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由著名書法家、學者陳建貢精心打造的一部既面向專業(yè)型研究者與普通愛好者的書法字典,本字典按康熙字典部首檢字法編纂,共收首文字一千七百余字,重文萬余,合文六十八個。本字典所收文字范圍上起商周、下迄秦漢至魏晉南北朝,并酌收唐代磚刻文字,所收文均按原跡影印放大,力求保存原字形貌所收文字,首文字中有說文者,均附列于首文字左
本書共分為五個部分,按照行政區(qū)劃以關中地區(qū)所屬的西安市、寶雞市、咸陽市、渭南市、銅川市為序,以從古至今出土青銅器銘文為線索,西安市出土金文編為一卷,寶雞地區(qū)分上下兩卷,寶雞地區(qū)上卷是以周原地區(qū)所在的扶風、岐山縣出土者編為一卷,寶雞地區(qū)下卷是扶風、岐山縣除外的區(qū)縣出土者編為一卷,咸陽市、渭南市與銅川市出土者編為一卷,關中
本書系影印清人所繪清代中期長江中下游(自岳陽至入?)和運河大部(自江陰至北京)的河道總圖,以經折裝畫冊形式出版。原畫卷首有題簽“岳陽至長江入海及自江陰沿大運河至北京故宮水道彩色圖”,疑為后人所加,今以“長江運河圖卷”命名,以求達到言簡意賅的效果。本圖繪制者對長江中下游和運河沿線河道及主要支流作了寫意性質的標繪,注明沿
本書包含兩大塊內容:第一部分內容為中國礦山關系雜件,主要收錄中國境內當時由中國政府管理控制的礦產資源的情況。第二部分內容為被西方列強控制的中國礦山及礦業(yè)關系雜件,收錄中國境內當時各地被外國勢力控制的礦產資源情況。資料時間跨度長達55年,從1891年到日本戰(zhàn)敗1945年。搜集的情報范圍廣,信息詳細,收入大量政府工作人員密
本書為追溯亞洲文明的起源和發(fā)展歷程,再現亞洲各國文明對話交流的歷史軌跡,讓更多觀眾領略絢爛多彩的亞洲文明,繼續(xù)推動亞洲文明交流互鑒和“一帶一路”建設,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重要倡議,四川博物院聯合國家交流中心擇取巴基斯坦考古與博物館司、大馬士革國家博物館、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柬埔寨國家博物館、黎
本書是山西省晉中市靈石縣委史志研究室組織靈石縣舊志影印出版項目的成果之一。將中國國家圖書館館藏清康熙版《靈石縣志》原樣影印,集中展示了這一珍稀版本的歷史風貌。為讀者提供了一部可靠的靈石舊志影印圖書。該志上承《(萬歷)靈石縣志》,下啟《(嘉慶)靈石縣志》《(光緒)靈石縣志》《(民國)靈石縣志》,起到了起承轉合的作用。
本圖集是利用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成果資料、國家基礎測繪資料以及已有的地圖成果,以地圖集的形式全面系統(tǒng)地反映當前貴州省地、縣、鄉(xiāng)三級標準名稱,詳細表示各級政區(qū)及政府駐地的分布情況、各級居民地規(guī)范名稱和自然地理實體名稱,對促進經濟社會發(fā)展,服務人民群眾生活,傳承弘揚優(yōu)秀地名文化具有較高的文獻史料價值和重要意義,是一項具有重大
本書內容分輿地、建置、祠祀、食貨、職官、武備、選舉、人物八志,并附雜記,其下又分疆域、圖考、公署、戶口、衛(wèi)所、土司、列貢、卓行等四十八目,相比乾隆舊志增補了沿革表、學校、祠廟等。
《牟世金文集》六冊,收入著名的《文心雕龍》研究專家牟世金的《文心雕龍研究》《文心雕龍譯注》《文心雕龍精選》《劉勰和文心雕龍》《劉勰年譜匯考》《臺灣文心雕龍研究鳥瞰》《文學藝術民族特色試探》《雕龍集》《雕龍外集》《雕龍后集》等十種著述。其中《文心雕龍研究》和《文心雕龍譯注》都已經是研究《文心雕龍》的經典著作;《雕龍集》《
《史記》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為“二十四史”之首,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本書包括導言、正文等部分。導言概括介紹了司馬遷及《史記》的基本情況。正文包括《史記》全文、注釋、大意。每篇正文前有引言簡要說明本篇的內容、主旨、創(chuàng)作手法、特色價值等;正文后設置了釋疑解惑、思考辨析題等特色欄目,對文章存在的疑點、難點