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晚清民國時期北京話語料為主,觀察這一時期的語氣詞在語義和讀音上的使用和變化規(guī)律?疾斓恼Z料包括京味小說和漢語教材兩大類,多數(shù)材料尚未引起重視,因而選題的價值不僅限于理論探索,也對文獻學有新的貢獻。 本書從主觀互動的角度分析了晚清民國時期北京話的主要語氣詞的語義,把握其基本功能,觀察語氣詞在不同環(huán)境下對句子語氣的作
《中國語情研究》一書,精選了2009年至2015年間《中國語情》和《中國語情特稿》刊載的研究當年重要語情和熱點語情的文章,集中反映了當年我國主要語情狀況和社會各方面對重要語情和熱點語情的不同看法以及提出的對策建議,集中保存了中國歷年語情的真實記憶,所選語料真實翔實,內(nèi)容覆蓋面廣,系統(tǒng)地呈現(xiàn)了中國語情發(fā)展演變的歷史軌跡,
《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是河北師范大學主辦的學術集刊,為半年刊。之前以《燕趙學術》為名出版多期,2014年更名為《中國語言文學研究》,由我社連續(xù)出版。本刊包括語言學、古代文學、文獻學、現(xiàn)當代文學、文藝學、學術名家等欄目,收錄有關文學、語言學等相關文章,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本刊被評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集刊。
書稿是一部論文集。主編從廣西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碩士學位論文中精選出了八篇以“面向東南亞的漢語教學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探索”為主題的優(yōu)秀論文。這些文章均要求以問題為導向,針對實踐中遇到的疑、難、缺、混等問題進行應用研究,以期實現(xiàn)理論的指導性與實踐的可操作性密切結合。這些文章的內(nèi)容和形式多樣,包括專題研究、調(diào)研報告、教學實驗報告、
“漢語風”是一套大型中文分級系列讀物,共8級60余冊。讀者對象為中文水平由初級到高級的中學生和大中學生。叢書1版出版以來深受學習者歡迎,受到學界認可,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已出版17本,累計印次94次,印數(shù)224424冊。近兩年,市場反映裝幀不夠精美,第2版除了內(nèi)容上做適當修訂,重新設計封面和版式,改四色印刷
《晚清民國時期南北官話語法差異研究》基于大規(guī)模語料庫,利用本土和域外文獻,系統(tǒng)地比較晚清民國時期南北京官話,考察南北官話在語法方面存在的差異,分析南北官話在轉(zhuǎn)換、交融時期的語言接觸及區(qū)別特征的滲透情況,進而觀照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對晚清南北官話的傳承。 通過本書的研究,不僅有助于揭示南北官話差異,展示漢語語法在南北官話的歷史
《漢語反義詞的詞匯語義學研究》從大規(guī)模語料庫出發(fā),系統(tǒng)探討了漢語反義詞(“opposites”)在不同類型的固定結構中的共現(xiàn)規(guī)律,并將漢語成果與其他語言進行了對比,突破了過去反義詞研究理論上與解釋上的局限,深入探究了反義詞在句法、構詞與詞匯語義方面的相關性。本研究觀察到了前人未觀察到的現(xiàn)象,在研究議題與理論性上有重要創(chuàng)
每一個漢字的背后都有一個故事,本書所展示的,不僅僅是某個具體漢字的個體魅力,而是漢語原創(chuàng)時的整體思維形態(tài),展現(xiàn)給我們的是一部生動、形象的中華民族文明史和中國社會發(fā)展史。假如我們把漢語的整體思維形態(tài),比喻為一座無與倫比的古典建筑的話,那么漢字的個體魅力,就是這座古典建筑上那一件件精妙絕倫的建筑構件。本書能夠讓孩子們在領略
變異,是語言的基本特性;擴散,是語言變異的路徑。社會語言學的研究將語言變異放在了“時間、空間、社會”的三維世界里進行觀察,而在這三維世界中,語言變異的擴散路徑也形成了相應的擴散模型。時間維度上的詞匯擴散和結構擴散理論,地理空間上的波浪模型,社會空間上的蘊涵階梯模型,以及綜合三者的球形擴散模型,等等。北京話在現(xiàn)代社會生活
以山羊胡與小文、小異、姜總之間發(fā)生的公文寫作故事為情節(jié)主線,針對八種常見公文的寫作,將公文寫作技巧的講解與例文寫作置于其中。這八種常見公文類型包括會議紀要、信息簡報、計劃方案、工作總結、經(jīng)驗材料、工作報告、領導講話稿和調(diào)研報告。
