人格”“齊家之福”“精忠報國”“格舊鼎新”幾個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關鍵詞為線索,講述了孔子、荀子、朱熹、顏之推、岳飛、戚繼光、王安石等等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先賢的感人故事,引導孩子感受古代先賢“求學”“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從個人走向社會、從小我達至大我的獨特的生命軌跡與精神進階,進而培養(yǎng)高尚的品格和
本書是一本寫給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古代先賢人物傳記,書中以圖文并茂、生動活潑的的形式,講述了孔子、孟子、李白、杜甫、王陽明、王安石、岳飛、戚繼光等24位中國古代先賢的人生故事。本書旨在以中華先賢的感人事跡和精神力量鼓舞、指引孩子向上,讓孩子在學習先賢故事的同時,了解傳統(tǒng)文化和歷史知識,感受體現(xiàn)于中華先賢身上的中華文明之光。
為踐行中醫(yī)藥高校中立德樹人的育人使命,在師生中宣傳先進典型、弘揚高尚師德。本書將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約30位優(yōu)秀研究生導師的先進事跡編寫成書。他們均是國內外知名的中醫(yī)藥專家教授。走近他們,每位專家都是一本精美的書,他們既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又在中醫(yī)藥研究領域有著累累碩果;既有醫(yī)生仁慈的內心,又有研究生導師的率真與嚴格;既有敏銳
《殯葬儀式策劃與主持》共分兩篇、十三個模塊。理論篇主要介紹殯葬儀式策劃基礎、殯葬司儀洽談——主持素養(yǎng)和殯葬司儀的形象要求;實操篇包括氣息訓練、形體訓練、洽談訓練、護靈儀式、告別儀式、入化納靈儀式、骨灰安葬儀式、公祭儀式、清明主題紀念活動和其他殯葬儀式。本書既探討了有關殯葬儀式策劃與主持的概念、內涵、新趨勢,又全面細致地
本書選取了漫長歷史長河中從夏后妹喜到清朝末代皇后婉容共65位和皇位息息相關的女性,對她們那些或凄婉哀怨,或幸福富貴的人生進行解讀,將她們的善惡美丑和與她們有關的是是非非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全書從女性的視角出發(fā),以現(xiàn)代的觀點重新解析男尊社會女性的命運。同時,穿插敘述與這些女性有關的重大歷史事件,力求以此從側面見證各個王朝的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