本教材選文涉及古今中外名作50余篇,按人文精神結構模式分為十個單元:居仁由義、為政愛國、智者不惑、親情鄉(xiāng)情、愛情婚姻、追求理想、寄情托意、談學品藝、飛天之夢、批判反思;每個單元有5或6篇文章,按時間先后排序;每篇文章有題解、閱讀提示、注釋、思考練習、拓展閱讀,關注學生的精神成長和語文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體現(xiàn)了工具性與人文性
《中國一帶一路旅游景區(qū)標識語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diào)查研究》是受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和國家旅游局監(jiān)管司委托由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一帶一路戰(zhàn)略研究院和文學院于承擔的《一帶一路旅游系統(tǒng)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diào)研AAAAA級景區(qū)語言文字使用情況及對策研究》的項目研究成果。 本書對旅游景區(qū)標識語語言文字使用情況的調(diào)查研究范圍主要包括
1644年,中國東北以滿族為主體的清政權入關以后,在漢語這一強勢語言的影響下,熟習滿語的滿人越來越少,因此雍正以降,出現(xiàn)了一批用當時的北京話注釋翻譯的滿語會話書和語法書。這批教科書的目的是教授旗人學習滿語,卻無意中成為早期北京話的珍貴記錄!队寡灾肌烦蓵诩螒c七年(1802),是清代*重要的滿漢合璧會話書之一,作者宜
“漢語風”是一套大型中文分級系列讀物,共8級60余冊。讀者對象為中文水平由初級到高級的中學生和大中學生。叢書1版出版以來深受學習者歡迎,受到學界認可,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已出版17本。第2版除了內(nèi)容上做適當修訂,重新設計封面和版式,改四色印刷,光盤改為二維碼。本書為1級第2冊,根據(jù)作家原創(chuàng)故事改編。戴偉、杰
北京話作為現(xiàn)代普通話的基礎,一直受到各方關注。但學界對于清后期至民國初年的北京話的關注度不夠,研究深度有所欠缺。筆者正應對這一情形,立足于細致搜集查閱國內(nèi)和日本現(xiàn)存的大量相關文獻,盡可能全面掌握材料,同時對各種材料作深入分析,以求發(fā)現(xiàn)清后期民初北京話語法、詞匯、語音的特殊現(xiàn)象。 《基于清后期至民國初期北京話文獻語料的個
《四聲聯(lián)珠》是“早期北京話珍本典籍校釋與研究”叢書中“日本北京話教科書匯編”分卷的一部,作者福島安正。全書前九卷每卷分為28—55章不等,每章以對話形式介紹北京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等;章末多附有“注釋”,更全面地解釋本章對話中出現(xiàn)的制度、名物、習俗或歷史事件。*后一卷是“俗語注釋”,對前九卷中出現(xiàn)的北京話俗語用文言加以
1644年,中國東北以滿族為主體的清政權入關以后,在漢語這一強勢語言的影響下,熟習滿語的滿人越來越少,因此雍正以降,出現(xiàn)了一批用當時的北京話注釋翻譯的滿語會話書和語法書。這批教科書的目的是教授旗人學習滿語,卻無意中成為早期北京話的珍貴記錄!肚宕鷿M漢合璧文獻萃編》首次對這批文獻進行了大規(guī)模整理,對北京話溯源和滿漢語言接
“漢語風”是一套大型中文分級系列讀物,共8級60余冊。讀者對象為中文水平由初級到高級的中學生和大中學生。叢書第1版出版以來深受學習者歡迎,受到學界認可,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已出版17本,累計印次94次,印數(shù)224424冊。近兩年,市場反映裝幀不夠精美,第2版除了內(nèi)容上做適當修訂,重新設計封面和版式,改四色印
《走進中國》由語言篇、文化篇和旅行篇三部分構成,系統(tǒng)介紹了漢語語音、功能使用、生活場景、分類字詞、中國通識、傳統(tǒng)文化、旅行貼士及主要旅游城市。本書可作為漢語速成培訓教材使用,也可作為中國文化熱愛者的速通手冊。全書的課文及詞匯均配有漢語拼音及英文釋義,極大方便了漢語愛好者的中文學習。學習者掌握了本書的全部教學內(nèi)容,可具備
芝麻國學啟蒙與性格培養(yǎng)系列--芝麻講成語故事:精益進取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